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零售之后,新消费会引发电商行业的另一场革命吗?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去年双十一前夕, 马云 提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如今再次临近双十一,这个整整一年被电商行业追捧的概念,除了被给予突破行业现有天花板的厚望,实际上却可能并没有形成新的清晰的商业新模式。

概念先行似乎离现实落地还差很远。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线下场景构建,目前未能如愿以偿掀起大风口,AR购物、AI+新零售还存在较大的技术桎梏,可以说,这一年来,新零售依旧如同一个婴儿一般,在襁褓之中等待着漫长的成长。

可以预见,新零售虽然是一个方向,但是短时间内想要产生质的飞跃,还需要一些运气。相比目前新零售的“触不可及”,在消费升级已成现实的趋势下,一个与新零售同样宏观的概念正在浮出水面,那就是“新消费”。作为消费主义的一个新阶段,它和新零售一般,在未来几年,很有可能将加速整个电商行业的蜕变。

流量逻辑与人本主义的分歧

  11月6日,“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 丁磊 在题为《新时代 新消费 新模式》的专题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新消费”。丁磊认为 “零售离不开人这个基本核心。所有零售形式的演变,都源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这是一切的原点。”

  而众所 周知 ,马云曾经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所以,当丁磊讲出新消费这一概念的时候,不禁要问,随着网易考拉的日渐崛起,在电商领域已经拥有一席之地的丁磊是要和阿里叫板吗?

事实上,在近一年时间里,行业和外界对新零售的解读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唯一可以称得上是共识的只有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基础认知,而仅以此点来看,新零售的具体玩法离不开两个字:场景。

搭建消费场景、提升购物体验无可厚非,不过从电商行业近几年涌现的行业潮流来看,场景总是跳不开流量的逻辑,即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场景,诱导人遇到商品,让消费者为完成零售的动作而服务。

  从之前风靡一时的 蘑菇街 、 美丽说 两大导购平台,到近来不断涌现的新型电商模式,如网红电商、直播电商甚至是社交电商,其实追根究底都是在借用互动分享的消费场景,来吸引用户流量,而这些模式的最直接产物也是流量的集结体。因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新零售未来线上、线下结合的场景构架,也是在遵循这种流量逻辑。

不过虽然流量运营是电商行业的主流,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某些弊病已经开始显现。一种电商模式的流行,很快便会被复刻、模仿,以此造成的巨大信息量,是在增加购物的时间成本,而在这种情况下,事实上很多消费者是被购物所绑架,由此剁手党比比皆是。

与之不同,新消费的提出恰好是电商行业的补充,它将网络购物的核心重新转移到消费者的原点,是一种完全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新概念。丁磊的表述中,“新消费”即“所有零售形式的演变,不论从服务、销售、还是陈列方式,都源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总的来说,新零售研究的是零售的不同形态和场景,而新消费,关注的则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前者是一种很容易被无限放大的物质主义,而后者则是回归原点的人本主义。

“新消费”更容易切中用户需求?

有研究显示,2017年上半年人们手机上平均有30个App,其中有2-4个是购物App。而且据App Annie预计,到2021年全球消费者花在购物App上的时间将达3.5万亿个小时,亚太地区为主要增长地区。

  而与之相反,网购的顾客 满意 度却在不断下降。2012年某报刊媒体与QQsurvey中国在线合作的调查中显示,有超8成的受访者对网购的总体评价为满意和很满意,而2015年同样的调查,只有超6成的受访者有这样的感受,下降接近2成。也就是说,网购时间成本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反而有所下降。

  这种“负相关”的发展趋势,其实在很多网民的购物习惯中已经有所显现,一旦未来时间成本越发 高昂 ,那寻求最高效的商品购买解决方案可能就成为必然。而相比依然停留在流量逻辑的新零售,其实消费升级下的新消费趋向更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则,在新消费的框架内,回归真(正品)、善(体验)、美(品位)成了电商基于对用户尊重而产生的硬性要求,而在此基础上,消费者筛选、购买商品的时间自然就会大幅缩减。

在这方面,网易考拉和网易严选都比较成功,以前者为例,从一开始就定性的自营直采跨境电商,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正品的高质,这也是为什么被外界解读为缺乏电商基因的网易,能够成就跨境电商第一品牌的重要原因。再者,网易考拉曾多次直播丁磊和高管赴海外直采、探访各大品牌巨头的整个过程,仅此看来,网易对正品采购的品牌形象树立也颇为自信。

