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探寻中国互联网第四极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就像你找不出谁最早发明“北上广”的称谓一样,BAT语出何处已经不可考证,这三个英文字母的组合,既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梯队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现在,更多人热衷于寻找BAT之外中国互联网的第四极,热门的候选公司名单很长: 网易小米京东,甚至 滴滴 ,它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做好加盟BAT+X俱乐部的准备,但始终隔着那么一公分的距离。

  西方媒体昨天还在齐声指责中国是山寨大国,今天却又异口同声惊呼西方科技公司开始山寨中国,但是这依然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BAT在中国的存在,依然是对美国互联网巨头在太平洋 彼岸 的影子组合。

  所以想要寻找中国BAT之外的黑马,捷径之一就是看看美国在 FLAG (脸书、谷歌、亚马逊、领英)之外是否还有漏网大鱼或者其他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中国的对标者。从这点看,谁是中国互联网第四极目前并不清晰,但它极有可能来自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

   网易

   市场上不缺另一个 腾讯

   网易几乎在微信朋友圈中成了中国互联网的第四极, 一如良好的公司口碑管理,网易的市值管理也堪称行业翘楚。

  过去五年,网易无疑是中概股的优等生,股价从30多美元涨到近200美元,几乎翻了6倍多,同期, 百度 股价只上涨了50%,而 新浪 股价几乎没有变化, 搜狐 的股价甚至还下跌了20%。

   支撑网易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自然还是业绩,从2010年到2015年,网易的总营收增长了4倍多 (网易总营收:2010年8.58亿美元,2011年12亿美元,2012年13亿美元,2013年16.14亿美元,2014年20.11亿美元,2015年35.2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游戏业务快速扩张, 网易很好地抓住了手游的风口,拉大了与市场第三位的差距,但是与 腾讯 的体量仍有较大差距。据 游戏陀螺 统计,根据游戏工委发布的数据,2015年整个游戏行业的总收入为1407亿,其中腾讯游戏565.87亿,占比40%,网易游戏173.14亿,占比12.5%。

   另一方面来源自电商业务。 考拉海购是 丁磊 直接在盯的项目,被寄予弯道超车的战略使命。在网易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中,电商业务的表现突出,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257.8%,其中跨境电商平台考拉海购和精品电商网易严选,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但是, 网易与BAT比仍不在一个量级,并非第四极的最有力竞争者。 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太像腾讯是网易的一个天生硬伤。 从业务构成看,网易与腾讯的主营业务高度重叠:游戏均是收入大头,在线媒体业务同样拥有良好口碑,在电商和邮箱上均有布局,所不同的是,在以上领域,网易与腾讯均不在一个量级上,短期内,也看不出超越腾讯的可能。

   二、网易的两大核心业务,目前均遭遇了重大政策瓶颈。 广电总局新进颁布的手游新规,对于网易高速成长的手游业务当头棒喝,将显著拉长手游产品的审批周期、降低其盈利的生命周期;被寄予厚望的跨境电商业务同样也遭遇了商务部的管制,尽管跨境电商新规被已经被暂缓一年实施,但是达摩克斯之剑依然高悬头顶。

   三、网易未能从小众口碑中突围。 中国互联网历来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而网易的有态度,直接把草根用户排除 在外 。看看网易新闻评论和今日头条评论,就能看到中国互联网用户阶层的泾渭分明,也能看出小 众和 大众的巨大鸿沟。但是,从网易新闻、有道系列到网易严选,可以清晰地看到,网易产品对于中产阶层消费升级风口的精准判断,而这也许是未来网易打开另一个潘多拉魔盒的最大变数。

京东

   只有形似亚马逊还不够

京东一度是距离BAT最近的候选者,但就像一个运气不佳的旅客,比车门关闭晚到了三秒钟,只能拍着缓缓启动的BAT列车渐行渐远。

  从形态上看,京东与亚马逊高度相似,分别是中美两国B2C电商的代表,都有志于成为全球的万有商店。但是,二者却神似而形非:亚马逊除了在线沃尔玛之外,还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提供商。2016年二季度,AWS云业务营收达到28.9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公司总营收的30%,并在不久前正式宣布进军中国市场。从这点看, 阿里云 近几年的风起云涌,更像是亚马逊在中国的参照物。

