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江阴县“盖茨比” 缔造了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却在事业巅峰被全球通缉
2001年,仰融在一次员工大会上说,“到2010年销售100万辆汽车,有200亿利润。2010年我要在 华晨 培养100个亿万富翁、100个百万富翁,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2010年前就下台!”
仰融讲这话的底气来自于这样的事实:1991年,他控股了一家陷入困境的国企——沈阳金杯,仅一年后,他就将其以“ 华晨 汽车”之名,带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创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第一案,引爆华尔街。此后,他更在汽车领域全面布局,牵手国际汽车巨头,将华晨打造成在国内排名第四的车企,还造出被誉为“中华第一车”的中华轿车,一时风光无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如日中天的企业家,却在2002年突然被辽宁省政府扫地出门,并被全球通缉,从此流落美国。这之后,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手缔造的“第四汽”,被继任者们搞到巨亏,甚至将被出售。在美国期间,仰融皈依了基督教,似乎只 有信 仰才能让他看淡过往。
江阴县的“盖茨比”
仰融的一生都是谜,这个谜首先从他的身世开始——
没有人能确切无疑地断定他是哪里人,出生于什么家庭,早期有过什么经历,原名是不是叫“仰融”,以及是不是姓“仰”。
在仰融自己的讲述中,他是安徽人,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越南打过仗,1988年受了一次大伤,腿断了,头也打开了,三次进手术室,奇迹般没有残疾地活了下来,这以后便开始既珍惜又藐视生命。”
这个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被媒体传播得很广,不过很多媒体后来又表示不予采信,因为有人称仰融当年不在越南,而在江苏江阴的北国镇,跟一个漂亮女人在一起,看上去像一个暴发户。
后来,有研究者勾勒出一个大体可信的故事:仰融原名仰勇,1957年出生于一个大家庭,有兄弟姐妹,家境不是很好。他从小很聪明,到处捣蛋,但不爱学习,上完初中就不上了。这之后,他进入北国镇一家饭店,从跑堂、帮工做起,慢慢学会厨艺,后又跳槽到江阴县的一家大饭店。
彼时,仰融留给朋友们最大的印象是豪气。据说,他曾招待朋友们到饭店吃饭,亲自下厨,做的是店里极名贵红烧鲥鱼,事后险些被老板辞退。
改革开放之后,仰融就不做厨子了,改行做生意。他先在江阴县开了一家小商店,没多久又跑到一家外贸公司做推销员。有一阵子,他从江阴消失了,当他再次出现时,人们发现他已是一幅暴发户的打扮。
这之后,他就成了县上的名人,县里流传着关于他“暴富”的各种传说,而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一种可靠的推测是,仰融当时投靠了体制内的一位神秘人物,双方利用“价格双轨制”获利,仰融则是那个马前卒。后来他们还涉足贷款业务,从银行和一些部门获取贷款,然后转贷给江阴县的企业,赚取利息差。
不过做这种生意风险很大,国家当时正大力整顿价格双轨制,严厉打击相关“经济犯罪”。据说,仰融在警方的一次夜间行动中被捕,被捕时身上只穿着内裤。
有研究者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所以仰融才极力否认自己是江阴人,并将名字从“仰勇”改为“仰融”。
以上说法若属实,仰融就是一个“盖茨比”式的人物——
一个小人物拼命抹去与过往有关的一切痕迹,开始为自己构建一个“了不起”的故事。
“我要把五星红旗插在这个地面上”
运作沈阳金杯赴美上市,是仰融做的第一件“了不起”的事,他一亮相就名震寰宇。
1989年秋,仰融离开了江阴,带着400万元去上海炒股。这400万元据说来自他哥哥仰瀚名下的公司,是一笔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获得的融资。当时的股市是冒险者的乐园,管金生(点击阅读:7分47秒,他从昔日“教父”变成经济罪犯)、朱焕良(点击阅读:一个文人,却把400多家金融机构都忽悠了)等人利用市场早期的混乱转眼富贵,仰融也跟着有样学样,赚了不少钱。
有钱之后,仰融开始像盖茨比一样包装自己,他租下上海东湖宾馆一幢法式花园别墅,开始结交权贵。其间,他结识了一位影响其人生走向的重要人物——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 徐文 通。
徐文 通是江苏启东人,与仰融算半个老乡,当时是中国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同时担 任华 银的老总。徐文通很喜欢仰融,将其介绍进自己的朋友圈,那都是一些政商界的大人物。
