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文化的发展史,及其商业化困境
仿佛一夜之间,“腐”这个词汇鱼跃到了主流眼前。就连创业者都嗅到了风口的味道——年前那些日子,我的邮箱里突然比较集中地出现了专门以腐文化或者耽美作品为基础的内容公司和IP运作公司。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近半年来,有一些聚焦同人的创业项目脱颖而出。
判断这些项目需要更新知识库和逻辑。这篇文章就是试图解答:腐文化从何而来,未来如何?为何腐文化的受众是腐女,她们又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如何成为了商业化的根本阻碍?腐女和资本又该如何看待商业化大潮?
一、腐文化是未来2-3年的热点
因为2015年的几部大热作品和综艺都有比较明显的腐向元素,腐文化才被大陆主流社会注意到。
那么腐文化还能持续多久热度、观众口味会否改变,形成市场风险?基于腐文化普及及发展的原因分析,可以判断该文化在大陆起码未来2-3年内都将是黄金热点、新的风口。3年后还会持续存在,只不过依照在大陆的事物发展规律,热度会有所减少。
1.1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腐文化
不止大陆,腐是当下发展最快的国际性的市场。
在日本,腐从70年代开始出现,80年代经历了地下大发展,90年代因为日本社会对于同性的关注开始在主流社会崭露头角。
同期在美国,《星际迷航》的粉丝开始生产出大量的腐向同人文。在英语语境中,这种作品被称为slash,因为在两个主要角色之间经常用一个斜杠slash来表示,比如Jarvis / Stark。西方的slash更成人化,而腐则更强调美男子以及他们的少年形态。
腐文化在70年代就传到香港了,90年代开始在香港高中女生间流行。同时在90年代传到中国大陆并产生了不少同人作品。这些作品通常在网络上出现后,被打印出来在地下图书市场流通贩卖。大陆的腐女群体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是从《超级女声》开始,并且出现了“绯色超女”这样的粉丝集中平台。《超级女声》真正让观众参与选择而非清一色男性评委打分的设置,真实打开了 新世界 的大门。
腐成为全球现象,是由科技、文化到经济的发展联合促成的。而这些发展,现在和将来依然会继续,也就是说腐文化只会更世界化和主流化,而主流化意味着商业化。
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腐的全球流通,无论是从日本到大陆还是到美国。正版的传播速度永远赶不上盗版,且海外呈极大的供不应求状态,于是无数日本作品被粉丝翻译成本国语言在互联网上传播。另外,粉丝的同人作品也通过互联网更方便地被其它不同地理区域的粉丝看到,进一步促进交流和生产。21世纪初出现的网络文学进一步激发了大陆的腐向同人文写作。
由科技带来的全球化现象引发了主流文化的媒体融合,比如90年代中期,日本动画开始在美国儿童电视台播放,并且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在美国主流书店里推广腐向漫画。里面所含有的对LGBT的正面描写影响和开启了一代美国年轻人的审美。媒体融合带来了文化融合,于是当下西方的slash受到了极强的日本动漫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在大陆普及的时间和好莱坞大片打开的美国文化输出时间恰好重合,大陆的腐文化同时受到来自日本和西方的双重影响,形成自己的特色。据个人观察,大陆核心腐女是以日本腐为启蒙和重心的,但是至此蔓延到主流社会的泛腐现象则是以西方slash为影响的。
案例:
由于西方slash是以影视剧为源头,slash其实比日本腐在大陆乃至世界的普及程度都更高。《哈利波特》实际上是全球粉丝经济和腐文化的重要案例。借着当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主流社会的企业官方第一次看到了如此多的、全球化的、浩浩荡荡的粉丝社群。华纳开始尝试与粉丝沟通并“利用”粉丝为影片宣传;JK罗琳也十分懂得如何和粉丝打交道(多年后她宣布邓布利多是gay可能也就不足为奇)。他们一起“容忍”了各种语言版本的同人作品,其中最流行的莫过于哈利波特/马尔福。
(来源:http://chouette-e.tumblr.com/)
到了《神探夏洛克》的时候,连腐国媒体都发文感叹大陆网民的同人作品实在数量众多且强大。
