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市场暗潮汹涌,谁动了滴滴的奶酪?
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持续了不到两年,如今看来又再生变数。
收购uber中国后,滴滴已经很久没遇到劲敌。直到今年3月21日,美团打车进入上海,首日接单量突破15万,掀起了消费者和司机都熟悉而喜闻乐见的价格战,与滴滴正面交锋。
几乎是同一时间,滴滴陷入“大数据杀熟”传闻,不到两个月后,“空姐打 顺风车 遇害”事件轰动社会。内忧外患下的滴滴,似乎正给其它网约车企业释放出市场空间。然而,美团打车这个携流量和资本高调进场的搅局者,扩张的步伐却一再放缓,在去年年底就计划进入的北京等多个城市,至今仍未见其踪迹。
与美团打车不同,更早一步进入市场 神州专车 、曹操专车等企业,尽管规模还远不足以与滴滴抗衡,但聪明之处在于避免了与滴滴硬碰硬,而从B2C模式、租车等业务差异化切入,试图分得网约车市场的一块蛋糕。赛道上也不乏转型回归的早期玩家,包括从乐视危机中脱身的易到,以及转型为专注出租车与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
在众多对手的包围下,一家独大的滴滴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约车市场格局会否生变?下一个能撼动滴滴的会是美团打车吗?差异化竞争的第二梯队们如何占得一隅之地?
美团能否撼动滴滴?
美团杀入打车市场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近半年迎来爆发期后,又似乎遭遇了瓶颈期。
对于信奉“无边界”的美团而言,扩张打车业务也不是任性而为。 美团给出的数据是,美团点评日活跃用户2.5亿中,30%有出行需求,这就意味着仅美团自有平台就有7500万用户的潜在市场。而滴滴目前的日活跃用户量在1500万左右。
最初在南京试点的10个月里,美团就储备了超过200人的出行事业部团队,由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亲自统率。此时的滴滴不以为然,直至2017年12月28日,美团打车高调宣布即将进军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成都、福州和温州七个城市,滴滴CEO程维才撂下一句“尔要战,便战。”
双方的竞争一触即发。
2017年10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美团估值已达300亿美元,手握超过4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在不缺流量和资金的条件下,美团一开始就放出“壕”言:“开城无忧”。
今年3月21日,美团打车进驻上海,乘客可直接领取3张最高14元无门槛打车券,司机注册后通过7天的实习期,达到一定的接单量将成为“萌芽司机”。只要每天在线10小时、有效成单10单以上,“萌芽司机”当天车费不足600元平台直接补足600元,超过600元再奖励200元。
也就是说,如果司机一周工作7天,至少能获得保底4200元收入,如果每天流水达到600元,即可月入24000元。
这对司机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数字,毕竟在经历了滴滴收购快的、Uber中国之后,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很久没被打破。平台给司机的奖励不仅越来越少,每单还扣除20%的平台费用,而美团打车的平台抽成仅为8%。
此时的滴滴自然也按捺不住,同样以14元的打车券,大幅奖励补贴司机。价格战中的得利者无疑是乘客,毕竟在告别Uber中国之后,滴滴快车价格已恢复至接近出租车, 高峰 期动态加价、供需不平衡使得“打车难”问题重现,同时也鲜少有大额红包。 如此一来,乘客也“大方”地为双方贡献订单,据美团公布数据,上海开城3天拿下70万订单量。
从上海的表现来看,美团打车至少打破了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若能顺利铺开全国市场,对滴滴而言无疑是继Uber之后又一劲敌。
迅速占位后,烧钱逐渐回归理性,除了补贴还能如何赢得市场,是美团下一步要考量的。
从目前滴滴和美团打车在上海的计价规则来看,双方在定价上并无差异。 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随机向上海用户了解到,如今两个平台都偶尔有红包,金额在1元、2元左右。而在上海美团打车QQ群里,司机纷纷抱怨单子少,“有时候在人民广场20分钟不派一单,越来越没做头了。”在他们看来,虽然滴滴抽成高,但起码单子多,目前还是不能放弃的平台。
王慧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的采访时,以“目前更注重产品体验的打磨”、“内部业务协同”来解释扩张步调放缓,或许作为“新手”,如何做好打车这门生意,对美团来说也是严峻的一关。
