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将死?伪分享经济崩盘?程维:我们在恐惧中为生存而战
“中国的水果,也可以改变世界”,那个被咬了一口的一瓣桔子,如今被估值350亿美元,跻身全世界估值最高私营公司之列。从0到1,又从1到100, 滴滴 用了4年的时间。
对于程维来说,这四年来的每一天都像站在悬崖上,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 和平 时代”。但 和平 并没有坚持多久,十一长假一结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城市密集出台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京人京车”、“沪籍沪牌”,细致到轴距、车身长度的规定,其严格程度将公 众和 滴滴 都打得措手不及。一时间,滴滴将死,滴滴是伪分享经济的言论尘嚣日上。
尽管可能是这几年最擅长与政府打交道的新兴公司,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网约车新政的严格程度显然超出滴滴的预想。这个一直站在悬崖边上的互联网公司,又要战战兢兢地前行了。
和中关村软件园的许多互联网公司一样,滴滴大楼也常常彻夜明亮。“安全第一,体验第二,效率第三”的标语贴在公司显眼的位置。然而就在4年之前,桔子科技刚刚成立的时候,程维只能为员工提供一间仓库当办公室。一群血性 方刚 的年轻人和一个 敢想 想做的年轻公司,从 近乎 狼狈的状态起步,他们如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常常用力过猛,但也创造惊喜。
2015年,滴滴入选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同年滴滴创始人程维当选2015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5000人的团队,在400余城市为3亿多用户提供全面出行服务,多个第三方数据显示,滴滴拥有87%以上的中国专车市场份额; 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滴滴成为全球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在线交易平台。
“当全世界都在抛弃的,只有我们在努力”,程维说“我们一直在为生存而战。” 激烈竞争、资本巨头、政策压力,面对残酷现实,滴滴如何向死而生打造共享出行帝国?在哀鸿遍野的资本寒冬,他何以动辄完成数亿美元的融资?重重压力来袭,滴滴又靠什么驱动前行?
破冰之路举步维艰
70万能在北京买个厕所,也能投出滴滴
2012年6月,程维创立小桔科技,公司的创业项目是做智能出行的打车应用滴滴打车。在这之前,程维的职业履历被大家所熟知,在 阿里巴巴 从事销售工作,因业绩出色晋升成为阿里最年轻的区域经理。
如果程维没有从阿里离职,就无需经历每天站在悬崖边的艰难,而且仍能以职业 精英 的身份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尊重。但是,如果他这么做了,就不会有滴滴这个伟大的公司。
程维曾经花9个月的时间考虑要做什么,先后否定了6个主意,最后和 王刚 一起碰撞并决定做一个打车软件,试图用互联网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原因有三, 在中国打车难,这是大众主流的刚性需求;国外有类似的模式,英国打车应用Hailo刚刚拿到了融资,方向貌似可行,但不能完全拷贝;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手机定位距离的属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理想是丰满的,然而现实却是需要他们逐一击破的坚冰。 滴滴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开放的市场,出租车行业有自己的一套稳定运行规律,再加上当时的移动互联网远不如今天,在出租车司机这个群体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是个严重的障碍。
更打击程维的是, 他的朋友们告诉他,别做这个项目了,社会信任不是你能解决的,约了车,车不来,或者车到了,人不在,怎么办? 而在滴滴还没起步时,它的竞争对手已经拥有一定的实力了,当时北京市场上已经有一家拿到 红杉资本 和 真格基金 350万美元A轮融资的打车应用“ 摇摇招车 ”了。 摇摇招车 起步更早,手里掌握的资金也更加雄厚。
但是滴滴的创业基础相当草根,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滴滴最早的投资人 王刚 拿出70万,程维自己出资10万,仅仅做出了一个演示和勉强上线的产品,俩人就一起去融资了,要融500万美金,结果可想而知,主流VC都找遍了最后无劳而获。
之后,尽管程维绞尽脑汁压缩成本,还是花完了当时的出资。程维又向 王刚 请求资金上的帮助,而 王刚 也坚定地给予了支持:“这是我们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宁可后面不投其他公司,也会扛下去。”
直到2012年11月,金 沙江 创投 合伙人 朱啸虎 通过社交媒体主动联系了程维,约聊了半小时后发现程维团队思路清楚,士气刚好,所以半小时就基本把投资定了下来,而且 朱啸虎 答应了程维提的所有条件。当时程维还以为朱啸虎是个骗子。
除了市场、资本、竞争对手,滴滴还面临着技术上的硬伤。 滴滴最初的产品的花8万块钱外包开发的,但总达不到上线标准,推出时间一拖再拖。
上线后产品问题非常严重,数据包太大,BUG有三十多个,不仅耗电,还消耗大量流量。出租车司机使用滴滴的产品后都很气愤,激烈地怀疑:“难怪你们不收钱,你们和运营商是一伙的,专来骗流量的。”
创始人程维和投资人都不懂技术,所以拉了一个技术就创业了。选择技术 合伙人 不够谨慎,这让他们在产品上走了弯路。在公司账上并没有多少现金的情况下,付出了数百万人民币的代价。
技术短板困扰了滴滴很久,直到2012年年底,程维请来了 百度 的研发经理张博,才治愈了技术的创伤。 程维这样形容,“张博是上帝送给滴滴最好的礼物”。这个年轻人虽然经验不够资深,但他简单、正直、愿意付代价、好沟通,和滴滴相投。CTO张博被称为“博师傅”,加入滴滴后,他每天过着生死时速的日子,和其他技术伙伴们一起,无数次不眠不休应对挑战,才支撑起 滴滴出行 如此庞大用户数量的架构。创业初期那段破冰的历程,滴滴举步维艰。程维把这段历程比喻为“桥段丰富的韩剧”,王刚形容滴滴从创业故事为“跌宕起伏,天天都是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