这对有如师徒的组合看上了当时“搞活国企”的机会,而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沈阳金杯。
沈阳金杯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由50多个小型汽车修理厂和部件厂拼凑成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生产海狮牌客车,不过一成立就深陷财务困境。为了融资,金杯老总赵希友申请到发行股票的资格,计划发行1亿股,每股1元。赵希友花了一年多时间,使尽浑身解数,结果只卖出去一半。就在这时候,仰融出现了。
“请你把剩下的股票都卖给我吧。我要让金杯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仰融对赵希友说。不久,他向沈阳金杯汇去4600万元,一代传奇就此上演。
仰融先去香港成立了一家名为“华博财务”的投资公司,然后让“华博财务”到百慕大注册成立“ 华晨汽车 ”,后又让“ 华晨汽车 ”接收他所收购的金杯股票。这之后,他又飞到美国考察华尔街,并高薪聘用曾在 美林 证券做事的会计与金融学博士汪康懋为兼职顾问,还拉着有强烈爱国心的汪康懋跑到华尔街, 神采飞扬 地说:“我要让五星红旗插在这个地面上。”
其后,汪康懋以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为仰融工作,他组建了一支豪华的项目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投资银行家、会计师和律师,其中有很多大牌。
这些大牌并不了解沈阳金杯,但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这是来自社会主义中国的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不过他们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要以什么样的名义上市。
假如以“私人企业”的名义上市,则市场想象空间不大,更何况,走那条路就需要仰融提供财务来源证明,而这是仰融的死穴。
苦思冥想之后,仰融想出一个非常高明的方案:
先成立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非营利性机构,然后将所控制的金杯股票挂靠在该机构之下。这样想象力有了,资金来源也无需证明,一石二鸟。然而就是这个高明的方案,却在后来促成了仰融的出局。
1992年5月,在仰融多方奔走之下,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中国金融学院、海南华银和华晨集团等四家单位,发起成立非营利性机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其中华晨集团为实际出资人,仰融则为实际控制人。基金会的成立彻底扫清了上市障碍。
10月9日,沈阳金杯以“华晨汽车”之名,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开盘后一路大涨,当天即从16美元飙涨至20.125美元,3天后又狂涨至34美元,轰动华尔街。这起IPO后来被哈佛商学院收为经典案例。
回国之后,仰融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甚至被国家领导人特别接见。彼时,他在接受采访时毫不谦虚地讲, “外国人认为我是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第一人。”
“华晨极有可能赔得精光!”
尽管已经把金杯客车运作上市,但仰融对于汽车业仍提不起兴趣,他当时的志向是用“金杯模式”搞活更多国有企业,但现实告诉他这条路走不下去。
金杯上市后,仰融对原来的老总赵希友说,“我负责搞钱,你负责造车。”其后他便带着亲信离开了,跑到上海寻找新猎物。彼时,他雄心勃勃地试图打造一个包含钢铁、电力、化工、电子、电讯和制药等子公司的集团。为了制造新闻效应,他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大型研讨会,主题定为 “帮助中国大型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
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场危机正向他迅猛袭来,华商韬略总结如下:
首先,有关部门开始以“未经批准,非法上市”为由调查金杯客车,怀疑“让外资(实际是境外壳公司)在国有企业里控股,造成沈阳大型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
其次,刚成立的证监会为维护国内资本市场警告仰融,推广赴美上市经验属于“非法”行为。
最后,赵希友因沈阳市长武迪生在一次出差途中坠机身亡而被“退休”,从而导致华晨内部大乱,业绩迅速下滑,股价更是从最高时的34美元,一路跌至3.5美元,且仍有下探迹象。
这时候,美国媒体也开始落井下石,纷纷指责华晨 “根本不懂汽车”、“赴美上市纯属骗钱”。负责上市事务的美国律师也警告仰融: “一旦投资者提起诉讼,华晨极有可能赔得精光!”
