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拿了牌照就“躺着收钱”的征信业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征信行业,恐怕到了最为艰难的时刻。

前有监管否定,后有数据收紧,现在据传又有了百度360小米入局的“信联”,野蛮生长了几年的征信、大数据行业,开始迎来第一波清洗。

一些公司陷入青黄不接,前后路断的绝境之中;而另一部分公司,开始在监管划定的跑道中,苦寻出路……

   01、行业地震

征信行业吭哧吭哧、埋头苦干了两年,却在一夜之间,努力归零。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突然宣布,“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

大家望穿秋水,苦等了两年的个人征信牌照,等来的,是监管一剑封喉般的冰冷回复。


正当行业陷入冰窖之中,征信行业的源头,也被切断。

5月,数据行业开始了大清洗。

一本财经曾独家报道,15家大数据公司被列入调查名单,其中几家估值都超几十亿,此次整治行动的规模,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甚至会导致行业大洗牌。

5月初,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新的司法解释,明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

“50条就可能入刑”,为了杀鸡儆猴,近日,某大公司的业务员因为泄露上千数据,而被判刑。

“很多大数据公司,贩卖数据的业务线,都在裁人”,据业内人士称,整个行业,风声鹤唳。

“现在征信公司面临双重压力,已经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郑庆鹏(化名)认为,“一方面,监管收紧,牌照遥遥无期,资本可能不会再投了,征信公司未来融资将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数据掐断,公司正常的业务也受影响。”

“这实在是最艰难的时刻”,某征信公司的负责人称,很多数据接口被掐断,往外输出的征信产品,也全部停摆。

“现在就天天坐着干等,等待监管的最后一声令下,告诉我们到底该如何走”,负责人称。

和数据、征信公司有合作的公司,也如坐针毡,生怕早期的某项合作,触犯了禁令。

一大数据公司的合作方负责人得到数据清洗的消息后,赶紧联系法务,对之前合作,补签一些保密协议,免责条款;之后的每一个合同,每一个产品,都需要法务严加审核。

就在此时,突然曝出,据传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牵头成立“信联”。

据称,信联包括的名单有: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以及百度、网易、360、小米、滴滴、开鑫金服、宜信等行业巨头。

信联,将成为征信行业最后的救命稻草吗?

   02、推进困难

万存知曾表示,支持“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申办一个是可行的”。

这大概就是信联成立的初衷。

据郑庆鹏透露,“信联”其实早筹备了大半年,据传各家巨头都在成立协议上签了字。早期各家征信机构表现不佳,不仅没有达到监管要求,还出现个人信息泄漏,黑市交易泛滥等严重问题,牌照一直发不下来。

因此监管想牵头,重新扛起征信的大旗。

“信联迈出了联合持牌的第一步”,云蜂科技杨立恒认为,“大家把数据拿出来,共享,合法合规利用这些公开的数据,能够打破信息孤岛,这是一个好事。”

有媒体甚至认为,信联会是第一个拿到征信牌照的组织。

不过信联的后续推动,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实际上,早在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时,央行牵头上海资信设立全国首个网络金融征信系统,当时被认为是“监管层为P2P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所做的准备”,但效果并不理想。

在复盘“网络金融征信系统”,追究其发展不理想的原因是:P2P对共享自身数据,并不积极。

一方面,他们视自身的借贷数据是核心资产,压根不想共享;另一方面,也没有明确,在数据共享之后,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据郑庆鹏透露,这次信联中的一家巨头CEO,曾在内部明确表示:“绝不把数据拱手相让。”

“他们的逻辑也可以理解,公司投入了几千万上亿的资金,建立的征信业务和核心资产,直接就共享了,难免会心中不顺”,郑庆鹏称。

另一个挑战是,即便平台愿意共享,如何保证共享数据的真实性?

民间也有一些数据共享的尝试,比如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黑名单”共享,能防范恶意欺诈,多头借贷问题。

  但在实际 操作 中,有些平台会动歪脑经,在黑名单中,掺杂白名单,防止别家“抢客户”,最终导致整个数据被污染,黑名单效果大打折扣。

共享意愿如何解决,如何保证共享数据的真实可靠,都是信联需要面对的难题。

目前,信联还在筹备阶段,某宣布加入“信联”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一本财经表示,他们尚未接到任何具体操作的通知,数据共享工作的正式推动,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民间独立征信机构而言,信联代表一种模式,但也带来了冲击”, 某资深征信业人士,市场化的征信机构如何做,还需要边走边看。

   03、行业洗牌

“对于主营业务是数据买卖的公司而言,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郑庆鹏预测,之前在业务中含有“征信”字样的50万公司,有三分之一,会在这波洗牌中死掉。

无疑,在双重冲击之下,征信和大数据行业,进入了洗牌期。

行业也就此告别了,早期的粗放式经营,转为精细化运营了——简单粗暴的数据买卖结束,要求更高的价值输出。

“数据行业本身也不能只局限于挖点数据、买卖数据这种比较初级的阶段,” 云蜂科技杨立恒认为,“如今监管态度,也迫使整个行业往更高级数据应用层方向发展,比如大数据风控,反欺诈领域。”

就此,行业必然出现马太效应——小的公司在竞争压力下被淘汰,大公司不断增强竞争力而得以存活。

“我们接到监管收紧,第一个反应,就是压力变的巨大。”某征信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模型迭代一次,就需要百万资金”,对于中小数据公司而言,他们渐渐难再负担。

尽管进入了洗牌期,但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重塑行业,却是难得的契机。

“如果没有监管,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算话征信CEO蒋庆军称。

近几年,一些数据公司,会在黑市买卖数据,可以用低廉几十倍的价格,拿到丰富数据。“和他们抢业务,老老实实从正规渠道拿数据的公司会很被动”,某数据服务机构高层表示。

监管出手就意味着,征信、大数据公司开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之前用各种手段抢跑的选手,甚至会被罚下场。

目前,监管已初见成效,数据市场混乱的现状,已经有了一定的遏制。

但对于征信机构而言,还需要进一步细节推动,比如到底哪些数据公司有资质买卖数据,“敏感信息”的边界在哪里,有了政府推动的征信组织,市场化征信机构要如何自处。

监管天平,依然会继续摇摆。

郑庆鹏依稀记得,征信行业最火热时候,大家削尖脑袋往里挤的各种姿态。

他见过一波波的“富二代”们,砸几千万、几个亿,“二话不说,就是干;我去劝,还嫌我烦,直接不搭理了”。

他们就想着拿了牌照,“躺着收钱”;但没想到,征信就是一个又苦又累,还需要长期投入付出的“半公益”行业。

征信的第一幕,落幕了;第二幕,刚刚拉开……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本文被转载3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个人征信牌照申请个人征信牌照发放征信牌照发放征信牌照申请个人征信牌照征信 业务征信牌照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