二则,在全球品牌迎合中国消费者的环境背景下,新消费概念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更为现实地切中了用户的真实需求。不可否认,中国消费者正在逐步成为全球消费市场新的主宰,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和海外品牌都看中了这一庞大消费量,为此,满足消费者在格调、品质、功能性的迫切需求就成了必要。

以GNC为例,作为全球最大保健品品牌之一,GNC过去10年入华SKU不及10%,2016年与网易考拉合作后,一年时间引入SKU数量接近过去10年。据财报显示,GNC美国本土市场表现欠佳,海外业务却展现出了较为理想的增长态势。

当然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网民沉浸于网购“千里挑一”的体验,海量的商品信息并不足以阻碍消费,这种观点实际上相对片面。

当下新中产阶层崛起,受消费水平和精神面貌的影响,这部分群体明显倾向于经过“筛选”的优质互联网服务。比如为了快速接受前沿知识,而选择逻辑思维等自媒体,为了找到好看的电影,直接从毒蛇电影的推荐中获取,这都说明相比充斥虚假的海量信息,他们更愿意在已经精简化的产品中择选。所以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新消费就是服务于此。

消费主义的反思

从本质上讲,新零售和新消费其实是不同维度下的一种升级,只不过前者更倾向于场景及其体验,而后者主要是从用户需求本身出发。

反映在具体运作上也有一点不同,就是新零售贯彻的依然是“人到货”的模式,换句话说,消费者基于自身需求或是受到消费刺激,主动完成购物体验,外在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物质至上主义。而新消费则是“货找人”,消费者站上“上帝视角”,货物服务于人的需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完成买卖的关键在于优中选优的商品迎合消费者,显然带有一种人文主义色彩。

比如说,网易考拉的新消费层面的意义,首先是体现了消费者的尊严。消费者使用网易考拉,解决了需要出自己辛苦出国进行淘货的难题,此外,在精品战略、榜单经济等运作下,网易考拉可以最大限度解决用户购买决策问题,更是货找人的新消费主义体现。

商业社会中,商品的丰富及购物的便利,是由电商、零售以及未来两者融合的新零售所带来,这决定了它的不可或缺。不过难以忽视的是,过量的产品信息和物质刺激正在产生一种极端的消费主义,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消费者购物的难度。

在《世界历史上的消费主义》一书中,美国学者彼得·N·斯特恩斯曾表示,在消费主义中,人们沉迷于获取商品的过程,将此作为自身认同的基础,而社会经济制度也服务于消费主义,例如专门负责增强产品吸引力的设计师,以及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的广告等等—他将此称为“消费体制”。

我国近几年不断激增的物质需求和消费,其实和斯特恩斯所说状况相似,很多人的购物体验早已不是出于生存需求,也不是简单的炫耀主义,而是物质至上环境下的一种生活习惯。仅仅一个双十一就能达到上千亿的销售额,便暗合了这种逻辑,所以双十一的数字高低并不完全归功于阿里的营销造势。

简单来讲,对消费主义的推崇也许是大势所趋,但是它直接导致的海量商品信息,其实也在给消费者及商家造成一定的困扰。基于这种担忧,新消费概念则是希望回归消费的原点,更多的从消费者本身出发,挖掘内在需求、满足直接的购物体验,可以说它是一种消费主义的反思。

  2000年曾有一份报告表明,一个社会中的消费人群在物质标准方面的提升,最初引起了可测量的幸福感明显跃升,但是,在此后更成熟的消费环境中,沉浸在 温和 消费主义中的人,可能要比狂热的消费主义者更幸福。照此来看,新消费实际上可以与新零售的发展并行不悖,引导市场形成更成熟的消费理念。

当然,新消费的概念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消费升级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电商和零售业如何收割新中产阶层的红利。而新零售和新消费这两种不同纬度的模式,在后电商时代,不论是新零售向左,新消费往右,还是殊途同归,都必然会对电商行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本文被转载4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2017电商新零售新零售电商模式新零售电商平台跨境电商新零售电商零售行业电商行业模式新零售电商电商新零售零售和电商前仆后继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