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若有所思 →满头大汗……7月1日
若干年后,当人们再去回忆2015年六七月间,这一场影响亿万家庭金融资产的暴跌时,除了刻在上证指数K线的几根冰冷的绿柱,或许会渐渐淡忘其背后交织的“利好”与“利空”,更不会想起当年写满焦虑与迷茫的股民面孔?
出于证券媒体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感,7月1日至7月3日上午同一时间,上证报记者三度前往位于北京陶然亭附近的同一家证券营业部,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实录这些普通股民的盘前的言语与情绪。
7月1日 星期三
上证指数跌5.23%
走出地铁陶然亭站西南口已经10点,自行车停放处早已爆满,一块“同信证券”的小铜牌,指示记者走上二楼,尽管地板和楼梯已经破旧,但整洁干净,两侧楼梯口和走廊已经支起牌桌,大厅交易机前交易火热。
“应该是见底了,我昨天抄底买入了。”在门口保安旁,记者听左边一位白发大爷说道。大爷身体微瘦,大概75岁上下,面对几乎全红的大屏幕,时而低头看看手中长长的对账单。
问及操作理由,这位大爷的理由是,都在说“慢牛”,那现在就应该还在牛市轨道上,对比2007年上证指数从1000点启动最高到6124点,涨幅6倍,如此推算本轮牛市应该到10000点左右,最近的4000点应该处于底部。
“要坚决做长线;如果频繁操作,不正中了庄家的下怀了?”对于操作思路,大爷一本正经地向记者分析称,股市涨高了就应该跌,还没有到高点,他坦言自己从来不割肉。而对于过去十日的暴跌,大爷看起来风轻云淡。
10点半,交易机前已经稀疏。
“我昨天和今天一直补仓,特别是周一,实质利好已出,坚决进入。”另一位看起来六十七、八岁、身体瘦高、戴眼镜大叔与记者闲聊道。
这位大叔看起来胸有成竹的样子,他说“5100点时应该止盈减仓。”又说,“大盘上升期应买中小盘,而528后应调仓到大盘股”,但问及今年以来的投资收益,他却一改脸色,不愿意与记者详谈。
“最近大跌他没有亏损,反而有赚”,几天前,媒体爆料有交易部保安号称“股神”。记者也好奇地和身边一名保安攀谈,看看这些起点并不高的股民,是否有传说中的那样神奇。
提及开户动机,这位保安的理由是可获赠50元话费。“年初有银行开户送50元话费,就开了,俺农民出身不准备炒股,但前几个月交易部太火爆,没有忍住诱惑就投入了6000元。”
这位保安在营业所上班已有3年,也就今年才入市,由于是新手,且每日受老股民熏陶,过于谨慎,股票总是拿不住,一看有跌就跑。太过频繁的操作,令他在这轮大牛中几乎没有赚钱,“5·28”之前他只有5%左右盈利。
在“5·28”以后,这种谨慎反而救了他,买入 京东方 A,大涨后卖出,盈利有10%以上。后来空仓,直到昨天上午,交易部大厅很多人谈论,确定这轮大跌已经得到国家出手救援,他才又开始进入。
“5·28”前是“满怀激情”,各方高歌猛进;接下去一周是“踌躇不前”,苦思是否加仓;6月10 日至24日是“犹豫不决”,敢不敢补仓抄底;接下去5日是“心怀恐惧”,随时有出逃念头。
谈及最近股市巨变,一位有资管工作经验的股民用四个词,来形容这一轮大跌后的股民情绪变化。他操作的个人资产大概50万,半仓是其习惯。尽管如此谨慎,他还是没有躲过本轮下跌。
“前期盈利几乎赔尽,幸亏保住了本金”,他坦言,6月19到23日又两批次把40%仓位的股票全部清仓,进入基金。到这个周一,仅仅几个交易日,又以30%亏损清仓基金,如今几乎空仓,他叹息道。
“从改革牛走向杠杆牛,突然间又快速去杠杆,带动下半年经济转型的市场动力何在?”反思最近的市场逻辑,他也有与其他股民同样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