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赢凯来兑付危机:多项业务涉嫌“自融”,逾48亿欠债指望巴铁项目偿还?
又一家P2P公司深陷兑付危机。
去年8月2日,巴铁1号试验车在秦皇岛北戴河区进行试验,随即引来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作为 “巴铁”项目的幕后投资方,北京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赢凯来”)被《环球时报》质疑为“下一个e租宝”,不久即发布公告称爆发兑付危机,涉及4万多名投资人,未兑付金额达到48.86亿元。
9个月后的2017年5月20日,华赢凯来首次披露具体兑付方案,包括率先兑付1%、房产兑付以及实物兑付等多种方式,却再遭投资人质疑。
华赢凯来和巴铁项目为何在短时间内从云端跌落?已被立案侦查的华赢凯来又是否能成功完成兑付,还清债款?
兑付“画饼”?
6月11号,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华赢 凯来投资 者齐聚北京进行维权,在场的多数是老年人、妇女,尽 管华 赢凯来上月发布了首份具体兑付方案,但投资人郑石(化名)表示:“要回血汗钱,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维权,其它别无选择。”
在郑石告知其他投资人的音频中,他认为华赢凯来的兑付方案并不现实。兑付方案中称因大额资金未到位,承诺先按比例进行兑付,其中包括房产兑付市值4亿元,电商购物平台上的货物价值3亿元,兑付现金为全部债权人本金的1%(约4800万),初略估计首轮兑付近7.5亿元。
然而,在房产兑付中,华赢凯来债权只能用于支付30%。而价值3亿元的实物兑付中,投资人每个月只能按照个人投资额度的1/15选定兑付物品,如果当月没有全部兑付,额度可转存下月累计兑付。
华赢集团出示的兑付方案,图片来自“金融虎”
投资人郑石认为:“山东招远、威海等地的房产标价高出市面价格的30%-40%,以购买一套100万元的房产为例,华赢凯来承诺出资房价的30%,即30万元,而投资人仍需付出70万元,但有投资者进行了解后,发现房产的原价大概就在70万元左右。”
方案中承诺的实物兑付来自华赢凯来在微信上建立的电商平台“宜货shop”,而《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登陆平台发现,不仅商品数量和品类十分少,并且还全部显示为“无货”状态。
即使未来商品上架,有投资者仍对产品质量抱有疑虑,同时担心“价格虚高”。
对于以上种种疑虑,《无冕财经》曾询问华赢凯来公司,截至发稿时未得到回复。
自去年承诺3个月内还款开始,华赢集团董事长白志明(又称白丹青)已多次失信于投资人,多数投资人至今仍未拿到任何还款,这也是造成他们坚决维权的重要原因。
涉嫌“自融”
令投资人心存疑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华赢凯来的业务投资曾被央视曝出“自融”嫌疑。
据第三方信息查询系统“天眼查”显示,由白丹青担当法人的企业就有37家,大部分目前仍正常营业,分布于北京、河北、上海、广东,行业覆盖互联网、房地产、金融、餐饮、农业等多个领域。
据《澎湃新闻》报道,根据网上流传信息,从房地产开发起家的白志明改名为白丹青,是为了彰显其家学渊源。
2015年11月,白丹青从巴铁(一种横跨两条街道,行驶在小轿车头顶上的大型“立体巴士”)发明人宋有洲手中,买断了巴铁项目,据称为此需要付给宋5亿元专利费。1个月后,白丹青注册成立了巴铁的项目公司——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巴铁公司”)。
成立公司后,白丹青在微博上自称为“巴铁之父”,不久后即推出了“巴铁基金”项目,要求100万元起投,年化收益在12%以上。
《无冕财经》查询工商信息发现,与“巴铁基金”相关联的几家公司都与白丹青有密切关系。从此前披露的借款协议显示,基金所涉及公司分别为服务方华赢凯来,借款方巴铁公司,基金管理人北京天尔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下称天尔投资),担保方中国建设企业 联合集团 (下称中建联)。
其中,白丹青为华赢凯来董事长、巴铁公司控股股东及监事、中建联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天尔投资的独资股东和法人 李喜军 ,与白丹青交织出现在彼此所投的多家公司股东和高管名单中,由此“巴铁基金”被质疑为涉嫌自融自保。
不过,白丹青本人对此予以否认,称华赢集团与巴铁公司为两家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有限公司,华赢集团是以独立投资人身份投资该项目。
除“巴铁基金”之外,央视《焦点访谈》曾报道华赢凯来的部分理财产品亦涉及“自融”风险,报道中称,理财产品的债务人邢台县东旷公路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白丹青,与债务转让方华赢凯来负责人同名,表明合同上的债务人、债权转让人很可能为同一人,已经涉嫌了资金自融,也就是利用平台自己给自己的项目融资。
央视《焦点访谈》对华赢凯来涉嫌自融的报道
据投资人披露,北京市东城区经侦已于今年1月24日对华赢凯来公司未能按时兑付一事立案,由于涉及资金多、人员多,目前仍处于调查取证状态。
巴铁能还债吗?
对于华赢凯来因资金链断裂而备受质疑的事件,白志明在520兑付方案中表明目前正寻求新的盈利点以实现兑付。
其中,巴铁项目仍被视为最重要的偿还债务的“优质资产”,方案中称:“巴铁项目的运作事项一直没有停滞,时机一旦成熟,其收益可完全覆盖债务。”
兑付危机爆发后,白志明曾出面解释称欠债48.86亿元,其中工程项目投资9.88亿元、业务板块投资8.2亿元(巴铁项目3.5亿),公司经营性支出30.75亿(其中支付利息12.5亿元、员工工资4.4亿元、业务提成5.5亿元、房租水电费7.25亿元、办公及差旅费1.1亿元)。
仅投入3.5亿元的巴铁项目是否能实现超过10倍的回报,从而覆盖债务?
“巴铁1号”去年在河北秦皇岛举行综合试验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 张建 武教授曾为巴铁项目出具“可行性报告”,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巴铁在技术上可行,关键是它能否和现有的大交通融合。”张建武教授认为宋有洲应该先找一家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或者大学合作,然后再让资本进入,最后再考虑产业化问题。
曾在去年8月受到国内外媒体关注的“巴铁1号”试验车已经长时间没有新进展,今年2月,有媒体去实地观察,发现试验车上已积满厚厚的灰,坐落于公路上的轨道也布满锈迹。
有巴铁内部研发人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白丹青他自己也不懂交通技术,也不好好进行测评和衡量方案,就去忽悠地方政府。他做巴铁是幌子,其实是想打着巴铁的旗号,以搞区域发展的名义去二线城市圈地。做房地产才是他的老本行和最终目的。东西还没做出来,他就在外面胡吹乱擂,因为他根本不在乎研发上面的事,钱也都没有花在刀刃上。”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曾表示:“巴铁项目很多宣传被认定为不靠谱,投入实际运行的概率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理财发行方存在明显的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
因舆论抨击,白志明从此前声称的“巴铁之父”及巴铁科技董事长转为巴铁科技的监事;宋有洲也从技术团队中淡出,摘掉了巴铁总工程师的帽子,专事专利申报工作。
《无冕财经》曾尝试联系巴铁科技公司询问研发进展,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