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第一事|深港通来了!
“这件事这么好,以至于中国人做了两次。”一家外媒把12月5日到来的深港通和两年前开放的沪港通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深港通几天后开闸,上海、深圳、香港三个证券交易市场将血脉相通,连接成为一个超过70万亿市值的共同体,交易量加起来直逼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对于内地股票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只要有A股账户就可以购买在香港上市的港股,进行国际资产配置;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这是 一条 不必事先经过中国主管部门批准、借道香港通往A股市场的康庄大道。
而无论资金南下(内地资金投资港股)还是北上(境外资金投资A股),最终都将使用人民币完成交割,这也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第一次在国际化市场上进行交易。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把圆管子和方管子接在一起
沪(深)港通的制度设计诞生于深圳的一家小茶馆。港交所总裁 李小加 曾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那是2012年的一天,他与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坐在一起探讨沪港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构想,并在一张纸上画出了最初的框架。
草图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内地和国际化的香港在证券市场结构、交易制度、基础法律、监管等层面存在巨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国外资金请进来,同时也让 中国资本 走出去。
2014年4月10日,总理李克强在博鳌论坛首次提出开通沪港通,此举被誉为开放中国内地股市的里程碑式举动,国际投资者首次无需特殊牌照就能够交易中国内地股票。两年后,沪港通再度扩大了可交易范围。
借深港通开通之际, 李小加 前不久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做了一次专题演讲,其间,他用极为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如何打通两地资本市场。
在李小加看来,沪(深)港通机制的核心在于,以三大交易所和两地清算公司为主体,在不改变交易者交易习惯的前提下,“代理”国际和国内投资者的交易需求。
比如内地 老百姓 投资港股,就可以直接通过中国的券商下单,中国的单下完后拿到上交所和深交所,再由两个交易所把电子单统一拉到港交所,形成价格;反过来,国际投资者购买A股则是通过境外券商下单,单子汇聚在港交所,由港交所拉到沪、深两个交易所。
在三大交易所负责交易的同时,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简称中登)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简称香港结算)则会分管结算和交收。比如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有买有卖,当天买卖相减后得出一个净价,买得多就欠中登钱,卖得多就欠券。然后香港结算就会代表所有国际投资者,每天晚上七点半,和中登进行交割。
因此,在股票股东的构成里,无法看到通过沪(深)港通购买股票的股东是谁,而只能看到中登和香港结算。由于内地实行实名制,香港结算为境外投资者代持A股的做法,这个问题仍需两地证监会努力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港通交割全部使用人民币。如果香港方面为净卖出,香港结算将从中登收取人民币;如果香港方面为净买入,香港结算则向中登支付人民币。内地反之亦然。
“我们把圆管子和方管子接在一起,让水可以流动。”李小加说,大家不用见面、不用离开家、不用离开交易场所和交易习惯,完全按照交易本地市场的规则下对方市场的单,然后由交易所和清算结算公司把两个市场连在一起,“突然一片天地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