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育IPO大年:美股港股高潮初现,也有人5年4次冲击A股失败
与回A潮鲜明对比的是,教育企业IPO呈现美股、港股热闹,A股依旧平静的场面。
从整个行业现状来说,经历了资本的重重洗礼,2018年无疑成为了教育IPO加速之年。开年3月,不到10天内就有尚德机构、 精锐教育 接连登陆纽交所,中国新华教育抢滩港股,这个市场一时间变得热闹非常。
但同时,也更反衬出教育行业在A股市场的平淡。
当人们开始用“扎堆”来形容赴美上市的教育企业
“扎堆”赴美的说法并不是今年才有。2017年中概股赴美上市共24家,其中教育企业4家,占比17%,随着博实乐教育、红黄蓝、瑞思学科英语、四季教育4家公司纷纷赴美上市,这意味着,纽约市场挂牌的中国内地教育企业数量,从2016年底的7家,增长到了2017年底的11家。
2017年年末,全年 新上市中概股 总市值为268.8亿美元,其中教育类公司市值39.1 亿美元,占15%。
2017年美股出现了大牛市,i-EDU曾对2017年这11家教育中概股进行了分析:2017年年末,在美11只教育中概股总市值为362.95亿美元,2017年全年7家上涨、4家下跌,9家盈利、2家亏损。
2018年3月23日晚间,尚德机构正式在纽交所上市,作为2018年首个赴美上市的教育企业,尚德开启了今年教育公司赴美的新篇章。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报道,截至2017年11月份,至少有10家教育机构奔赴美股、港股上市,或提交申请资料。也就是说,在尚德、精锐之后,2018年的“扎堆”赴美、赴港还将继续。
教育中概股中, 新东方 和 好未来 是绝对的龙头老大,即便在美上市的教育中企数量越来越多,但也只有这两家市值过千亿,中概股成为了国内教育行业标的规模偏小的缩影。
国内上市 程序 复杂和美国上市门槛低,是最直接导致两类市场明显差距的原因。长久以来,国内都把教育机构列为“非盈利性机构”,后来也仅仅是允许培训学校的投资可获得“适当回报”,国内独立上市艰难,条件更为宽松的海外市场迎来了众多教育机构,A股市场的相关政策改革更为迫切。
与之对比的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目前仍在研究阶段,关于教育机构盈利非盈利区分的政策的落地也还在初始阶段,政策仍不算明朗。有分析师认为:“民促法(的落地)对教育公司在境内境外上市都是有帮助的。即使教育公司选择在美国上市,业务是否符合中国法律要求也是境外投资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但新形势下,教育回归A股看起来也是大势所趋。而关于回A, 新东方 创始人 俞敏洪 则说:“目前的回归政策方向是先在超高市值公司如BAT中试验,要等这些公司成功了,才轮到新东方。”
赴港IPO:总市值达773亿港元,多为民办学历教育企业
同样,从2017年到2018年间,在面对A股估值、监管力度等问题之下,许多内地教育公司选择了赴港上市。加上在“同股不同权”、"新三板+H股"等政策改革的当下,港交所成为了创业者眼中的重要备选之地,教育企业的赴港之行势必要浩浩荡荡。
港交所行政总裁 李小加 动情地说:“我们身处一个创新频现、创业家精神爆发的大时代,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经济公司涌现,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它们也创造了激动人心的投资机会。”
无论教育行业是否归纳为新经济领域中,这都阻碍不了教育们对港交所的渴望。而这种意向在2017年9月《民促法》的第二次修正和落实之后,被进一步引爆,点燃了民办教育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仅去年就有睿见教育、宇华教育、 民生教育 、新高教集团、中教控股5家教育集团登陆港股市场。
而今年3月末,希望教育、益达教育已经递交了港股招股书。除此之外, 华图教育 、春来教育等多家教育机构也在冲刺港交所。据悉,另有8家教育企业处在交表排队中。
综观港股,2017年年末内地在港上市教育企业共7家,总市值为773亿港元。数量上,较2016年增长250%,市值上更是同比增加了3.25倍。
而2017年港股的5家教育公司自上市之后,一直动作不断。关于宇华教育收购标的信息不断被透露:11月增发配售融资7.73亿港元,12月又以14.3亿元收购3家湖南民办高校,创造了2017年港股教育行业最大笔收购案。而新高教上市后在兰州新区以1.65亿人民币竞得一块土地,建立西北校区; 2018开年将高考大省河南划入自己的高校网络版图。民生教育热衷于占股,已收购和计划收购的4家学校都占其股权51%。
不过,整个港股教育板块中,纯高等教育集团相对估值较低。许多公司刚刚上市,投资相对并不了解关注较少;而民促法各省实施细则相继出台,对于未来民办学校各种影响尚未完全清晰,大多数投资者仍处于观望态度。
但教育资产在A股上市的政策不明朗、上市效率低,而港交所的改革等因素,将会令培训类教育企业在香港顺利上市存在较大的机会,甚至带动整个教育板块的估值走高。
冲击A股血泪史: 华图教育 5年冲刺4次仍失败
A股市场是有多么的“拒人千里之外”?
