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碾压”来了,滴滴血战千亿巴士拼车!从出租车专车市场飘来一股血腥味
滴滴来了!“资本碾压”来了!
7月8日,滴滴快的宣布,已经完成20亿美元的融资,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一笔非上市公司融资。自此,滴滴快的拥有超过3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成为 中国移动 互联网领域现金储备最高的公司。新一轮融资将投入到滴滴快的六大出行O2O业务线,其中就包括“公交”,即巴士业务。“这是一个千亿级市场。”滴滴快的相关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7月底,滴滴快的巴士业务将全面上线,主打“一人一座”“班车直达”,抢占百亿级公共出行细分市场。对此,深耕巴士拼车业务的互联网创业者最大的共识是,对手很有钱。来自深圳的亿级融资公司嗒嗒巴士,来自北京的巴士拼车APP考拉班车、哈罗同行、接我云班车等,都嗅到了一股从出租车、专车市场飘过来的血腥味。
应对无他,唯有血战。
千亿级市场
平静的市场,一度存在着。
在滴滴巴士正式登陆之前,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从大型社区或工作区生长出来,由此衍生的非公司端班车业务发展已一年多。
最早一批介入巴士拼车市场的考拉班车专家唐集荣对经济观察报介绍说,按照资本实力,北京市场形成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百亿级(美元,下同)的滴滴快的,第二梯队是亿元级的嗒嗒巴士,第三梯队是其他本土APP。
目前,滴滴快的旗下的“直达班车”仍处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测阶段,预计7月底正式上线。作为它的对手,嗒嗒巴士已经覆盖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重庆等七大城市,目前已签约100多家客运企业,有800多台巴士及900余名驾驶员提供服务。
巴士拼车市场“蛋糕”有多大?以北京市场为例,唐集荣表示:全北京3万辆大巴车,假设全部收归巴士拼车APP,一辆车有50个座位,一个座位卖10元钱,一年跑12个月,一个月跑22天(仅限工作日),满打满算也就39.6亿元的市场规模。
适合巴士拼车的城市有三个限定条件,一是单位距离社区比较远,二是地铁、公交挤不上、不舒服,三是地面交通状况不能导致在途时间大幅延长。唐集荣说,这样的城市在中国不超过10个,整个市场的车票收入大概在百亿级。
实际上,车票收入(车费)只是市场的冰山一角,这类大容量的交通工具可以延伸出多种商业模式。在滴滴快的“直达班车”运营团队的王轧龙(化名)看来,随着上座率提高、客流量增大,更大的市场在于车外围广告,车外围贴一圈标识,成本1万多元,如果做别人家的广告,每辆车的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按照美国旧 金山 的“定制公交”Leap的模式,车上还可售卖食品、果汁、咖啡。而在中国的O2O模式中,一旦热门线路实现大规模复制,线上用户群将转化为线下巴士里的消费力,为外部品牌提供营销渠道。嗒嗒巴士推广员施涛说,下一步,嗒嗒巴士会为车上乘客提供免费的早餐、矿泉水、WIFI。
北京市场上,巴士拼车APP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以居住地为原点辐射工作地(如从回龙观起家的哈罗同行,从亦庄起家的接我云班车,从望京起家的PP租车),一类以工作地为原点辐射居住地(如从中关村起家的考拉班车)。
滴滴快的公共事务高级总监叶耘认为,相对于这些互联网初创公司,滴滴巴士不会满足于接送上下班的班车业务,还会成为全天运作的大容量交通工具——智能公交。“这是一个千亿级市场。”叶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