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O2O终极之战:尽管“历史遗留问题”难解,但阿里京东百度都不愿错过
生鲜电商已算老话题,但遇到了生鲜O2O,再现“老树开新花”。尽管O2O已不被投资者追捧,不过披上“生鲜”的外套,依旧余热不减,仅在过去半年多涌现了名企高管离职创业,扎堆生鲜电商、生鲜O2O。
前 华为 荣耀掌门人刘江峰创业生鲜O2O项目Dmall,在没有BP,没有LOGO的情况下,就拿了1亿美金天使;前易迅网联合创始人林敏、邹志俊和陈勇创办的生鲜O2O平台“妙生活”,并于近期宣布完成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前 搜狐 联席总裁王昕低调创办了生鲜电商春播网,据说已获得外部3亿人民币注资......
这些大咖不仅拉高了生鲜电商、生鲜O2O的创业门槛,也引起了我们对生鲜O2O重视。BAJ也从观望中进行积极布局:
2014年底, 阿里巴巴 千万美元级投入易国生鲜。
2015年5月,京东联合SIG、锴明资本7000万美元投资 天天果园 ;8月,京东又以43.1亿元人民币(约合6.8亿美元)入股 永辉超市 。
2015年10月,百度联合 泰康人寿 2.2亿美元,投资中粮我买网。
一方面,盈利问题是生鲜电商面临的共同课题,即便线下生鲜品类已经做得十分成熟的 永辉超市 ,在2014年,生鲜类目毛利率仅为12.79%。生鲜电商在客单上普遍高于线下,但分摊仓储、包装、运输成本后,多半处于亏损状态。
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已从妆扮向饮食延展,吃是人类高频生理特征,生鲜对BAJ电商而言,就成了“尿布+啤酒”式的流量型入口。此外,生鲜电商对供应链、品控要求极高,BAJ自营生鲜板块,只会九死一生,战略投资生鲜电商,“攻”形成品类互补,“守”战略防御亦有博弈筹码。
接受了投资的生鲜电商一般都会选择慢烧钱,长时间熬,谋求未来生鲜电商格局中的霸主地位。生鲜电商将另一只脚伸向生鲜O2O,一则看到移动消费的机会;二则生鲜电商普遍高客单将用户锁定在中产阶级之上,大众用户需求并未被满足;三则O2O服务方式的在末端的效率可以改善前端供应链。
不过,站在用户观念上来看,他们不会管你是做O2O还是B2C,在感知上只在乎商品与服务。针对生鲜O2O,虎嗅采访了一批从业者,发现他们共同点在于,O2O物理布局上主要聚焦在一二线城市高校、社区、商圈;选品上侧重高频消费水果、奶制品及零食,而涉及冻品、叶菜品类较少;生鲜O2O平均客单低于生鲜B2C业务平均客单价的近两倍;对于补贴烧钱的态度,相比上门服务O2O理性得多。
具体情况,可参考以下是三家样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