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冷门接力,运动健身创业该如何发力?
随着消费的升级,运动健身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健康和自我提升的生活方式。前沿技术也不断运用于运动健身领域,移动健身、智能设备等新的形式不断兴起和发展。新形式的出现吸引了用户的关注和尝试,但如何长期吸引用户保持用户粘性仍然是新形式的运动健身需要考虑的问题。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国民性的话题,6月12日下午,搜狐创投SoPlus邀请了华盖资本早期板块的执行总经理刘晓龙、公园盒子CEO黄晓蕾、vSport创始人白强和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淑红四位嘉宾,讨论在消费升级和自我提升的浪潮中运动健身领域的发展机遇与创业者面临的困境。
运动健身新形式,了解一下?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运动健身已经逐步诞生各种新形式,给运动健身行业带来了新变化。vSport创始人白强指出体育行业其实是在做一项“利国利民不利己”的事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都比较良好,但是却很难转化成真实资产。他认为新的技术可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如他正在做的vSport正是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打造世界体育产业的价值链。公园盒子CEO黄晓蕾也指出,互联网思维下的运动健身是和传统运动健身有很大区别的,两者直接体现在理念上的差异。传统线下健身房的理念是逆互联网的,他们是在说服顾客不断地消费,但实际上由于场地的限制,他们并不希望顾客真正来健身,而更希望能够不停地更换顾客。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则是追求吸引并能够留住用户,她介绍公园盒子这款产品就通过将健身仓落地到社区内部离用户足够近以满足用户对健身的便捷性的要求,同时通过游戏性的内容设计来抗拒人类的惰性吸引用户坚持。
黄晓蕾还指出,运动健身行业其实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发展的根本依然在于体育行业本身。她观察到目前这一行业中很多之前纯粹做线上的产品又走向了线下,逐渐从线上开始反哺线下,最终还是回归到体育的本质。华盖资本早期板块刘晓龙补充道,运动健身行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是线上产品在“烧钱”,而线下的健身房还是盈利的,但是线下健身房的规模受限,线上产品走向线下也是对产品目前难以变现的弥补,以后的发展应该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运动健身产品的发展之道
运动健身产品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而技术在这一行业中的角色地位需要被辩证看待。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肖淑红指出,其实运动健身行业在20年前已经有做信息系统的思路,只是当时技术水平做不到,而现在的互联网发展为这一行业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技术环境,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解决自身发展存在的痛点。但她同时也指出,如果企业本身对行业并未看透,抓不住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技术也无法为其提供帮助。白强认为技术的发展对运动健身行业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技术只是一个工具,不会起到决定作用。比如互联网技术是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问题,而区块链则有可能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利用技术的特性和功能可以为运动健身解决存在的相应问题。
用户需求和用户粘性是运动健身产品掌握市场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黄晓蕾认为目前产品发展,最难的不是获取用户,而是用户粘性和留存的问题。运动健身不同于吃穿用住,它本身并不是刚需,现在很多用户还仅是抱着“尝鲜”的心理,提高用户粘性和留存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肖淑红也指出,正是由于健身不是刚需,所以必须思考清楚产品的功能是什么,需要给消费者和市场提供一个相当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解决什么需求。
产品研发是运动健身产品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白强认为运动健身领域的发展,技术本身不是关键,产品才是关键。虽然这一行业在不断更新,但其实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发展是在于打造新的产品或者商业模式。黄晓蕾指出公园盒子能够盈利主要依靠的不是成本优势,是因为能够留得住用户,而留住用户靠的是产品。公园盒子从一开始做产品时就坚持做多人健身仓,而行业内其他产品大多数在做单人健身仓,因为单人健身仓具有成本低和容易落地的优势。但是公园盒子在设计时考虑到如果是一个人在健身仓跑步,用户将会很难坚持,由此无法保证用户留存和用户粘性。并且,虽然现在流行“无人值守”的概念,但是无人值守并不等于无人运营,比如公园盒子的健身仓打扫频率会高于一般健身仓。公园盒子不仅注重产品细节的维护,还提供内容、智能设备以及社交等服务。肖淑红也从价值工程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根据价值工程的核心公式V=F/C,如果公园盒子的产品正如其所说,虽然成本提高了,但是创造了相比同类产品来说更多的功能,这就属于价值工程中的功能创新,总体价值仍然是提升的,那么其在产品的研发上是具有优势的。
