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业绩下滑、产品老化新品不振,千亿帝国娃哈哈还能“哇哈哈”么?
连续3年业绩下滑、千亿销售额渐远,产品老化新品不振……
当超市货架上找不到几样娃哈哈产品,年过七旬的 宗庆后 ,还能让娃哈哈帝国继续“哇哈哈”么?
近期,有媒体报道娃哈哈退出白酒行业。笔者是一脸黑人问号脸: 啊?退出?白酒?啥时进入过?
原来,2013年娃哈哈曾豪掷150亿高调宣布进军白酒产业,对标的还是“A股股王”茅台的酱香型白酒,酒产地也设在茅台镇,名唤“领酱国酒”。
然而,3年多过去了,娃哈哈家的白酒在市场上就像鸿毛一样飘过,150亿在酒市场上没砸出一点涟漪。
市场上看不见娃哈哈白酒还不算严重,更要命的是,在超市的货架上,除了营养快线、AD钙奶、瓶装水、八宝粥这三两样产品外, 你找不到更多娃哈哈的产品了。
创办于1987年的娃哈哈已经“30岁”,早就不是个“娃”了,近几年的发展也很难“哈哈”得起来。
2010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曾豪言 “再造一个娃哈哈”,要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
当年,娃哈哈刚步入年销售500亿俱乐部,踌躇满志。但到2016年营收状况公布时,宗庆后只用了四个字点评业绩:不怎么样。
老掌门的“郁闷”是有原因的,2013年娃哈哈曾以783亿销售额无比接近千亿目标,却没想到那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从2014年—2016年,娃哈哈连续3年业绩下滑。
就连卖得最好的明星产品营养快线,销售都遭到腰斩。
据欧睿咨询数据显示,在2014-2016三年间,明星产品营养快线(FlavouredMilkDrinks)的销售额分别为153.6亿元、115.4亿元、84.2亿元, 几乎缩减一半。
而一手缔造娃哈哈的宗庆后家族,财富值曲线紧跟着娃哈哈的业绩曲线。
2016年度《胡润百富榜》中,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五,已是连续四年下滑,几乎退回到2010年的水平。
曾做过“中国首富”的宗庆后,不会在意身家缩水几百亿这点小钱,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娃哈哈帝国还能屹立多久。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娃哈哈已经 有点“老”甚至有点“土”了。
深入广大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的渠道优势,曾让娃哈哈引以为傲并以此为生。
凭借这个强大的联销体经销商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娃哈哈推出的新品能迅速铺向这些地区的每一家小卖部,轻易地占领市场。
就像腾讯拥有QQ、微信这样强大的社交应用,推出的游戏、音乐、支付工具只要借助这两个“渠道”,便可近水楼台得用户。
玩味的是,娃哈哈在业内的外号就叫“饮料界腾讯”。却不是因为上述的相似,是因为“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在问答平台知乎上,一位名叫“汪维”的知友曾详细列举过娃哈哈这些年“模仿”过的品牌:
这一模式的缺陷在于:市场上什么火就学习什么,跟在竞争者后面的“后发制人”打法, 很聪明很稳妥,却不是基于对消费趋势的判断,不是基于对市场的创新。
这种策略在中国饮料市场刚培育时,富有效率。可随着饮料市场近年进入“寒冬”,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健康的鲜果鲜榨饮品(如茶饮店)等更青睐, 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娃哈哈,却无法站出来引领革新。
品牌和产品的老化 ,对饮料品牌是致命伤。
哇哈哈并非看不见市场变化,相反,这些年娃哈哈的新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013年,娃哈哈重磅推出的“启力”牛磺酸功能饮料,不仅利用自身的经销体系优势全面布局,还冠名了当时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
可惜,好声音火了“加多宝”,没火“启力”。
启力一上市就定价6.5元,压过功能饮料界老大红牛6元的价格,五花八门的“经常开车常备”“七大营养出击”“标本兼顾正宗保健功能饮品”广告语,拼不过“一句累了困了喝红牛”简单粗暴。
3年多过去了,红牛还是那么红,启力已不见踪影,已被后来的乐虎和东鹏特饮超越。
除了启力,无疾而终的娃哈哈新品还有:想要“讨好”中产/都市白领的猫缘咖啡、清透椰子水、曾经辉煌的绿茶也被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的茶饮料挤下货架……
现在,支撑娃哈哈业绩的重担还是在 2004年就“出生”的营养快线上。 可是营养快线“自身难保”,产品老化、负面新闻不断,加上消费者对含乳饮料的热情不再,转投低温乳酸等怀抱。
而纯净水领域,娃哈哈又面临着农夫山泉、 华润怡宝 、百岁山的强势挑战,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产品研发思维滞后、市场定位模糊、曾经的爆款产品风光不再,新品又未能再续辉煌,娃哈哈的“尴尬”可想而知。
是整个行业“大气候”不好,所以新品难以为继?此说不无道理,但同行统一集团旗下近年新品“小茗同学”,因强调产品差异化,主打冷泡茶,再加上个性化的品牌包装,销量成功逆袭挑起大梁,这又如何解释呢?
