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说微信不做信息流,是不想还是不敢?
这两天,腾讯召开的2018年微信公开课PRO刷屏,作为演讲者的腾讯高级副总裁 张小龙 更是到了霸屏朋友圈的节奏。作为超级社交入口,微信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张小龙的领袖气质和作为超级产品经理的受关注度与过去几年相比也是只增不减。
而本次霸屏过程中,有两个点颇受关注和热议,一是张小龙透露了将推出公众号独立APP;二是张小龙对此前关于订阅号将推出信息流的传闻进行了回应——“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到(去做信息流),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所谓有信息流。”
不知信息流的张小龙不能阻止信息流
“不知妻美 刘强东 ,普通家庭 马化腾 ,悔创阿里杰克马,一无所有 王健林 ”是科技圈流行的一个段子,而如今这个段子或将加上一句,那就是“不知信息流张小龙”。
作为超级产品经理,张小龙会不知道信息流吗?这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公关辞令。微信公众号的威力大家都知道,但是微信也却是在一些地方有所缺失或者说遗憾。比如,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后台长期只能通过PC端使用,而这次张小龙则表示,通过推出独立APP,将可以支持手机端的发布和编辑。而且,在独立APP中,还将支持用户发布短内容。
这一对短内容的支持,被外界解读为这是要与微博、 今日头条 微头条 刚正面的节奏。而既然连短内容都将支持,信息流显然是没有门槛的,对微信而言,只要想做,顶多张小龙一句话的事。
然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外界传了许久的信息流与微信结缘,张小龙的一句“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信息流”,硬生生在微信这个超级入口树起了一道隔离墙。从整个市场环境看,一边是今日头条、百度等都在积极的强化信息流优势,另一边则是非信息流的微信订阅号内容打开率持续走低,这实际上是让张小龙很头疼的问题。
懂懂笔记认为,微信“缺席”信息流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基因。 生于腾讯的微信,本质上是社交产品。微信公号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社交关系,朋友看了什么我也去看什么。而信息流的关键不是靠社交关系,甚至是反社交关系的。
第二是技术 ,信息流的基础是算法和大数据,而这也恰恰不是微信公号的长项,没必要以已之短去与别人之长对抗。
第三就是晚了。 微信公号一直迟迟没有做信息流,这次就表演一个“干脆不做了”的倔强。换言之,张小龙这句不知道什么是所谓信息流的背后,其实是公关辞令的成分更多,内心的翻江倒海我们是读不出来的。
当然,对于张小龙此翻表露,懂懂笔记还有一个理解,信息流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在所有资讯平台纷纷信息流化的今天,微信公号放弃,或许正是想保留一丝自己的特色。
公关辞令背后,难掩信息流涨势
尽管微信订阅号确定不碰信息流,但张小龙公关辞令的背后,却是难掩信息流的涨势。Quest mobile最新公布的2017年度数据显示, 手机百度和今日头条信息流对新闻资讯独立App产生了较大竞争威胁,两者月活分别达到4.3亿和2亿。各维度用户数据都增长明显。
可以说,这两个玩家都在信息流领域一路驰骋,成绩亮眼的背后,正是信息流的涨势所在。这个涨势背后,是命中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和兴趣阅读的消费升级趋势所在。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愿意去看长文、去深阅读。尤其是在乘坐地铁、公交以及睡前这样的碎片化场景中,更是凸显出信息流的优势。
这种内容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正是今日头条在过去几年一路飙升的关键所在。当时的内容市场,信息流还仅仅停留在微博这样的140个字的交流中,此外便是门户网站的客户端。而张一鸣着手打造的今日头条,恰恰填补了当时碎片化阅读初起的需求所在。
随着算法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信息流的赛道中来,既有新浪、搜狐、网易等传统门户,也有 一点资讯 这类新兴的平台,还有百度这类以搜索起家的企业,甚至连 新浪微博 都忍不住用上了信息流,一时间好不热闹,竞争愈加激烈的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
与之相比,在信息流占据主流的情势下,张小龙说自己“不知道所谓信息流”,或许还隐藏着另一层意思——腾讯更擅长社交,信息流不是腾讯社交基因下擅长的事情。换言之,信息流是一个不需要社交关系的蓝海市场,它需要的是技术以及对信息分发的理解。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信息流并不是谁都适合做,基因很重要。今日头条就是因信息流而生,持续在这一件事情上做了近五年的时间,骨子就里是算法。搜索起家的百度,搜索本质上就是最早的AI和大数据,百度在这方面做了十多年的投入,在算法和数据上的积累也非常深厚。一如 李彦宏 所言,搜索+信息流是百度本就应该做好的事。
所以,百度做信息流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通过“搜索+信息流”双引擎战略,手机百度在2017年Q3的用户使用时长增长15%。百度Q3财报还显示,百度信息流广告年化收入10亿美金,与今日头条今年预期收入水平相当。
百度在信息流上的快速崛起,不仅证明信息流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也证明了“基因论”,什么样的企业最适合做信息流。
双寡头格局状态胶着,一时难破
随着张小龙宣布微信不做信息流,从基因论推断,腾讯的天天快报、QQ看点更像是腾讯的防御型策略。而今日头条和百度则是在信息流上重金押注。环视当下信息流市场,目前国内能在这个领域处于头部优势的,也正是受益于“基因论”的今日头条和百度。这也自然而然地让信息流市场呈现今日头条和百度的双寡头格局。双方不断发力去深耕细作,状态的胶着传递的是格局一时难破、一山二虎的信号。
而胶着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战略层面, 今日头条和百度,都把信息流做为生存这本,最重要且最基础的战略。今日头条因信息流而生这个自不必再说。再看百度,百度今年将搜索和信息流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品在手机百度上体现,这是百度十几年发展历史上,第一次从搜索向外扩张、更完善整个信息服务的这样一个产品体系,也是百度未来All in AI战略的基础。
第二是是技术的较量 ,这个较量将会相当持久。2017年被称为“AI元年”,虽然今日头条的算法已经接受了几年的市场考验,但毕竟时间短、积累也还不够。AI元年也意味着AI才刚刚起步,AI还不是无所不能。信息流未来的比拼,更多在于技术、算法以及数据的积累。
而就在不久前,今日头条算法架构师曹欢欢首次公开今日头条的算法原理,此举被今日头条官方解决为是以期推动整个行业问诊算法、建言算法。通过让算法透明,来消除各界对算法的误解。懂懂笔记认为,今日头条公开算法,同时向业界问诊,征集意见,正是出于今日头条迫切提升算法的初衷。
与之相比,百度虽然做信息流比较晚,但近几年百度一直在AI上持续投入,成为中国在AI上最为领先的企业之一。同时,搜索十几年积累下来的海量数据,以及通过这些数据对用户的洞察,百度对用户的真实需求把握更加精准。
也就是说,All in AI的百度,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即“人工智能+搜索+信息流”三位一体。这种差异化,避免了单一依赖算法的局限性,通过人工智能为用户画像+知识图谱的理解,搜索行为触发需求、洞察偏好,信息流予以精准推送,如此环环相扣,其实还是在于百度作为一家有技术基因的互联网公司,过去多年的积累,以及对信息流的独特理解。
可以说,今日头条和百度的信息流各有千秋,各自代表了信息流市场的不同作业模式。尽管可能会因为彼此的一些举动影响用户的流动,但是信息流的盘子很大、蛋糕很大,所以完全可以一山容二虎。何况,在目前来看,市场也还没有进化到二选一的程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相信信息流市场还会有更大的技术升级和模式迭代。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