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网约车生死劫,最后168小时博弈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谁也没有想到, 滴滴 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只需要一个月时间。

  距离新政落地只有 7天 的情况下,政策层面仍未见任 何乐 观的消息。

  10月19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刘小明 再次表态,网约车效用不能和公交相比,无法真正缓解交通拥堵。

  而 滴滴 总裁 柳青 日前表示,正和地方政府积极地交流,并且很 有信 心,决策者会趋向符合社会和百姓利益的政策。

曾几何时,长期占据市场份额超过八成的滴滴引来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在滴滴的股东名单中,既有 腾讯 、阿里、 百度 的身影,也有 中投公司 、 招商银行 和 北汽 集团等“国家队”撑腰,滴滴几乎聚集了全中国顶尖投资者的力量,成功创造出移动出行这块大蛋糕,并将这块蛋糕紧紧地握在自己手里

  但如今在政策面不明朗的情况下,这些投资者如同 一条 线上的蚂蚱,唇亡齿寒。没有人知道,资本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还有多少空间,但他们都期待着政策层面能出现反转,否则谁也无力承担滴滴估值暴跌带来的恶果。

  而近期,摩拜和ofo突然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 也是缘于滴滴受到了政策性风险的冲击—在交通出行领域上,任 何一 家企业都无法违背政府意志而行。

  有意思的是,前 Uber 中国区高级副总裁柳甄传出了即将前往 今日头条 的消息,而非预想中的易到或者 神州专车 ......

  或许在她眼中,专车市场大局已定,这个行业正在失去共享经济的光环,曾经 Uber 带给她的理想主义也已经不复存在。

距离专车新政落地还有不到168个小时,现在剩下的将是资本和政策的最后角力。

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网约车生死劫,最后168小时博弈

   1. 设局者:BAT做大蛋糕

回顾专车市场的发展史,在滴滴、Uber中国壮大前,绝大部分的专车平台更依赖出租车。

当时私家车进入专车市场属于非法运营,因此滴滴、快的都先从出租车入手,成功撬动了移动出行的第一块顽石。

  在作为投资者的阿里和 腾讯 眼中,滴滴和快的原本只是移动互联网布局下的一个流量入口,但是随着共享经济得到认可,私家车开始大量涌入移动出行市场,这块蛋糕不再局限于出租车市场,而是包括 顺风车 、快车甚至是巴士的新蓝海。

2015年前后是专车市场最热闹的时候。

  在 腾讯 和阿里分别押注滴滴和快的后, 百度 只好选择站队Uber,至此BAT都杀进了专车业务;与此同时, 神州租车 也宣布推出专车服务,并以B2C模式自居。

  根据专车平台的融资记录, 腾讯 从B轮起一直跟投滴滴打车,而阿里则从A轮开始就押注 快的打车 ,直至双方合并后,腾讯和阿里仍参与了 滴滴出行 的后续融资,是专车市场里最早入局也是投资额最大的两个玩家。

除了资金外,BAT为各自的专车平台提供了流量和技术优势,如腾讯为滴滴提供了微信的二级入口,百度则在地图业务上加入Uber中国的专车服务。

   不完全统计:

  在打车软件刚刚出现的时候,国内出现了至少40家类型相似的创业公司,如果再加上大巴、拼车、 顺风车 等其他类型的出行平台,这一数字一度超过200家。不过,由于BAT和大量资本的介入,专车市场最终只剩下滴滴、快的等少数玩家。

后来事实证明,不管是C2C还是B2C模式,最终能撬动起专车市场的因素只有价格。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经过大量的补贴战培育市场,专车平台很难实现用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

易到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车平台,却在后来的补贴战中失位,最终被后来者滴滴和Uber追上。其创始人周航就表示,专车市场的分享经济要一直维持下去,有一个重大前提,就是必须一直维持低价策略—易到就是因为没有参与补贴战而失去了发展的良机。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烫手的山芋烫手山芋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