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东家扫地出门,他生于寒微白手起家,捐掉公司全部股份让妻子震惊!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04年, 蒙牛 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一夜之间催生了数十个“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其中, 蒙牛 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更是在一夜之间身价破十亿,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但一向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牛根生却在不久后宣布捐出所有股份,这让原本以为会留一部分用于孩子上学和家庭使用的妻子申淑香大为惊异。

就在同一年,曾经将牛根生扫地出门的伊利总裁郑俊怀却因不义之财而锒铛入狱,一个散尽家财声名显赫,一个物欲熏心沦为阶下之囚。   

这对昔日的亲密战友、打过多年“擂台”的欢喜冤家,在财富面前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郑俊怀似乎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而牛根生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拿了出去。

   起于寒微,兴于伊利

1958年,牛根生出生于呼和浩特,此时的中国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冒进运动,一方面是基础建设投资的急剧膨胀,另一面全国各地的粮食供应却频频告急。

而牛根生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多少欣喜,相反,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加窘迫,为生活所迫,父母以50块钱的价格把牛根生卖到了养父母家。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个当时“只值50块钱”的孩子日后会创造一个市值超过500亿的商业帝国呢?

1983年,已经做了五年养牛工人的牛根生正式进入乳业工厂(伊利集团前身),而和他几乎同时进厂的还有日后相爱相杀的老冤家郑俊怀,只不过郑俊怀彼时已经贵为厂长,牛根生却不过是一个没有人注意的洗瓶工。

当时的乳业厂状况并不容乐观,全厂只有七八十个工人,总资产不足50万,还连年亏损。工厂的车间里布满了蜘蛛网,工人们整天无精打采,磨洋工。

郑俊怀为改变现状,上任伊始,就搞起了承包责任制,在全厂招聘车间主任,同时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改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

牛根生就是承保责任制的积极响应者,脑子灵活、干劲十足的他很快承包下一个车间,随后更是推出一系列创意十足的产品,伊利的雪糕很快就风靡全国,仅“苦咖啡”一个单品就创下3亿元的销售记录。

郑俊怀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并委以重任,到1993年奶食品厂改制成伊利时,牛根生已升任副总经理,主管冰淇淋、雪糕生产。

   功高震主,被迫辞职

但好景不长,伴随着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信的逐渐提高,郑俊怀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在他眼里伊利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不容任何人染指。

1998年,作为伊利集团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身为集团高管的他在使用资源方面却越来越不顺畅,甚至连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牛根生找到总裁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从老大哥眼神读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识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势岌岌可危。

接下来,牛根生一连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牛根生也就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

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他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

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牛根生说了:“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他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后再做决定!”

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事隔多年后,牛根生回忆起这件事情都心如刀绞,他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一穷二白,从头再来

从年薪百万的副总裁到“下岗工人”,牛根生的命运可谓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牛根生和当时一些从伊利出来的老同事聚在一起,决定在乳业领域另起山头。

当时牛根生等几个人把手里伊利的原始股票卖掉,蒙牛就这样成立了。为筹措资金,牛根生可谓费尽心机,千辛万苦才筹集了900万元。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的牛根生很快被执法人员以非法筹集为由带走了,尽管县长和县委书记亲自出面担保,但银行账户还是被冻结了一个多星期。屋漏偏逢连夜雨,蒙牛送出的第一车牛奶就被劫持,不仅人被抓了起来,牛奶也被倒 在路上 。

即便这样,牛根生也依旧坚强的挺了过来,蒙牛也迅速发展壮大。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随意打赏

白手起家的富豪白手起家创业如何白手起家被扫地出门白手起家扫地出门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