红点创投吴峰:以史为鉴,投新人群、新场景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2016年的创投圈,略有冷清的同时又非常热闹:一边是直播、AR/VR、人工智能、共享单车、出海等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另一边迷茫、焦虑的情绪却不断弥漫开来。创业者和投资人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路者,茫然不知所措。
正如大家所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其中有不少的商业兴衰如出一辙。
我想,当我们在看不清未来趋势及未来发展方向时,不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演变历程,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不断地接近事物的本质。
迄今为止,中国即将经历完两个完整的互联网交互周期,基本上每一个大的交互方式为10年一个周期:1999年-2009年为PC互联网发展周期;2008年-2018年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
下图为PC和移动互联网历史周期的发展路线图,我将从三个维度(硬件、连接、软件)来分享自己对这张图的理解。
*中国PC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一个维度——硬件周期
实际上,一个新兴交互方式的产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划时代硬件产品的产生,主导的是硬件厂商(硬件标准);
2)在硬件基础上的软件抽象统一,比如Windows成为整个PC时代统一的软件平台,而Android和iOS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统一的软件平台;
3)软件生态慢慢形成,硬件厂商逐渐边缘化,软件厂商崛起;
4)硬件成为红海并逐渐被边缘化,软件统治了整个生态。
第二个维度——连接周期
每个连接周期也会经历三个阶段:从信息互联到支付互联,再到物流互联。
第三个维度——软件周期
PC及移动互联时代的软件发展大体顺序为「工具—社交/游戏—电商—O2O—直播/棋牌/一元夺宝」。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先后的发展顺序呢?我有以下五点思考:
1)每个交互方式诞生的初期,市面上出现的产品形态都是工具属性较强的产品。工具的本质其实是「硬件的增强」。这个阶段工具能够完善整个系统,改善用户体验,但是随着时间和生态的发展,工具属性的用户边际效应逐渐减弱。此阶段流量比较便宜,用户增长呈上升趋势,并且增长很快;
2)当硬件普及率及用户渗透率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社交和游戏的产品形态,这时社交和游戏类产品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能够极大地加速用户在线和支付在线的完成。此阶段用户渗透增长率仍旧呈上升趋势;
3)软件发展的第三个形态是电商,在此之前的工具、社交和游戏已经完成了用户在线和支付在线。此时用户渗透增长率达到顶峰;
4)当电商完成物流互联后,便出现了第四个产品形态——O2O。此阶段用户渗透增长率开始呈下降趋势,用户增长越来越慢;
5)在每一个交互发展的后期,都会出现直播/棋牌/一元夺宝的产品形态。此时,用户增长越来越慢,流量越来越贵,而直播等产品形态能最高效地进行流量变现。
梳理完PC及移动互联网两个历史周期的演进路径,那肯定有人会问,如今我们正处于大历史的哪个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