漫威的妇联(你看看这名字)系列成为了全世界腐女的主要生产对象,连演员们上节目做宣传都被拿这个点开玩笑。漫威也不糊涂,美队3的预告片很明显就是在美队/冬兵和美队/钢铁侠之间挑衅(贾尼一生推谢谢)。
有了互联网和文化融合还不够,同时期大陆的经济飞跃使得“腐”得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渗入。经济的主要影响在两方面:一,经济能够让大陆负担得起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个人终端设备,能够接触到互联网和腐文化;二、经济带来的教育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自由地读懂英文及日文源作品。他们或进而创造出中文甚至源语言的同人,或自愿形成字幕组传播普及作品。字幕组在源作品普及、文化普及以及连接文化桥梁方面的作用不可估量。
图1:腐文化在科技、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发展下快速全球化
我们可以预见到,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融合还会继续。所以,腐文化的全球发展仍会继续。
1.2 她经济促使腐文化发展
腐女的名字里直接带有“女”是因为这个受众群体绝大部分都是女性用户(就如同宅男)。这个“绝大部分”,有文献称为80%,其他文献有称高达90%,虽然至今没有一个针对全球或者某个地区的特定准确的数值,但是“绝大部分”这个比例是真的“绝对大部分”。
判断腐文化会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持续的女性崛起和她经济。
腐文化在大陆其实是 精英 女性阶层的消费。首先,在90年代就能接触互联网的,是经济富裕的家庭。其次,即便到现在互联网普及了,英文和日文足够好的也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也正是因为 精英 ,所以才有资本和心情追求权力平等和突破传统性别界定——在下面我们会看到,这是腐女的最大一个动因。并且从广义的粉丝文化形成来看,任何引进文化的早期受众都是精英,比如周杰伦的粉丝经济现象是大陆优秀学生带领起来的。屌丝经济是本土文化,就像好莱坞大片在三四线挤不过小沈阳和王宝强一样。
于是,不管是第三方调查,还是大陆腐女群体以及创业项目市场调研的一手资料,大陆的腐女集中在一二线经济发达城市,且南方受众多于北方。腐是现在的初中高中热门话题,甚至比时尚还热门。
于是传统女性的代表特征不再取得认同,然而整个世界都还没完全实现男女平等。女性面对着工作和家庭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恋爱和婚姻问题上女性尤其容易陷入传统的贤妻良母三从四德的公式性观念。逼婚、女汉子、剩女等不是空穴来风。文化消费方面,主流商业社会是以父权主义为主的,所以主流商业产品都是以男性的视角进行的艺术创作,比如亲密场面多是从上到下的男性镜头视角,这样作为主流的男性观众会得到快感。
腐女无法从那些作品中对女主角有身份认同。于是她们自己动手通过腐对性别角色的模式提出挑战,比如干脆把不符合审美的女性角色去掉,直接实现平等,最极致的——婚姻的定义也被重新改变。在腐作品里面男男成立家庭,并且领养小孩(很多时候就是剧中的其他年轻角色)。传统的男性视角变成了女性视角。
腐文化最早就是从女性反抗开启的。日本最初的腐作家来自于被职业画师圈子所抛弃的女性从业者,西方最早的slash作品是因为以白人男性为主的科幻题材没有给女性观众展现女性视角和感受的机会。
1.3 性别开放促使腐文化发展
不止女性崛起,全球化的性别开放趋势和解放运动也保证了腐的方向得以持续。
酷儿理论(queer theory)是指任何反对将性别和身份认同刻板划分的行为的总称,是对一种大而全的性别及取向的反抗,包括了对限制LGBT的整体反对、对异性恋刻板教条观念的反对,以及对于男女两分性别的反对。其结果包括中性的崛起;或者不同于以往男主角都是高大威猛肌肉男,腐里面的男主更强调美丽和感觉,更像metrosexual(都会型美男)。
这样来讲,腐其实是跳脱了传统的性别观念。男男在一起并不一定是同性恋,而是超越了性别的纯洁爱情关系。腐女与同性恋/同性恋支持者不是完全等同,实际上大部分腐女都是直女。很多腐女并不带有意识或者政治元素,只是单纯喜爱。这种开放观念是互联网对年轻一代带来的改变,所以腐女以青少年女性居多。
