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互娱会像掌趣科技一样,成为华谊兄弟的下一个“输血机”吗?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一周时间,票房却未超过3亿。虽说有保底,但作为出品方 华谊兄弟 也是屡被质疑。质疑不光是因为和 万达 的排片纠葛,更深层次的质疑来自——深度绑定的商业片之王,冯小刚的票房号召力进入“下行通道”,作为创业板的明星公司如何能够带给投资者更多的回报?
答案可能是游戏。11月25日消息, 华谊兄弟 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新三板公司北京 英雄互娱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在完成对 英雄互娱 的收购后, 英雄互娱 将会成为 华谊兄弟 控股子公司。此次收购,预示着 华谊兄弟 与 英雄互娱 两者资源的互相转化。
那么,游戏会成为 华谊兄弟 业绩的拯救者吗?又或者是仅仅和 掌趣科技 一样,成为 华谊兄弟 的输血机?
传统行业以影视题材为破局所在,影视公司却试图通过游戏破局
很多传统企业都看到了影视产业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对于影视产业、明星、IP等题材的追捧,纷纷涉足影视产业。
搞房产的、挖煤的、开矿的都纷纷收购或者入股影视公司,极端案例就是之前A股上市公司鑫科材料拟以23.88亿元现金收购 Midnight Investments L.P.的80%出资权,后者为一家美国独立影视制作公司。在传统行业眼里,电影、电视、明星、IP等似乎自带光环,而且投资者似乎也很认可这样的题材。
虽然近期证监会也加强了相关的监管,但毫无疑问,在中国经济“下行”阶段,来自传统行业的影视冲动就保持下去。
有趣的地方在于,传统行业以影视题材作为转型方向;而身在其中的影视公司们也往往不务正业,试图多元化发展,突破影视行业的“天花板”。而影视公司的天花板在于:受限于电影或电视剧的周期性影响太大,业绩不稳定,以及很大程度的“靠天吃饭”。
之前就有媒体曝出,新三板上市公司、胡歌的东家 唐人影视 ,在登陆新三板后的最大的投资就是花了1.3亿在北京购置房产。当然,这可以看做是固定资产投资,或者是看好北京的房价上涨空间。
作为文娱产业领头羊的 光线传媒 和华谊兄弟,将破局的希望放在的游戏题材上。在读娱之前推送的文章中,提到华谊的“去电影化”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破局方向就是“手游”:
2010年6月,华谊兄弟以1.49亿元自有资金获得 掌趣科技 22%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2013年7月,华谊兄弟斥资6.72亿收购银汉科技50.88%股权,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19亿入股新三板挂牌的英雄互娱,占股20.17%,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同时, 光线传媒 也入股了 天神娱乐 等手游公司。
泛娱乐布局的美好停留于纸面, 掌趣科技 沦为华谊的输血机
作为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和 光线传媒 的泛娱乐布局,收购、并购游戏公司一度是受到市场的认可的,股价就是最好的验证。
但是进入2016年, 中国电影 市场的票房增速突然放缓了。而网剧、网综和网大为代表的网生内容成为影视产业的新风口。同时,手游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 网易 为代表的精品手游厂商开始占据了市场的主角,和 腾讯 共享行业巨头的地位。
与此同时,被报以希望的“影游联动”也并没有真正的形成气候,在读娱之前推送的内容中,也提到过无论是视频网站还是热门IP的版权所有者,似乎都没有在影游联动上捞到真正的那一桶金,所以影视公司的业绩也多受影响,为了挽救财报,上市的影视公司们开启了“卖出”模式。
进入2016年,7月以来,继 光线传媒 减持部分 天神娱乐 的股份,套现2亿元,成为其Q3财报的支撑;
2016年10月华谊兄弟发布公告,减持 掌趣科技 总价值3.44亿元的股票。据统计,过去两年多,华谊兄弟已经屡次减持掌趣科技,累计套现超过20亿元。
借抛售掌趣科技的股份,华谊兄弟的Q3财报保持了盈利状态…...
从掌趣科技的股价曲线中可以看到,进入2016年基本上都是下跌曲线;而在华谊兄弟抛售之后,更是一蹶不振。读娱君认为,之前认为华谊兄弟是掌趣科技的战略投资者,但当拐点来临的时候,华谊兄弟的表现其实很“游资”——什么影游联动战略之类的都是浮云,变现才是王道。
在华谊兄弟抛售掌趣科技的股份后,有游戏行业的从业者认为:在 腾讯 和 网易 两大巨头的压力下,所有以产品为导向的手游公司都陷入到巨大的危机中。
作为较早提出“去电影化”的行业巨头,华谊兄弟此次以不太好的吃相连续减持收获了“影游互动”的早期红利,但现在,却不得不在扩张之后放慢脚步,调整策略,“回归主业”。
华谊兄弟近年营收和盈利走势
但回归后的《我不是潘金莲》却表现相当一般,不仅曾经提出的8亿票房看起来十分遥远,就连保底的5亿票房似乎也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