推广和运营方式也是运动健身产品发展的关键一环。有观点认为传统运动健身行业的地推人员是行业毒瘤,但白强认为这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只是和中国的社会关系和本土特色有关。黄晓蕾也认为,运动健身推广的方式不是毒瘤,而推广的内容才是。传统健身房推广的主要目的是框住消费者,不断说服消费者办年卡开私教课,但同时又在赌消费者不会长期坚持。肖淑红认为,现在的运动健身需要转化推广的理念,以往传统健身房的推广是一种推销模式,是将自己的东西推给消费者,其实应该转化成营销的理念,即先确定自己的目标群体,再根据目标群体的特定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刘晓龙指出目前这种简单化的推销方式说明了运动健身行业差异化不明显,这其实很难吸引有消费升级的顾客,差异化的运营方式才能展现产品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对于运动健身行业从业者利用世界杯等体育盛会的世界性热点来增强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做法,白强认为蹭热点关键要保持头脑清楚,首先要有产品,蹭热点其实不如踏踏实实做产品。刘晓龙认为热点是流量的来源,如果能够就热点做好提前准备,利用热点做好互动营销和产品设计对产品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可以有储备地“蹭热点”,产品和营销是不可或缺的。
运动健身行业的前景和机遇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体育产业带来了发展的前景,但如何抓住和利用技术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肖淑红认为产业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没有运用到互联网的传统运动健身行业,是如何实现盈利的,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找到技术与问题之间的对接点,利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同时,她指出供应链每个环节的资源整合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产业需要根据具体的需要调整某一环节,在供应链上达到利益协同和价值提升。白强认为技术可以成为很好的噱头,但中国体育运动行业目前缺乏的还是产品研发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技术可以被用来解决现存的问题但技术本身不是关键。
在当前消费升级浪潮中,自我提升的需求日渐强烈,运动健身从业者如何抓住这一增长点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肖淑红认为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业者要做的是找准产品服务的顾客群。不同的顾客群体需求是不一样的,从业者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并针对这一群体的需求设计自己的产品。黄晓蕾认为当前应该重点把握住增量市场,拓展市场需求。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基础需求的满足,还会更加关注附加价值,甚至包括是不是足够“酷”的问题。并且现在的运动健身产品在新零售的浪潮下诞生,需要关注如何降低消费者的消费门槛,让消费者享受到便利性,缩小消费的物理半径,是要产品去找用户,而不是让用户来找产品。白强指出当下的消费升级肯定会对体育健身行业产生影响,并且三四线城市更加具有市场爆发的可能性,一二线城市在这一行业可能已经处于存量市场,但是三四线城市的市场还可能有增量。刘晓龙认为,消费升级带来的不仅是对健康的重视,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一种新的生活主张,是对一个人生活品质的认同感,随之带来的这类人群的社交功能就比较值得关注。
虽然运动健身领域越来越被关注,但其实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的产品还没有全面覆盖各个消费群体。肖淑红指出在运动健身领域,其实国内某些市场是被忽略了的。现在的大多数产品是面向年轻人,但是对中老年人群市场的关注很少。其实中老年群体由于身体健康状况的不理想是有运动健身的真实需求的,并且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具有很大市场潜力的群体。刘晓龙也认为,现在的产品还是先瞄准最容易转换的用户群体,这种追求高效率和成功率的背后也可能带来同质化的问题。
谈及运动健身领域的未来发展以及是否会爆发,刘晓龙认为虽然不确定运动健身领域在未来三年内是否会出现独角兽,但独角兽肯定会出现。首先,在穿戴装备上存在很大市场,传统的服饰等市场的发展可能已经比较完备,但是智能穿戴装备的市场潜力依然很大。比如运动鞋垫,目前中国有20%左右的跑步人口,其实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其次,在饮食方面,目前在运动饮食配方的本土化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由于原料的不同,运动饮食不能照搬国外成熟的配方,需要根据本土实际进行调整。并且当下运动饮料的行业标准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标准,新的标准目前还在讨论阶段,依然存在很大的升级空间。除了配方,运用营养的观念也需要升级,这需要与体育资产结合营销才有机会迅速触达消费社。白强还指出运动康复领域也可能会有很大发展,不过他认为虽然这一行业可能会爆发,但并不意味着行业会出现独角兽,因为运动行业具有特殊性,大多数的服务需要点对点,可能难以出现独角兽。
最后,全民运动健身是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行业,对于想要进入这一行业的创业者,嘉宾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刘晓龙认为,体育项目创业初期都比较困难,创业者最好首先拥有足够的行业资源。另一方面,还需要证明做出来的产品不仅有市场需求,还拥有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肖淑红指出,目前的体育和健身市场依然存在很多未被开发和满足的需求,创业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现有市场的战略模式,选择一个清晰的要去服务的目标群体,了解目标群体的真实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研发产品。她强调需要以“匠人精神”来研发产品,目前这一行业在这方面还是欠缺的,虽然目前市场比较活跃,投资也比较热烈,但是真正认真研发产品的群体还是不够。黄晓蕾提醒道,如果想要扑着风口上快速赚钱,那就千万不要进入体育行业,这一行业的发展还是离不开体育行业和健身,需要一个中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