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智能制造方向该怎么投?投资大咖们这样说……
2017年6月15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 清科集团 等承办的2017中国股权投资论坛@宁波召开。圆桌讨论环节,在 国科投资 董事总经理 李海斐 的主持下,上汽集团股权投资公司风控总监、总经理助理冯戟, 联想创投 执行董事顾正斌, 创业接力基金 合伙人 刘春松 , 通江资本 执行总经理刘奕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董事、总经理 周斌 就“智能制造在即,如何利用资本破局”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经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
李海斐:今天的话题是智能制造挑战在即,如何利用资本破局。请各位嘉宾描绘或者定义一下,什么叫智能制造?在智能制造场景下是什么样的?
冯戟: 以我的理解,智能制造的概念其实是一个很老的概念。中国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包括更早的时候提出工业4.0等等,我觉得就是通过软件的管理、工业的共享、信号技术等等,和传统制造业相结合,让工业流程更加平顺,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有竞争力,让用户在享受产品和服务更加简便。
我们是一个集团公司,希望第一个十年可能是50%的增长,第二个十年可能是5%的增长。未来的二十年上汽将何去何从?我们和阿里进行合作,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在自主创新品牌,包括荣威、大通等陆续推出了互联网汽车。
但是互联网汽车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包括两个功能:一个是娱乐功能,把所谓消费相关的娱乐、语音、智能导航这些功能;另一个是高级辅助驾驶,按照道路交通局的自动驾驶分为五类。
谈到愿景,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互联网化, 有几个目标一定要变现。
第一是整车一定要能跟我们的用户实现互联,通过手机上APP可以进行云端的控制;第二是车辆和其他的车辆能形成互联;第三是车和道路设施甚至所在的家庭,让我们在车上操控家庭的一些设备,终端一些产品。
第二个是所谓智能化 ,其实第五类我们远远达不到,但是理论上可能已经实现。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费者在车上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通话、娱乐、甚至睡大觉,不需要把双手放在方向盘上。也就是从出门到把车停车库,不需要人的参与,这是智能化。
第三个是数据化 ,车在行驶过程中其实要处理非常大的数据,比如红灯的时候,弯道的时候,踩刹车等等。在数据处理上,包括对数据的识别,包括识别产生的结果,对驾驶者行为的分析,还远远达不到精准。但是随着将来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提升,我们互联网功能会变得更现代化。
顾正斌: 我觉得所谓的智能制造是有两个转变。
如果是2C的,那你一定是提供从产品向提供服务客户转变,如果你是2B的,那就要从产品交付到价值交付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达,转变正在发生,就看谁能发生得快,发生得早,谁控制得早。而其增长动力来自于5+, +客户、+产品、+服务、+工具、 +金融 。
刘春松: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定义产品和整个智能制造。
第一方面,从生产和制造端来说,看它是不是能够带来 效率的提升和整个技术性 的提升。
第二方面,从消费应用端来说,就是变现提升,是便利化的提升。举个简单的例子,家里的冰箱,原来就是放东西的,那从整个生产端和物联端的结合,能告诉我们里面有什么东西,缺少什么东西,会自动帮我送过来。
刘奕墨: 我觉得未来的智能制造这一块,第一是工业4.0,第二是制造大数据,第三是C2A,一个是基于客户需求来推动的,一个是消费者产生的数据所推动的。
90年代时候我的论文写的是 自动化 ,那个时候已经有智能制造的概念了。我第一份工作是雷达研究所,在里面比较多的制造还是相对传统,但是在电子领域已经相对比较新了。后来我到 德尔福 一个500强企业,那时候接触的智能制造就比较多了,自动化生产线等等,后面慢慢过渡到工业4.0的概念。
我发现开始设计一个车型的时候,我们的配置很多,制造的时候发现却根本做不了,不能把车柔性地组装起来,因为制造达不到。离开制造行业后我转了投资行业,一开始是只专注于汽车领域。
我在智能制造这块关注比较多的是无人驾驶,但是无人驾驶在目前这个阶段还不能实现,更多的是辅助驾驶,像ERP、转向等等。完全无人驾驶的话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水平,或者封闭式的环境中,现在来说还是非常早,可能是8到10年之后的事。
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里也是一个未来的趋势,通过不同的传感器、雷达,来主导、采集信息、数据。
未来智能制造想看到的场景是:第一个,通过 采集数据能够指导制造 ;第二个,通过传感器把以前的 控制制造转成智能制造 。
周斌:我介绍一下宁波经济的情况,宁波是全国首个工业制造2025试点城市,当时工信部也把宁波定到第一个。实际上我们的制造业占比达到64%,杭州大概是46%,他们是互联网多一点。工业制造在我们宁波的发展还是有比较好的前景,宁波目前年销售额2千万以上的企业有2700多家,这是比较好的为工业智能制造转型的一个基础。
这些大多数是传统制造业,包括我们目前上市的企业大概有65家公司,67.5%是制造企业。传统制造业如果说有机会上市,或者它有上市的潜质,那么在智能制造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
年初的时候有一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了,一年利润1700多万,老板是在传统制造业做了20几年,他跟我说当时是骑着摩托车到台州学技术的。目前他的装配流水线的效率在全世界来说都是较高的。
另外,宁波是膜都。宁波的工业制造战略有三个:新材料、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我觉得这三块代表了智能制造的方向。
李海斐: 我谈一下我的观点,以及总结一下各位嘉宾的观点。我觉得智能制造在中国,不管是2.0还是3.0还是4.0,几个方面一定要做到,一个是 自动化 ,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是一个永远可以探讨的话题;第二个是 信息化 ,大数据的收集,收集以后的一个分析,以及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第三个是 定制化 ,未来消费者可以直接下单,我这个产品需要什么样的,工厂马上可以生产出来,这是一系列过程中配套的整合起来的满足需求。
我们有一家红领制衣,这是一家服装企业,有很长的流水线在生产。但是你会发现它生产的每一件衣服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它的用料、款式。它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生产,背后有大量的数据在支撑,有500多万个的版型库。最后是 服务化 ,为客户做服务,包括顾总也提到了两个转变,5个+等等。
刚才讲的是宏观层面的东西,下面想问一下大家非常具体的一个问题,大家现在 都在投资什么类型的项目 ?