在国内,仰融同样遭到警告,有中央高层特别召见了他,说:“这股票上市可不是好玩的,搞不好会影响国家形象,拿出办法来!”
这一刻,仰融突然意识到自己坐在了火山口上,他向领导保证:
“不把金杯客车搞好,不在汽车制造业站稳脚跟,绝不回归资本市场!”
局外人的胜利
仰融再次回到金杯是在1994年年底,他这时才发现公司虽然已经上市两年,但整体面貌仍是老国企的样子——经营体制陈腐,人浮于事,还被美国会计师事事务所查出“财务问题”。更难以置信的是,公司居然为了养活旗下一家座椅厂,将花3000万元进口的丰田原装座椅放在仓库里烂掉。
“不能再由着 金杯汽车 (600609,股吧),我们(华晨)要接管金杯客车(合资公司)管理权。”仰融对下属说。他这么讲是有底气的,因为华晨是占股51%的控股股东。随后他拜访了沈阳市的新领导班子,提出了接管金杯客车的申请,并承诺两三年管不好自动交权。市领导同意了,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之后,仰融任命其得力干将苏强出任金杯客车总经理,对公司进行全面整改。
苏强当时刚满29岁,意气风发,再加上深受仰融熏陶,很有冲劲儿。他先是整顿公司人事,大规模辞退不合格员工,整肃纪律。其后他又整顿经销商体系,结束了各自为政、随意定价的无序竞争,改而实行全国统一售价,并严禁跨区域销售。为了避免出现不良账款,他要求经销商先押30%的车款,余款可通过银行汇票支付,金杯客车则在经销商提车后第6个月到银行结算汇票。此举彻底改善了金杯客车的财务状况,到2000年,其销售额达到63亿元,其中35%为现金,65%为汇票。最后,他整顿了采购体系,让那种“买劣而不买优”的现象不再发生。
在苏强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仰融自己也行动起来,他请两名高级工程师给自己上课,培养自己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判断力,此外还在1995年年底赴日本考察金杯的合作方——丰田汽车。他对丰田的 “精益生产模式”极为着迷,一回国便组织中层干部赴日培训。
这些改革到1996年已初见成效,仰融决定顺势推出一款新车,扬名立威。新车型叫“海狮SY6480”,是一款对标长春一汽“小解放”的客车,不过外形和质量都比小解放好,售价也更低,为6万~10万元。
之所以对标一汽的产品,是因为一汽曾在沈阳市政府安排下,在华晨刚获得管理权后,强势进入金杯客车,并控制了董事会。虽然一汽后来因无力扭转局面而选择退出,但仰融自此与一汽结下了梁子。让仰融尤其不能释怀的是,一汽老总耿昭杰一直瞧不起他,老是跟他显摆小解放。他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造一款比小解放更牛的客车。
这款客车造好了,但仰融并没有急着量产,而是拿着图纸去找耿昭杰。他对耿昭杰说:“我这个车一卖,你的小解放肯定就不行了。”随后他话锋一转,表示可以以5000万元的价格把该车型卖给一汽。最后他总结说,“这个情况,我是通报给你了,如果你不同意,我就按我的方式干了。”结果,他被耿昭杰请出了办公室。
这之后,仰融便量产海狮SY6480,与一汽打擂台。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查阅的资料显示,该款车第一年的销量突破1万辆,之后又增长至2万辆,4万辆,到2000年更达到10万辆,成为中国轻客市场的老大。小解放则一战即溃,陷入严重亏损,仅两年后就消失了。
凭借这一战绩,仰融在国产汽车行业建立了巨大声望, 同行 们怎么也没有想到, 一个局外人居然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