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薅红包薅出产业链,吃瓜群众竟然也能这样挣钱!
麻将馆开在微信上不是不可以
干这行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抢瓜人”(职业的“吃瓜群众”)。肯定有人接着好奇,这种“吃瓜群众”在哪抢红包啊?真的有人傻到天天发红包给这群人?下面我将仔细说说他们的 操作 玩法。
麻将馆开在微信上,桌子、场地费全省了!
“抢瓜人”撸的红包基本都在微信赌群里,微信赌群有一个特点,成员的交易必须以红包形式公开,当红包出来的时候,基本都不是小数目,抢瓜人会抓住机会偷掉众多红包一个,然后溜掉。
目前非常火的赌群非“麻将群”莫属,相信 周围 的亲朋好友在玩,像这类XX麻将的平台,群众覆盖广,而且不像麻将馆那样受地域限制,而且不用桌子,不用场地,这可算得上“另类”的消费升级。
玩“麻将群”的人,通常需要到群主那里买一张房卡,价格20元、50元、100元不等。麻将群群主是干嘛的?
群主会在一个地区建很多“茶馆群”,建好之后然后通过微信端邀请人,他们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在群里开“麻将房”,然后进来的人都会收房费,一个房一场可以玩8盘,打完一场就要结算一次积分,按照每人积分情况,亏的人就要给赢家发红包,发的红包是群红包,公开的。
重点来了,因为这个群的人都是相互介绍的熟人,所以会有一些关系链,对于发红包这个事,大家基本上都很少赖账。就算有人领错了红包(偶尔的情况),大家顶多骂几句,不退也没关系。微信群的这个“熟人”特点,往往就会被“抢瓜人”利用起来。
『抢瓜人』就这么操作
大号“望风”,小号“偷瓜”,偷红包就得“不要脸”!
说完“群主”,就该说说“抢瓜人”是怎么操作的了。
刚开始,“抢瓜人”会准备十几个微信小号,不够的就会找上游的“养号人”买,有了微信小号之后,他们就会去找麻将群的入口,这些入口可以非常轻松地找到,如果他们周围有人玩,“抢瓜人”可以顺势混进去。
除此之外,“抢瓜人”还会在QQ搜索这些麻将群,关键词基本是市面上热门的,比如“XX麻将”、“XX平台”,批量添加,备注信息“打麻将”。
“抢瓜人”进到QQ群之后,加群主好友后再,添加微信好友,然后交给他几十元左右的押金(普通群40元左右,高级群100元多),于是群主会把他们拉到麻将群。
“抢瓜人”进了群之后,就要开始工作了。
第一步,瞒天过海。“抢瓜人”会把群名片该成群主名字 ,邀请自己的小号进群。
小号进来后,立马把大号名字改回原来的名字。如果有群主验证,直接说群里朋友介绍来的,基本都能混过去。
第二部,见好就收。瞄准群里发红包的节奏,小号抢掉一个,马上退群。
第三部,循环往复。保证大号要在群里不被踢出去,比如大号一天至少也要会玩一次,跟群里的人聊天,跟群主搞好关系!
接下来,不断变化小号资料,大号再次邀请,偶尔抢一次! 1个群,1个小号,1天通常抢1次,抢瓜人的抢的频率算是很低,要不然大家都不敢玩了!
“抢瓜人”的收益主要取决于麻将群的档次,如果里面人土豪,玩的赌注比较大,“抢瓜人”每天进账基本都是1000元往上。
小号抢了红包,赢家的钱通常由群主买单,然后群里骂声一片,“抢瓜人”在群里观察一段时间,等群稳定了,就可以把小号拉回来了。
下面简单说说各个赌注档次的群收益:2元群,一次50元左右红包;5元群,一次100元以上红包;10元群,一次500元左右红包。
变革家生意笔记:
变革家分析师认为,这种吃瓜群众的“偷瓜”行为本身并没有任何技术性,“抢瓜人”的操作套路,核心就一点,即在不破坏麻将群整体氛围前提下,低频率的“偷吃”。
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干,是因为微信麻将群的盈利模式不完善,尤其是这个模式有2块明显的漏洞:
1、个人信息可随意更改,群主辨别成本高。由于微信麻将群是把线下的麻将馆直接搬到线上,微信群只是一个公开的支付渠道,并没有身份核实的功能。
在线下,吃瓜群众A抢了牌桌的钱,大家伙可以立马把钱抢回来,然后轰出去,以后A要是还来,继续轰出去。
在微信群上就不行,没有实名,又看不着脸,进出成本低的可怜。这个漏洞各种广告小号也会用到,比如进到群里刷完广告自己退,退了之后换个马甲再来加群。
2、群红包没有“公开查询、定向领取”属性。
由于麻将群是“麻将馆”模式,最后结账方式是群成员自己解决,群主作为平台方不插手,但是群红包这个支付手段太公开,不光谁都可以看,而且谁都可以领。
赢家得到钱必须建立在成员自觉遵守道德规则的前提下,很显然红包在设计上不适合麻将群,不过没办法,微信红包不能设置这些权限。
除了漏洞,“抢瓜人”之所以能做起来的根本原因就是麻将群的利润非常可观,做的不错的麻将群主的月收入基本是十几万起步,虽说现在的市场马上要饱和了。
比麻将群更高端的是职业网络赌博群,这些群不光流水大,而且周边产业也十分发达,比如赌博软件、皮条客、保健品广告、网络直播....所以说,赌博群是个万能群。
如果麻将群这个事情闹大了,被腾讯封杀,那么麻将群主将会筛选客户,转型职业网络赌博群。
在微信时代,幕后的灰色产业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先吸后卖”的规律一直没变过:从一个非常具体的用户需求为入口,通过引诱、裂变、网络推广等方式,收集精准流量导到一个微信平台上,然后把微信转型成相关商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