冯戟: 我们有比较明确的投资方向,我们关注汽车的趋势,其中一个趋势是智能化,传感器作为我们非常重要的投资点。整个汽车行业,电子这一块的成本将近整个汽车的比重的30%,十年之后,电子产品的成本将超过50%到60%。
在2015年的8月份的时候,特斯拉曾经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按它的说法是自动驾驶模式下,有一辆大卡车横穿马路特斯拉没有识别出。后来分析发现,这个车是白色,摄像头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进行拍照,通过图像的模糊度来识别是不是有障碍物在行驶,当时摄像头里是白的,没有识别出来。另外是一个算法的问题,摄像头没有识别出来,导致刹车不及时。
谷歌的无人驾驶使用的是激光雷达,它的视线非常广,一般有障碍物都能识别出来,但是它的成本非常高。我的意思是,这些产品是不是代表了一个投资方向,但是未来哪些是真正可以实现产业化的还不明确。基于这个逻辑,在国内跟这种摄像头相关的配套,我们会有更多的关注,在 传感器方面我们会做一个重点的布局 。
我们作为投资产业来说,汽车相关的产品成本是非常清楚的,基本上每个供应商的成本差别都不会太大, 将来供应商比拼的是在供应链上 ,怎么样进行柔性化生产,一条能生产多个产品的生产线必然能使成本下降。
此外,资金、供应商、客户等各方面也都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顾正斌: 第一个 , 我们偏向于投 工业设计 ,特别是工业4.0, 工业制造左侧是设计、技术,中间是生产装备,右侧是品牌和渠道 。
我们分析,品牌和渠道,尤其是品牌的建立,涉及到文化的输出,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对于普通的制造业企业来讲,做设计这一块肯定是更有机会。
第二个,是 机器学习 。我们把人工通过很长时间学会的东西用在机器上,在医疗影像识别方面突破也很快。大家知道,一个骨科毕业的博士生的医生如果要建模,要花4个小时,现在我们用技术能很快的做出来。
我对工匠精神是有自己的理解的, 日本特别强调工匠精神,技术是体现在人的身上,而德国人是体现在机器身上。 现在的信息 化时代 的到来,其实给美国和中国带来机会,美国人是所有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要采集下来,我们是通过软件模型算法来驱动。中国要想制造业要超过GE比较难,但中国有一个最大的机会,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生产制造的大国, 数据是最多的 。
第三个,我们喜欢投零部件。因为零部件出现的改善机会非常多,大家都在说VR眼镜什么的,我却要投一个玻璃片。
刘春松: 我们做相对比较早期的投资,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位叫 大小法则 , 其实就是在大的行业方向上去找一些小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 。
举个例子,比方说机器人是一个很大的行业,未来不管是设备也好,整体的行业也好,机器人都是很大的一块。但是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工业用的还是民用的,哪一块起来会更快。
现在电机已经形成了几大寡头,那但四轮驱动这一块还没有形成寡头,那我们就去寻找这方面的项目。
我觉得投偏小一点的做关键技术的企业有两大好处,第一投入没有那么大,第二个要做的是技术营销,看中的是技术带来的盈利,而不是品牌影响力等。这在早期非常关键,决定了能不能很好地活下来。
最近我们刚投了一个做智能检测的,比如机场、高速路,现在路面检测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了。但是路基下面的钢筋有没有锈,那要在固定时间段封闭起来,工人推着一个车走来走去检测效率非常底。现在有一个美国来的技术,做的是全自动的机器人,把机器人放到路上,走一个来回,所有的数据都出来了,建模就出来了,这样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客户也很 满意 ,机场等大的单位也有需求。
根据我们自己的一些特色和资源优势,找到一些关键性的替代品或零部件去投,现在发展的都不错,这也是我们现在投的一些方向。
刘奕墨: 智能制造这块我们主要从三个方向来考虑投资和合作的。
第一个从行业来看
这些智能制造生产线制造出来的产品能不能卖得掉。首先是家电,这个领域很多的智能制造、自动化,可能在前10年大部分已经普及了;第二个是生物医疗以及服装纺织这个领域,这个领域相对来说比汽车、比家电稍微弱一点,在前面5年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
我们判断下来比较热的是三块,第一块3C电子,3C电子因为过往红利比较多,销售比较容易,赚的是销售的价格,这些年还是慢慢降成本了,同时人口红利也过去了。3C都是一些小东西,45%是人工成本,这些年逐渐要越来越自动化了。
