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募资大分化!有人“第一期基金就是最后一期”,有人超募捷报连连
投资界重磅策划—— 《募资大变局》
银行通道关闭、母基金资金紧张、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频频爆仓……整个LP市场都在收紧,GP格局正在大分化:一方面是少数极优质机构可以从容募到新基金,一方面是GP们明显感觉到市场的寒意……投资界推出重磅策划: 《 募资大变局 》 ,密切关注风云变化的募资市场!
2017年, 创投圈 有这么一个段子,“投资人太多,创业者都不够用了”,揶揄之外,也道出了创投圈并不差钱的风光。
不到一年的时间,资本热度便降了下来,狂欢变成焦虑,危机情绪笼罩着整个创投圈。
数据显示,2017年度国内创投及私募股权机构募资规模达2624亿美元,较2016年度的1896亿美元,有39.35%的增长。而2018年1-5月,募资规模为234亿美元,同比2017年1-5月的1102亿美元的募资规模增长率为-78.77%。一时间,资本寒冬、钱荒等声音不绝于耳。投资界(ID:pedaily2012)在《“募资难”全面爆发:一家成立近5年的VC机构,除了前台,全员募资!》一文中,曾详细描写了当下募资难的境况。
整体来看,尽管募资的情况的确不如往年乐观——,甚至“有的机构第一期基金就是最后一期”。但是我们发现头部基金募资捷报频传,“赚钱的基金依然超募”。
明显的两级分化:头部项目拿走多数资金
在人民币基金募资市场上,呈现出了明显的两级分化。一方面是募资时间拉长,意向LP减少,一方面则是人民币头部GP募资捷报连连。
不久前, 君联资本 对外宣布完成10亿元二期人民币医疗健康专业基金的首轮募集;随后, 达晨创投 宣布最新一期40亿的基金迅速募集完成,圆满收官;而两周前, 鼎晖投资 与 中金资本 达成合作——中金资本对鼎晖投资旗下夹层基金投资数十亿.....在2018“最难募资年”的背景下,这些消息尤为抢眼。
“市场情况的确不好,但也没有大家传的那么糟。过去几年空前繁荣,但是泡沫多。”业内人士表示。
投资界观察到,当前的募资压力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募资市场,美元基金募资市场保持平稳。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红杉资本 日前完成了第一轮60亿美元的募资,这是80亿美元全球基金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红杉资本此次所募集的60亿美元资金,全部来自新投资者,之前与红杉资本没有合作关系。
据亚洲创业基金期刊AVCJ报道,原 华平 亚太区总裁 黎辉 2016年创立的大钲资本日前完成了首支美元基金的First Close,该支基金的目标规模为10亿美元,而首次关闭就达到了10亿美元的规模,LP机构持续接触中,处于超募状态。
现在对两类人民币基金的确是考验:1、所投项目泡沫过大,泡沫去掉后回报可能没有那么好,募资的困境就凸显了。2、投资时间较短或者回报周期比较长的项目,业绩还没有完全被证明,接下来的募资也比较困难。
“募资困难的情况,不会一直持续”
外界多把募资难的主要问题归结于资管新规的出台,这一新规被称为“史上最严”,新规的总体监管逻辑是打破刚兑、降杠杆、降风险、降成本,其中打破刚兑影响最大的是银行资管领域,新规将使银行自身的募资变得困难,引发创投行业的连锁反应。
“今年的 募资困难,主要是因为去杠杆 ,银行贷款越来越少,银行的钱加起来比所有金融机构的钱都多,VC市场的钱和他们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银行一旦不贷款,上市公司就没钱,母基金也没钱,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钱也少了,我们就会受到影响。”以太创服创始人兼CEO周子敬分析。
过去的十年间,国内经济市场大致经历了三次低谷期:2008年经济危机、2012年-2013年间的小低谷期以及2015年股灾,每一个低谷期都对GP的募资产生了影响,但原因并不可从一而论。
业内人士认为,影响募资好坏的原因主要有几个层面: 第一 ,受 货币 和信贷 宽松度影响 , 资产估值会随着资本市场周期波动。 去杠杆和加杠杆就是货币政策,仓位一旦多起来,银行大量放贷,市场上的资金多了就容易导致物价上涨,比如房产涨价、股票上涨; 第二 , 市场信心 ,主要是二级市场的涨跌,会传导影响到资产价格。
某机构的IR负责人认为, 资管新规之下,银行固定收益资金无法投入到一级股权投资市场,但是私人银行的资金依然可以争取。另外,乐观地看,资管新规中银行的资金受到影响只是短期的,国家大方向上是支持创业投资的,这样的局面不会长期持续,下半年政策可能会有相应的调整。
某业内人士跟上述IR负责人持有同样观点,“长期来讲信贷还是会放开,也是有周期性的,只不过是波长波短的问题”。
市场混战:GP/LP/FA边界模糊
今年上半年从投资的规模上看,不降反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1-5月投资规模为245亿美元,2018年投资规模为445亿美元。这又是一个什么信号?
