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还是相杀?马云和马化腾的真假“复仇”记
周末这两天,一则 蚂蚁金服 入股百盛中国的消息,让 马云 再次刷了屏。原因是 马云 曾亲口谈到过去曾去KFC面试,但25个面试者只有他被拒绝的故事。
蚂蚁金服 以“区区”5000万美金投资获得KFC母公司百盛中国不到6%股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马云“复仇”的故事,其聚集注意力也许就足以赚回投资金额了。
而也就在周一,在无数领域与阿里PK的 腾讯 ,也完成了一次复仇。但 腾讯 并不会高调庆祝和PR,因为也许只有腾讯为数不多的高管们会在深夜暗自举杯庆祝,却并不敢张扬。
9月5日港股收盘时,腾讯市值达到19898亿港元,首次超过中国最大通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 ,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至此,腾讯完成了对中国三大运营商的反超。
腾讯的最核心基因,与其说是社交,不如说是通信。查阅各种公开报道和资料会发现,腾讯CEO 马化腾 最初就职于 中国电信 ,腾讯创办之初也曾广泛为运营商服务。腾讯内核也与运营商非常接近,甚至QQ的最初的核心理念叫“网络寻呼机”,马化腾也曾提过“QQ的经典 滴滴 音是从 摩托罗拉 寻呼机上录下来的。”
一路走来,腾讯从最开始的运营商小弟、到曾试图将QQ以百万元价格卖给 中国电信 的传闻、PC端时代QQ聊天室对带宽的高度依赖、再到移动互联网初期对手机QQ的刻意低调、直至三年前的微信OTT风波。最终,腾讯压过了 中国移动 ,完成对中国所有运营商的反超。
而其中最为惊险和关键的一战,也许就是2013年前后的OTT风波。正是中国移动牵头下,三大运营商不仅各自推出过拥有大量流量补贴的即时通讯产品,甚至还多次传出运营商将对微信收费的消息,网络上关于微信将收费的消息也层出不穷。
最危急的时候,发改委和工信部都曾对微信收费传闻表过态。如果彼时三大运营商对微信收费,或能够名正言顺的限制微信,也许今天整个互联网通信市场都会不一样。
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度过这场危机的腾讯,迅速在这三年赢得了整个即时通讯市场和半个移动互联网。并在9月5日压过中国移动市值,完成复仇。
尽管马化腾更愿意用“合作共赢”来描述腾讯与运营商的关系,且微信确实为运营商带来了很多流量费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和手机QQ吞噬了运营商的未来,运营商高管们曾最担心的“管道化”已成为事实。
中移动现任总裁李跃在2013年披露的数据就称,微信的出现让运营商短信减少了20%。而如今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短信已经是企业短信和垃圾短信的代名词。
也就是近三年来,运营商曾经辉煌的音乐彩铃、移动阅读、游戏等业务全面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腾讯在这些业务的全面繁荣:
腾讯音乐收购掉 海洋音乐 ,组成中国最大数字音乐集团;收购掉 盛大 文学后,移动阅读早已摆脱对运营商的依赖;游戏不用说,腾讯手游占据了市场近半数的份额。
当然,我们应当对此拍手称快,因为更好的公司和服务获胜了。而且与马云赢了KFC不同,腾讯这次对中国移动的超越更加传奇,腾讯一路经历了地方运营商小弟、合作伙伴、挑战者、超越者种种角色。其中滋味,也许只有与马化腾一路走来的为数不多腾讯高管能体味。
不过,这并非腾讯与运营商故事的最终结局。因为有两个好玩的地方值得注意:
第一个好玩的是,腾讯最近开始调研QQ专用SIM卡的需求,这被外界认为是腾讯希望成为虚拟运营商的前兆。
牌照资源在国内总是稀缺而敏感的,腾讯也非常乐于在金融保险等领域收集牌照。唯独对于虚拟运营商牌照,腾讯态度非常暧昧。
在腾讯与运营商竞争激烈的2013年,腾讯并没有去获取这张关键牌照。当时[企鹅生态]和同事讨论是觉得腾讯没去争取这张牌照,也许是因为这张牌照虽是业务许可,却也是业务限制。
就像 蚂蚁金服 最初对民营银行也不热衷一样,互联网公司有的是办法绕开政策限制,而一旦拿了牌照,却更可能被限制住手脚。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虚拟运营商如今已成为垃圾短信和电信诈骗重灾区,这场电信业改革玩到今天已濒临崩盘,迫切需要腾讯这样有活力和有实力的民营资本来救场。也许,腾讯现在是时候吃个“回头草”了。
第二个好玩的地方是,互联网巨头总会发现,耽误自己发展的一大因素是运营商落后的网络。
所以在国外,谷歌和Facebook都开始建设超高速宽带,SpaceX最近还炸了一颗Facebook用来给非洲做通信服务的卫星,而谷歌在三年就开始放气球为非洲大草原提供无线网了。
腾讯作为一家以社(tong)交(xin)为内核的企业,也是当今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其对更高性能通信网络的需求显而易见。在高性能通信网络支持下,很多微信和视频业务以前想都不 敢想 的功能,也许就能实现。
中国互联网与基础通信建设的距离,只有工信部一张纸。如果最终放开,以腾讯的资源和对资本市场的高效连接,也许这才是复仇记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