以公务员考试培训起家的非学历职业教育龙头企业“华图教育”应该很有发言权:5年内4次向主板市场发起冲锋,两次借壳失败,继而转身拥抱了港股。
华图教育成立于2001年,十几年间业务从公考培训拓展到了K12、幼儿园、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2011年,华图为上市开始了改制和股份分配,并在2012年接受A股IPO辅导,可惜却因为IPO暂停而遭遇第一次失败。2014年7月,华图教育挂牌新三板,2018年2月从新三板摘牌,华图在新三板实际交易时间只有61天,漫长停牌都用来追逐A股梦想。
2015年4月华图借壳 新都酒店 ,两个月后华图单方面终止借壳计划;2016年12月想要借壳 扬子新材 ,这一场交易又在2017年5月终止。“疲惫”的华图最终于2018年3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其实,不仅仅是华图,精锐教育、 亿童文教 等都曾经在A股折戟而归,目前A股上的教育类个股,大部分都是通过上市公司重组并购教育类资产而来,目前也仅有五方教育和 行动教育 申请A股IPO。
华图的老对手中公教育也试图打破A股上市魔咒。早在2015年12月,中公教育就启动了登陆创业板的上市辅导,历经近两年半的准备,还是选择了曲线登陆A股主板市场——市值仅33亿的 亚夏汽车 可能以170亿-200亿元的价格收购中公教育,这是一场承载着中公教育上市梦的“蛇吞象”。
投资者关注5个细分领域,三地形成不同细分上市集群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教育细分领域,背后的驱动力各有不同。
青少年高端英语培训和K-12双轨制学校,受制于出国留学、英语技能的需求;课后辅导的增速则受宏观教育政策的影响,以及在市场大量投放的主流连锁机构的竞争……
据相关数据统计,所有的教育子版块在过去3-4年都保持着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青少年高端英语培训、K-12双轨制学校和课后辅导市场,年均复合增速均超过25%。
目前,中国教育创业的布局点以及投资者的投资领域主要在五个方面:K-12中小幼学校、学前教育、全球通行证英语教育、国际教育和就业。
而在A股、港股、美股之间,创业者是如何选择的呢?对比而言,美股的平均估值明显高于港股,除少数几家外,PE均超过了50,而港股多在30左右。港股多为民办学历教育,基本上很少涉及培训业,收入稳定,但是重资本投入,存在回报周期长的问题。
所以对于上市地点的选择,有行业人士分析,A股的市盈率和风险偏好还是相对高一些,职业教育、部分幼儿园类可能还是会选择在A股上市;新东方、 好未来 在美股的标杆作用,K12培训赴美的可能性会更大;民办学校赴港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多,形成三地不同集群。
我国优质教育资产不断获海外著名投资机构青睐,比如 华平 投资、H Capital 、EMC等众多知名海外投资机构已经积极地参与到了我国教育一级市场的投融资当中。
结语
当然回归到教育本质,IPO并不是教育企业的终点。只有精准地解决需求、不断增强服务水平,才会发现,资本市场拥抱企业的窗口要广阔得多。
机构加速上市背后是行业的整合加速。经历了教育行业原始积累期、爆发期,很多公司都走到了需要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资金来推动快速发展。
政策等得,钱和时间都等不得,美股和港股也就一直是“最佳选择”。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林汀,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4/4306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