美团进入上海这3个月里,适逢滴滴陷入负面缠身的时期。
先是关于滴滴“大数据杀熟”的传闻不胫而走,尽管在 滴滴出行 总裁 柳青 、CTO张博接连否认后,外界质疑仍是不断。5月6日,祥鹏航空空姐打顺风车遇害,让滴滴的安全问题再次暴露,消费者印象大打折扣,平台也下架顺风车业务自查整顿。
但此时占得天时、人和的美团打车,却没赶上“地利”。
除了上海以外,美团打车自2017年底就计划扩张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至今仍不见踪影,在监管加强下,它在这些城市还缺一纸《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 许可 证》或是主因。
第二梯队的狭路求生
与此同时,第二梯队的“曹操专车们”,也早已伺机而动。
艾媒咨询于今年4月3日发布的《2017-2018中国网约车行业研究专题报告》显示,2017年滴滴出行以58.6%的渗透率位居各平台之首,远超其他网约车平台(首汽约车2.6%、神州专车2.2%、易到1.6%、曹操专车1.3%)。
尽管规模未能与滴滴抗衡,但这些平台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争取在滴滴的挤压下,分食剩余的市场空间。
与美团打车的“硬碰硬”不同,差异化竞争是这些平台进入这条赛道时不谋而合的生存之道。
除了最早于2010年就进入网约车市场的“前辈”易到,后来先后于2015年入局的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和曹操专车,都选择了B2C的模式,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专车服务。
与快车相比,专车更昂贵的车费难免局限了消费者的选择。但平台对司机的管控有限,是C2C模式最大的隐忧之一。随着用户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失为B2C模式平台的一个机会。
B2C模式中,再细分为以神州专车为代表的“租赁公司车辆+劳务公司驾驶员”形式,和以曹操专车为代表的“平台自有车辆+劳务公司驾驶员”形式。 前者提供来自 神州租车 的正规租赁车辆,并和专业的驾驶员服务公司合作,主打中高端商务用车服务市场。后者由 吉利集团 战略投资,主打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使用统一标识的 吉利汽车 ,司机需要穿西装上班,提供为乘客开门、提行李等个性化服务。
“空姐打顺风车遇害”事件发酵后,从易观千帆数据可见,滴滴的日活跃用户量连跌4日,从5月11日的1731万跌至5月15日的1335万,创下自农历新年以来最低记录。 而在这几天里,曹操专车的日活跃用户量则呈现明显上涨趋势,从5月11日的28.47万上升至5月15日的42.01万,创下新高。
艾媒分析师认为,在网约车起步阶段,C2C的模式下的顺风车、快车是主流模式,但C2C进入门槛低,服务质量较差,网约车逐渐由C2C向B2C转变延伸,大众化服务只是市场成长的初始阶段,个性化高质量服务是行业发展必然走向。
狭缝之中的网约车第二梯队,还有一些滴滴的“手下败将”在试图东山再起。
早在2010年就上线的易到(原名易到用车)命途多舛,作为C2C老二,乐视的注资加速其扩张,同时也很快“毁掉”易到。经历资金链断裂、创始人离场的风波后,易到在今年4月1日宣布调整公司业务模式,包括免除车主佣金、改善出行体验、实行阶梯返利、下调乘车资费等。截止今年4月,易到月活跃用户量为38.55万,仅为2017年初时1/10。在滴滴和美团打得火热之时,再参战C2C领域,易到能否重新赢得市场信心仍有待验证。
实际上,滴滴收购Uber中国之后几乎独占市场,坐收佣金抽成的商业模式让人眼红,引来越来越多企业跃跃欲试。
而与早期的野蛮生长不同,经过洗牌期后入局的,都是实力选手。今年1月, 嘀嗒拼车 升级为嘀嗒出行,通过出租车司机地推,抢占出租车市场;1月22日,首汽约车发布的金牌服务标准;3月,高德地图上线了另抽成的顺风车业务;4月3日,携程宣布旗下的携程专车获得全国通用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一汽、上汽等主机厂也被曝出正在尝试网约车业务。
中国电子 商务研究中心共享经济助理分析师陈礼腾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分析,良性的市场竞争对于平台的发展是有利的,用户、司机的选择有其自主性。 行业未来将沿着三个方向发展,包括从追求用户数量转向追求服务质量、交通分享业务多元化、新兴技术赋能在线出行。
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及预测》显示,至2022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谁也不愿看着这块巨大的蛋糕被滴滴独吞,网约车市场格局或正在悄然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