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后再冲上市,IPO首日破发,格林豪泰能否打破快捷酒店“怪圈”
从2011开始就吊起所有人的胃口,说要在美国上市,然而一等就是7年。虽然没能如期而至,但最终格林豪泰还是在资本市场现身,成为继如家、7天、汉庭之后国内第四家在海外上市的连锁酒店集团。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3月28日凌晨消息,格林豪泰正式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STG,此次发行价为每股14美元。格林豪泰计划通过IPO方式发售1020万美国存托凭证(ADS),按发行价14.00美元计算,此次格林豪泰融资额约1.428亿美元,比此前市场预计的6亿美元大幅下调低。
据路透报道,由于近期市场波动的缘故,格林豪泰已经将IPO规模削减53%。
加盟酒店成主要收入来源,中端酒店数量占比75%
招股书上显示,2015年到2017年,格林豪泰全年营收分别为6.34亿元人民币、6.47亿元人民币、7.78亿人民币;其中净利润为2.35亿元人民币、2.65亿元人民币、2.85亿元人民币。2017年负债9.92亿元,总资产为17.06亿美元。
而公司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租赁管理(直营)酒店收入、特许管理(加盟)酒店收入和会员费。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7年底,公司旗下拥有2263家加盟管理酒店,占酒店运营总量的98.9%。这与锦江、如家、华住(汉庭)的加盟比83.59%、72.62%、81.29%对比而言,格林豪泰加盟占比着实非常之高。
在2017年,占比最大的加盟酒店收入为5.36亿元,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向加盟商收取的)加盟费、渠道费和酒店运营收入分成。
目前旗下一共有八个酒店品牌: 格林东方酒店、格美酒店、格雅酒店、格菲酒店、格林豪泰酒店、格林联盟酒店、青皮树酒店和贝壳酒店等8个优质品牌及多个子品牌,房价区间为99-600元不等。招股书显示,中端品牌格林豪泰酒店(¥180-400)数量占比最大,在2017年占比达到75%。最高端的格林东方(¥300-600)目前只有50家。
格林豪泰旗下的中高端酒店品牌格美酒店、格雅酒店以及格菲酒店都是2017年才成立,每晚价格在280-350元不等,只有格林东方300-600元的房价才符合中高档酒店的标准。因此,有业内人士推测,格林豪泰在中档酒店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此次除了赴美上市,或许正在谋求向中档酒店甚至其他业态进行布局。
本次IPO,格林豪泰计划将资金主要用于收购国内和海外运营商,补充运营并加速扩张计划。
但是按发行价计算,此次格林豪泰融资额约1.428亿美元,想要收购运营商总归是有点不太可靠。
命运多舛的上市之路
2004年第一家格林豪泰酒店在上海开业,当时的格林豪泰集团由多家美国机构投资成立,创始人是华裔背景的徐曙光。
徐曙光曾先后创办了美国太平洋房地产、格林豪泰酒店、山东爱丽斯服装厂、桑兰康复用品公司、纳帕无极酒业、我邀酒网等企业。涉及酒店、房产等多个行业领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老板。
在此次递交招股书之前,并没有大型的投资机构对格林豪泰持股,可以说格林豪泰是徐曙光100%的强权控制。
在成立后十年的时间里,格林豪泰在全国400多个城市拥有1800多家连锁酒店,同时由于外资背景,加速了其海外市场的布局,从2014年第一家海外酒店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开业之后,又相继在美国、越南等国家开设酒店。
但是在2005-2010年期间,中国经济型酒店迎来黄金了发展时期,如家、7天、汉庭等多个品牌实现上市,而格林豪泰错失了机遇。虽然2011年有传闻格林豪泰进行上市冲刺,拟募集约1.5亿美元资金,但最后仍然是无疾而终。
时隔七年冲刺IPO,格林豪泰已经酝酿许久,通过大力发展加盟酒店,来提高营收,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到了餐饮行业。有人谣传格林豪泰曾欲拿下麦当劳中国门店特许经营权,不过最终将大娘水饺收入囊中。
2017年1月,格林豪泰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大娘水饺100%股权。虽然大娘水饺在全国拥有400多家门店,但近年来受到同质化竞争冲击,其创始人与控股股东之间也矛盾频发,致使业绩连年下降。格林豪泰接手烂摊子,貌似并不是明智之举。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格林豪泰早就对快餐连锁野心勃勃,此番合作必定经过深思熟虑,然而要想从资本层面合作迈向业务深度融合恐需长期磨合。不过很多经济型酒店并没有餐饮业务,或许格林豪泰与大娘水饺合作能够产生化学反应。
随后,格林豪泰又与境外私募基金联合注资1.5亿元入股逸柏酒店集团。对于二者结合后能否收获“幸福”,也不好说。
那些已经上市的同伴们
在格林豪泰进入资本市场之前,如家、7天、汉庭都实现了快速扩张并成功上市。
如家