  京东也在电商基础上尝试多元化,比如布局金融,但遗憾的是目前依然无法撼动 支付宝 和微信支付的市场地位。不过,京东白条在高校市场表现不错。速途研究院于2015年10月发布的《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京东白条拥有34.3%的市场份额,仅落后阿里系的蚂蚁花呗3个 百分点 。

正是由于电商之外想象空间的缺乏,特别是无法作为亚马逊的中国参照物进行估值,导致京东上市之后股价表现平平。所以,尽管京东的营收规模远超BAT三家,但是却依然无法跻身中国互联网的梦之队。

小米

   并非互联网公司

那些对于生态圈最为津津乐道的公司,往往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生态圈,而是在不断在重复一个梦想,重复得多了,不仅仅媒体也相信了,就连自己也相信了。反而是真正形成生态圈的BAT却很少提生态圈。

小米手机的衰落几成定局,在这种形势下,提生态圈、生态链,也是小米为数不多的选择。小米正是这样一个生态圈的自恋者,当然其自恋程度,照乐视比,还是要差好几个量级。小米的“生态圈”,主要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的生态圈是产品群,从手机、充电宝、手环到行旅箱、电视,小米的产品线似乎在以一种意识流的方式在拓展,从这点看小米有点电子业的优衣库的意思,在产品层面的生态圈,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性价比,特别是价格战,而非核心技术,这就使得其产品层面生态圈异常脆弱。

第二个维度的生态圈是公司群,截止2016年8月,小米所投资的生态链企业达55家,其中青米科技刚刚挂牌新三板,这家公司的主打产品插线板和电源转化插头。基本上,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基本上都可以归入制造业行业,比如智能手环、电子秤、智能插座、空气净化器、净水机、智能灯泡、小蚁摄像机、万能遥控器等等。这一系列的生态链,使得小米更像是一家硬件厂商,而非互联网公司。

第三个维度的生态圈是用户群。米粉的热度,事实上从小米历次发布会上的鼓掌、呼喊的频率和声量可以进行测量,在最近一次的小米笔记本发布会上,米粉的表现相比2014年小米4手机时的撕心裂肺的兴奋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此外,小米的产品口碑两极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对于小米来说,当即的危机是,手机业务衰落之后,尚未同样量级的业务可以填补营收漏洞(小米笔记本前景起码现在看并不明朗),而小米生态链的企业能否构建一条硬件长尾的万里长城,目前也不乐观;小米更长远的危机则在于失去了描绘未来的能力,这一点和京东同病相怜。

   滴滴

   风光之下的隐忧

   今天的滴滴,就像是三年前的小米,无限风光,却又暗含危机。

风光之处在于,滴滴在出行服务领域,几乎成为这个市场的唯一大玩家,在吞并了本土的最大竞争对手快的之后,很快就让在美国无所匹敌的优步臣服。此外,滴滴还搭上分享经济的顺风车,成为最时髦经济理论的实践者。

  滴滴还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数亿注册用户,使得具备孕育全新社交平台的潜能,至少也有可能成为一 个信 息、服务的分发平台;对交通行业进一步整合,使其有可能切入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拥有更大的估值成长空间。与网易、京东、小米相比,滴滴确实更接近一个平台的本质:连接人与服务。

   但是,滴滴仍然面临一个致命问题:如何盈利? 如果补贴消失,快车价格与出租车一致,用户是否还会选择路况不熟的滴滴司机?如果相关监管部门的枪口放低一寸,今天的分享经济样板间,会不会成为法外之地的违章建筑?这些都是滴滴的近忧远虑。

随意打赏

2016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互联网第四极中国互联网中心中国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深度分析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第四极中国第四极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