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20倍的高成长,揭开雄安智慧城市概念股的神秘面纱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雄安概念股炒作了半个月,渐有偃旗息鼓的趋势。

但作为一个千年大计,市场都清楚,肯定不会这么快就故事讲完的,至少要比当年的自贸区概念、一带一路延续的时间更长。

不过继续炒地皮就没意思了,毕竟我党最反对的就是投机派。既然是炒概念,那当然要紧紧跟着政府思路走,和中央保持一致。

  雄安新区七大任务,排名第一的就是“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概念中最正宗的标的就是“ 数字政通(SZ300075) ”,今天君临就为你扒一扒这家有点神秘的公司。

   超稳定的业绩

近十年来,数字政通的业绩相当稳定,好的令人难以置信。

第一,营收增速从来没有掉下过两位数,可以说完全符合“高成长股”的定义;

  第二,除了2011年和2015年,其余年份的 净利润增长率都维持在30%左右 。2015年虽然掉了下去,但是 2016年前三季度的增速为32.18% ,一如既往的让人放心。

至于那两年的业绩下滑,其实也不是营收遇到了多大困难,主要还是为了业务扩张所出现的短期支出过多。

2011年搞了个武汉研发基地,2015年买了个“汉王智通”,花钱太多了,所以只要不大手大脚,业绩还是很有保障的。

4年20倍的高成长,揭开雄安智慧城市概念股的神秘面纱

   超诡异的股价

从某种角度而言,数字政通是一家很好的公司,业绩稳定,高成长,毛利率也很好,市场份额超过70%,几乎没有像样的竞争对手。

然而,数字政通的股价却是很不友好的,暴涨暴跌,几乎完全脱离了地心引力。既有4年上涨20倍的王者荣耀,也有一年间从12到70再回到17元的阴阳师之路,并且股价暴涨的一年恰好是业绩最差的一年。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点,对于像数字政通这种优质小盘股而言,驱动股价走势的关键其实是概念主题,由于业绩底子好,大家可以放心炒作,恰巧业务上又紧跟政策方向,于是一遇风云变化龙!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骨格清奇,练武奇才?

4年20倍的高成长,揭开雄安智慧城市概念股的神秘面纱

在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势下,人民群众日益下降的道德和政治觉悟与城市规模日益增长的管理难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也为数字政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刚需市场。

  另一方面,这个市场的购买方——政府部门通常并不关心价格,关心的是真实的效果, 所以使得这个领域可以远离价格战,成为一门高毛利的,可以稳定成长的好生意。

数字政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

简单来说,只有两点:

第一,政府关系;

第二,对政务需求的理解能力。

如何体现这两句话呢,我们且看——

这位吴强华,是数字政通的创始人,公开资料显示,1994 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之后就进了北京建设电子信息工程公司,历任研发工程师、技术部经理,此后出来创办数字政通。

表面看不出来什么,然而深入一步看。

  公司2001年注册, 第二年就拿到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项目第三年就加入了北京东城区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课题组

什么叫网格化城市管理呢?

原来,我国的城市化从2000年起进入高潮,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以前规模小的时候政府只要一心管建设就好了,如今规模大了管理就成了大问题。

最核心的两个问题:

第一,农村来到城里的人越来越多了,找得到工作的还好,总有找不到工作的,于是就铤而走险,进入犯罪模式;

第二,房地产兴起,城市的土地增值,城里人也由此进入了拆迁模式,反拆迁运动此起彼伏。

这就让政府官员们很头痛了,维持社会稳定成了头等大事,相关预算越来越多。

有预算就好办了,于是有领导提出了“网格化管理”的天才点子,将大城市切分成一个个的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都有个管理员,白天四处巡逻,小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大到医保、就业、工商、治安,一出问题就跟上面领导汇报。

保证: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火苗消灭在源头。

但是这种方式如果只依赖手工作业,效率仍然不高,比如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协同作战能力有限,容易政出多头,领导也无法及时了解事件的处理进展。

2003年5月,时任北京东城区委书记的陈平和吴强华开了个会,决定引入信息化的手段来改造这个流程,于是数字政通的大航海时代就此开始了。

一年半之后,“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上线,威力尽显!

北京市东城区,当时是这么个状况,25.38平方公里的范围,一共划分了1500多个网格,一个监督员管10~20多个网格,每天要巡查至少4~5次,然后主动上报问题。

每个巡视员都分派了一个手持的“城管通”设备,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后台指挥中心马上调动摄像头监控,分派工单到各有关部门解决。每一个案件的解决进程,都在后台实时反馈,执法人员想偷懒都没办法。

统计表明,东城区在系统上线之后,案件发现率从30%提升到了90%,平均处理时间从一周压缩到了7.5小时,平均每周处理问题件数是过去的5.4倍。

运行一年之后,东城区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66%!

这个数字出来之后,震惊了高层,作为典型政绩一路呈送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国信办、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和住建部。2005 年7月,住建部领导经过慎重决定,将之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里推广。

   有了住建部这块金字招牌,数字政通一路顺风顺水,无往而不利。

尤其是2011年,住建部将数字城管纳入“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地方城市们想要申请这块招牌,就得上数字城管, 那么就只能去找数字政通。

  可以说,在数字政通的成长史中, 紧紧和北京东城区和住建部两条大腿抱在一起,是其成功的关键 ,也因为长期和政府部门的深入合作,使得数字政通对他们的政务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这种理解能力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

   数字政通的前景

经过近十多年的推广,一半以上的地方城市都已经安装了数字政通的系统,那么这个业务的天花板是不是就到了呢?

其实,软件服务这种东西,维护、更新、升级的需求也是很庞大的。因为社会在不断变化,管理的思想也在进步,比如——

除了巡视员的“城管通”设备,后台指挥中心的大屏幕界面,后来又加入了专门给领导配置的“领导通”,将经过过滤的重要信息推送给领导……

视频监控开始加入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追踪可疑人物……

除了管事,还要管人,协调组织,将综治办、信访办等机构一一纳入进来……

除了管地上,还要管地下,将燃气设施,供水、排污、路灯噪声等数据,全部整合进来……

以上种种,每一次升级,就是一次做大蛋糕的机会。

这是业绩层面的,可以切切实实带来利润的,另一方面,有钱了的数字政通,开始四面出击,到处布局,这就让市场有了数不尽的遐想。

比如参股天健源达,要拓展智慧医疗市场。又收购了汉王智通,要切入智能停车场市场。这些业务花多眼乱,其实能挣到钱的并不多。

单说智能停车场这件事,这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门槛不高,竞争对手众多,和数字政通的过去业务基础也差距太远,很难互相帮得上忙,成功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不过,在林林总总的业务中,有一件似乎是稳操胜券的,那就是2016年收购的金迪管线和金迪科技公司。 这公司有两大卖点(赶紧拿个小本子记下来):

第一,公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在保定高新区有办公面积1.8万平方米的软件园区,员工人数700人。离雄安新区这么近,这是提早收到风声了么?

  第二,金迪管线做的是“城市智慧管网”业务,在业内本来就是老大。偏偏,目前的城市内涝情况严重,已经成了高层的心病,连李总理都要过问。所以这块,就理所当然的成了 住建部领导正全力推动的“里子工程”,做得好蛋糕以千亿元来计算

凭着数字政通十几年来建立的过硬关系,别说雄安新区的那点业务了,海阔天空都不在话下。

所以,既有稳定的业绩保障,又有层出不穷的政策主题、收购概念,数字政通的股价就像吃了伟哥一样,轻轻一撩拨就能飞到九霄云外。

随意打赏

揭开神秘面纱揭开面纱安智市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