第二块是锂电池,这些年新能源特别火,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拨了很多的钱,是一个新兴行业。
第三块是充足物流,包装自动化行业,比如对于冲压、组装、总装等领域。在物流和包装这一块自动化落后一点。我们判断这个时间段,其实在这个领域里面的智能制造公司,是值得投资的。同时除了工业和物流的自动化,还有电商的物流自动化,现在物流仓储,大量的电商需要去补充这些仓储。这些仓储的自动化我们觉得夜袭比较好的投资方向,这是从行业领域判断的比较好的投资标地。
第二从整个公司的生态、它的商业模式来看
最近一两年比较火的投资方向,第一个就是工业4.0,不单单是单方面的信息化的收集,而是全系统的智能制造的生态圈。但是现在很多是信息孤岛,还没有一棵树干把这些信息搜集到一起,未来的话可以把数据上下游都打通,还可以做一些企业征信、金融等,我觉得数据打通是现在比较火的方向。
第三个是跟大数据、云计算相关的
随着现在的技术不断进步,数据采集量也越来越强,对于传感器的布局越来越多,我们把数据放到云端做一个计算,拿来分析来设计生产,在没有出现错误之前就把错误挖掘出来解决掉,这也是一个我们的选择方向。
最后是核心技术这一块
从视觉技术来说,欧美或者日本,现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领先的,基本上也能实现了,但是在国内还有差距,我们在这方面也想找一些标地做投资。
语音识别这个技术,现在已经相对成熟了,但是语音理解这一块是比较好的点,还没有做到很成熟很完善。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深度学习目前国内还没有达到一个领先的地步,在国外的话像谷歌已经并购了一些公司,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这方面我们也在挖掘。
此外还有跟硬件技术相关的,比如机器人,又分工业上的应用、医疗领域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因为有人来买单,所以可以产生效益,但是在服务方面的机器人还稍微早了一些。
李海斐: 总结一下大家说的,中国毕竟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现在新的技术,比如新的传感器,新的机器人,新的人工智能,通过信息技术改进生产效率、改进产品,制造业的投资机会是非常大的。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大家喜欢看到什么样的创业者?
冯戟: 企业家的基本准则,要有创业精神,要吃苦耐劳,常规的我们就不说了。第一是要 学会放下 ,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解决,我觉得很多事情可以交给其他人,把自己的精力空出来。第二个是 在商言商 ,要生存,拼刺刀,有丛林法则,但是有商业规则。
顾正斌:能把一件事做好 ,把这项技术做到第一名,别人离不开你,给别人创造价值,这样就可以。创业的时候不要想以后, 不要想着做平台,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
刘春松: 主要针对制造业这一块,在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我们有两点建议,第一,这个领域的创业者,绝大部分是有技术背景,但是一定要有 市场的意识 ,一定要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产品做出来一定要卖得掉。
第二点,一定要有 快速学习的能力 ,技术迭代太快了。
刘奕墨: 首先要 专注 ,制造行业真的是一个通过经验积累来创造的事情,一定要在行业里扎扎实实的,而且要在一些小细节里做好,为什么日本企业能做好,因为它在小的细节里都非常细致,非常专注、展业。
第二,作为一个企业家,它的思维、它的导向能力,他带着团队往前冲的能力。
第三点是要有企业家的激情和领导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活力调动起来。
周斌: 一个还是团队,很多制造业企业家都是技术出身,对其他 管理上还是要有互补性 。
第二个是 产品和市场 ,一些制造业的老总精益求精,花了很多的人力精力但是市场上并没有那么高的精度要求。所以怎么把握顶端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方面要有一个平衡。
第三个是通病, 要关注现金流 ,制造业的投资比较大,稍不留神卖掉的都不值钱,买进的都花钱,这三点要关注。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yorke,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706/201706154154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