如家是第一个成功进入资本市场的酒店集团。成立于2002年的它2006年就在美国纳斯达克实现了上市,当年 沈南鹏 、梁建章、 季琦 等人在创办携程网的同时,只是因为有携程顾客在订旅馆的时候提出有没有既干净、舒适又价廉的酒店,就创办了如家酒店。但没有想到的是,仅仅5年的时间里,如家就赶超了历史更长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成为中国酒店业海外上市第一股。
“传统产业+资本力量+新经济+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也成为一个经济型酒店在美国市场成功的最基本的逻辑线条。上市后如家迅速布局全国市场,2008年连锁酒店数量就突破500家。
不过2016年如家酒店与 首旅酒店 完成合并,如家酒店集团作为合并后的存续主体,已成首旅酒店的控股子公司。同时如家酒店也实现退市,投入了国企怀抱。有国有资本的深度融合,将为如家加速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圈。
铂涛(七天酒店)
铂涛集团 是由著名连锁酒店“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 郑南雁 、著名 天使投资人 何伯权 联合凯雷投资、 红杉资本 及英联投资共同组建的公司。
作为当时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头号选手”,以低成本、低价格著称。公司创始人郑南雁更是有着"成本杀手"的绰号,酒店业务稳步上升。然而才在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只有3年多时间就退市,确实引来众多猜想。不过当时解释为中概股在美国估值大降,大股东认为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同时也是为了进行成功转型。2013年7月,7天连锁酒店从纽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战略,并组建 铂涛酒店集团 。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铂涛和如家一样走上了被收购的道路。2015年,上海 锦江国际 酒店以82.69亿元收购铂涛集团 81%股权。“铂涛+锦江”两大巨头变身成为“超级王国”。
收购完成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锦江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对高、中、低不同层次的酒店进行了全面覆盖。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华住
与7天、如家不同的是,第三家上市公司华住却在美市站得很稳。
华住酒店 集团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旗下拥有海友、汉庭、全季等12个酒店品牌,在全国370多个城市拥有3200多家酒店。但随着消费升级,酒店市场饱和度较高,华住开始选择大幅度的投资和并购,直接迅速切入市场,打造全产业链。
2012年华住收购了国内最大的中档连锁酒店- 星程酒店 ,并于2014年底宣布与法国酒店业巨头雅高集团达成资本合作上的共识。2017年,华住收购了桔子酒店。
在2017年最新发布的财报中显示,第三季度华住净营收为23.73亿元,同比增长33.8%,增长符合预期;归属于华住的净利润为4.7亿元,同比增长60%。
华住以收购扩张来赋能自己的道路看来非常奏效。
格林豪泰反超对手, 任重 道远
或许对于格林豪泰来说,通过IPO对接资本市场非常必要,但与如家、铂涛、华住相比,格林豪泰要解决的棘手问题相当多。
首先类似如家、铂涛(七天)、华住等大型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都在纷纷发力中高端品牌业务,整体市场趋向消费升级,而格林豪泰在中高端方面的影响力显然不足。消费升级浪潮没能抓紧,反而用加盟酒店弥补空洞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加盟酒店上,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不少加盟商反映与格林豪泰方面委派的店长存在矛盾,而外部还受到如家、华住等大型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的挤压。
首旅已经将如家收购,铂涛这边还有锦江搭手,华住也布局了产业链。即便格林豪泰身手敏捷,但是仍然要面临左右夹击的围攻。同时出现的民宿酒店也来分享蛋糕,在保证较高性价比之后,还要抓紧消费升级,着实难上加难。此次赴美上市,根据设立的一些VIE结构,进而在美国进行运作、展开海外业务,或许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线。
只是在当下,中国酒店行业的收购、重组浪潮已至,在这场大浪淘沙的生存之战中,将会有更多优质的酒店品牌脱颖而出,最终仍然是适者生存的天下。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佳波罗,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3/4293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