首先,2018年1-5月份有许多融资金额很大案例,比如 蚂蚁金服 融资140亿、京东物流融了20多亿美金,这说明头部项目能融到更多资金。其次,今年年初披露的很多项目,实际融资时间是在去年。
基于当前的现状,今年年初投资市场数据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是募资市场的状态很快会传播到投资市场,会影响整个投资市场投资的节奏、信心,甚至是对估值的判断。募资难的境况下,GP/LP/FA之间的混战开始加剧。
“好多GP拿不到钱了,有些GP第一期的基金就是最后一期”,有业内人士透露。
不少小 GP“FA化” 。不少GP在市场上不得不拿在聊的项目做募资,甚至有些已经转行做FA赚点现金流。
如果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也会倒逼 LP们“GP”化 。大的LP本身就有直投的配比,如果能够直接投资到好的项目,回报也不错,还没有GP做中间商,为什么不能自己做直投?或者找到项目的FA做直接投资?所以市场上混战越来越多。
更有意思的现象是,头部的 GP也开始LP化 。比如某一两家头部GP都各自搞了一笔很大的钱开始做LP。
去年年底已经募资成功的很多基金,今年是有资本做投资的,而且这些资金充裕的机构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将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市场处于混战中,募资能力弱,投资能力差的机构机会越来越少,真正有实力的永远是很从容的。
“到大风口里面找机会”
今年市场趋冷,投资主题亦比之前少一些。从历史上看,不仅是BAT,很多优质的公司,都是在行业募资情况不好的背景下存活下来。在市场走向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对风口的大小、真伪的把控是投资的要点。
风口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广义上从融资热度就能判断出来。但从狭义上来看,由底层结构,比如人口结构带来的变化,科技创新带来的进步,这样的风口是大风口,大风口通常会产生根本性变化,具备较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发展完成,这样的项目更具备长尾投资价值。相对应的风口就是小风口,持续性较短,长尾投资价值也弱一些。投资人在面对市场热潮的时候,一定要判断清楚到底是大风口还是小风口。
“投资人还要到大风口里面找机会,并且长期关注这些机会。小的政策带来的机会很快就会过去,跑道相对较短。比如小 程序 ,很多人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爆发性的机会,但可能很快就会过去。此外,像直播平台的兴起,尽管带来了一些短视频创业机会,但是这些并不是技术变化带来的应用,变数很多”。基于对大小风口的判断,周子敬表示。
人工智能、区块链、消费升级或者教育、医疗行业,这些是真正的大“风口”。而这些大“风口”通常由多个小“风口”组成,比如无人驾驶领域又分做感知、整车、传感器等。
除却大小风口外,对于风口的真伪,亦有一套方法论。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的伪风口,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对市场规模的误判。比如O2O,互联网公司善于先把规模做大后让双边市场交换收费方向,原来收费的项目变成免费的,这种思路在有些行业是行不通的,很多线下业务边际成本不仅没降反而上升了,而且规模越大成本越高。
第二,对国情的误判。不要对技术的进步盲目乐观,中国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与国外不同,有些领域很难原版复制,比如外卖,在中国可以做,但是出海到国外地广人稀的环境下就很难成立。
第三,对用户需求、付费能力的误判。脱离成本去讲刚需很不靠谱,“比如,上门美甲虽然是刚需,但它是有成本的。有用户愿意花二十元买单,有人可能五块钱都不愿意出,最后导致市场做不大,很多创业公司都把用户付费能力判断错了”。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冯颖星,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7/4331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