千亿销售额的宏图霸业,宗庆后曾想用“多元化”探索来完成。
2002年, 娃哈哈宣布进军童装市场,目前收效有限;
2010年, 娃哈哈开始做奶粉,取名“爱迪生奶粉”,可惜在众多进口奶粉中,娃哈哈暂未突围;
2012年, 娃哈哈斥资17亿打造城市商场综合体——娃欧商城,定位是满足中国中产阶层消费,销售的是知名度较低的欧洲品牌,还计划5年内在全国开设100家连锁店。2014年就爆出亏损严重,拖欠租金等新闻;
2013年 ,娃哈哈决定投资150亿元做白酒,时至今日却无几人知道这事……
宗庆后原本设想,利用娃哈哈品牌影响力与长期积累的渠道优势,让新进入的领域如虎添翼快速实现合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番尝试,这些跨界大多打上了“失败”的烙印。
比起娃哈哈动不动十亿百亿的多元化战略,宗庆后的一举一动反而更吸引眼球。
成为身家数百亿的首富后,他俭朴的农民本色,独自坐普通舱的新闻常见诸报端,传为美谈。
而在破立之间、新旧之间,老爷子 “怼中国互联网”系列剧集已经出到第N集。
2016年底,在被问及如何评价 马云 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的五大变革时,宗庆后直言不讳:“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在不久后一次公开演讲中,马云疑似隔空回应他, “不是技术让你淘汰,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是不愿意学习、自以为是让你淘汰”。
今年3月3日,宗庆后和 李彦宏 在2017第十九届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碰头,探讨实体经济如何破局、“制造业和互联网的关系”、“人工智能的发展”等问题。
同样是争论得不分胜负。一向“高冷”的 李彦 宏像个文艺青年一般描绘完人工智能将带来的美好生活,说以后人类一周只用工作两天。
话音刚落,宗庆后就回道:
“什么都被机器取代了人派什么用场?什么都做不了就成傻瓜。” “现在年轻人买来车是身份的象征,想过开车瘾,无人驾驶买车干什么?跟打的(一样)了。”
在年初接受央视《对话》节目采访时,宗庆后就曾表示, 造成中国实体经济寒冬的因素,第一是高税费,第二是虚拟经济过火,第三是房地产摧毁实体经济。
其中,虚拟经济经常被指代成“互联网经济”,他说:“全世界互联网只有中国搞得最热闹,互联网乱搞对中国经济冲击得太厉害了。”
除了对火热的互联网概念保持警惕和批判态度,娃哈哈还一直坚持不上市,因为宗庆后认为娃哈哈不差钱。
“我们有100亿的现金”,“且上市企业造假多的去了”,宗庆后一直认为娃哈哈虽然没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远高于一些上市企业。
1987年4月,宗庆后盘下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靠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同年7月,宗庆后以花粉销货款和5万元银行贷款作为原始资金,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为杭州保灵公司代加工花粉,开始了娃哈哈的创业历程。
风风火火30年,娃哈哈大了,宗庆后也从青壮年一路打拼到七旬老人。
有知情人士坦言,宗庆后独女宗馥莉已进入娃哈哈10余年,却未进入娃哈哈核心管理层。娃哈哈实际决策人、掌门人仍是宗庆后。他仍然奋战在一线,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或许是意识到无法改变带有父亲浓厚色彩的娃哈哈,宗馥莉曾表示过,在饮料界希望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而非遵循原有的娃哈哈模式。
不过宗馥莉主导的几个产品似乎也并未见成效。比如去年7月,宗馥莉推出的高端定制化果蔬汁品牌——KellyOne,目前仅在上海和杭州小范围中可见。
此后,她把目光放在了资本市场,希望通过收购新品牌来给娃哈哈带来新活力。
今年4月,宗馥莉所控股公司与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糖果(08182.HK)签订收购意向书,但近期传出宗馥莉入主失败,合作告吹了。
在新形势下,娃哈哈面临挑战不小,宗庆后要想 柳传志 那样安然“退休”恐是不可能了, 老当益壮的他或许会像 任正非 ,奋斗到最后一秒吧。
那时,娃哈哈会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