可以想象,当现在的腐女通过同人和粉丝社群累积的文化资本,成为了职业作家或者主流商品创造者后,她们在对待同人和腐等小众文化时会更包容和得心应手,于是更加促进从小众到大众的融合。
二、腐文化核心问题:非商业化本质
图2:针对粉丝、同人、腐女概念的关系展示
图3:针对同人、礼物经济和社区、社群的关系展示
2.1 腐女是基于同人和社群的
腐文化多是由同人组成的,是对源作品的腐向改编或者重新配对,包括文、图、影、乐等形式。同人实际上是以进一步生产的形式对源作品进行了进一步消费。
腐女有天然的社交和社群属性。社区和社群的最大分别在于这个部落里的人们是否互相交集、产生关系。腐女的同人内容需要寻找新的消费者以及支持者,所以腐女聚集以形成社区。并且腐女互相之间的联合创作需求、身份归属需求以及社交需求迅速将社区升级为社群,甚至粉丝之间像延展的家人关系一样。腐女社群一直都在,之前是通过粉丝杂志(fanzines)以及小型线下聚会的形式。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腐女的群体活动变得规模和形式上更加复杂但是过程上更加便捷。
与其他粉丝相比,腐女更重视社群。腐女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又自由的地方不用顾忌太多地表达自我,并在这里进行社交活动。社交活动甚至超过了作品本身成为了腐女参与的原因。比如共同创作很有可能是形式大于主题本身,更主要的是女性在这种互动中形成联结,产生积极的情绪。实际上,广义上的粉丝社群有史以 来也 多半是以女性粉丝为主。
2.2 然而同人社群是非商业的礼物经济
腐女的同人社群其实是以礼物经济(gift economy)为运行基础的,而非主流社会的商品经济。也就是说,在这个体系下运行的一切交换,是不具备 商业价值 的。礼物经济的最初核心驱动是避免版权纠纷,亦即我的创作不用于商业盈利,你也不要来起诉我。这些礼物在粉丝世界之外是无价值的,比如上面我们所说的那些社交活动,包括点赞和对一篇同人的交流讨论。
不出意外的,礼物经济是女性的专长,因为男性粉丝比女性粉丝更容易接受名声或者金钱补偿。也就是说我们上面所讨论的腐女和她经济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佐证。
目前针对同人和腐女社群失败的案例,均可以看作是男性角度的资本企图——从女性为主的同人社群环境中获取经济利益,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是FanLib。
案例:
FanLib是一个企图以同人文为基础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项目。这是一个看上去十分有亮点的项目,创始人是影视行业制片人、娱乐领域律师和前 雅虎 CEO;项目成立于2007年5月,资金3百万美金。这个项目试图用一个全新的同人文聚合网站将创始人看到的巨大同人市场商业化。他们的行动包括:寻找并锁定同人文红人,联系他们并鼓励他们将作品上传到公司所建网站,以便获得奖品、参加竞赛、获得网络出版、或者与源作品制片人互动等。但是很快被粉丝看穿,随后被果断抛弃:同人作者互相提醒转告这不是一个真正的粉丝社区而是一个骗子网站。2008年8月,公司倒闭。
(粉丝自制。虽然FanLib成为了嘲笑和群起而攻之的对象,却也是同人作者、研究者和任何企图商业化的人都需要认真研究的案例。图片来源 http://life-wo-fanlib.livejournal.com/ )
案例:
2013年的时候,亚马逊开启了Kindle Worlds,虽然被大部分同人作者看作是FanLib的后尘,但是它现在依然还活着。Kindle Worlds的特色之处在于亚马逊联合了版权方比如华纳对同人文行为进行授权,并且引入了其它一些规章制度来试图规范同人文市场。同人文可以直接在亚马逊上售出,获得收入。同时同人行为可以帮助版权方进行市场宣传。然而即便有了授权,亚马逊与作者签署的条约里还是规定了违反版权需要作者自己承担责任;并且还规定了作者的出版可以被版权方直接免费使用而无需任何同意。此等做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版权问题,以及再次误解了礼物经济的本质(收费的阅读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会认可),并且看上去是赤裸裸地拿走粉丝的作品自己挣钱。虽然该功能并未被亚马逊关闭,但早已不闻其动静,想必运营状况不甚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