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摩拜ofo互怼升级,幕后大赢家竟是它……
一场共享单车界的大战升级加码,一个公众知名度不高的国产导航系统却成了大战中最大的受益者。
4月26日, 摩拜单车 联合创始人兼CTO夏一平在2017中国(上海)国际物联网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夏一平在演讲中透露,摩拜单车已全面支持“北斗+GPS+格洛纳斯”三模卫星定位。摩拜此举,似在回应20天前ofo宣布与 北斗导航 进行战略合作。
而此前,共享单车界的两大巨头摩拜和ofo之间针锋相对的竞争再度升级。4月22日,摩拜成立刚满一周年,其针对前一天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发表声明,呼吁强制召回并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这被指针对其最大对手ofo,引得ofo迅速回应称已与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达成战略合作。
两家企业都把焦点放到了导航系统,而“北斗”—这个国产导航系统成了两个对头的选择。
诞生 于军 工领域的北斗导航系统,商业化进程在近年有所突破。至2011年底,中国北斗一代终端社会持有量为10万余套,参与北斗终端研发或销售的企业数量为50-60家,年产值为3亿-4亿元,占市场总额不足1%。而历史同期的GPS导航终端总销售量突破4500万台,产值接近700亿元,参与企业超过6800家。
“虽然前些年北斗的商业化进程有些落后,但2012年以来,北斗导航系统迎来爆发式增长,去年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在整个行业总产值中占比已有25%左右。”广东北斗天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斗天云”)副总经理钱光清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北斗天云是北斗导航的民用服务分理级服务资质分理商北斗天汇在广东的合作伙伴。
在北斗导航总经理 曹红 杰看来,此次联姻是“以共享单车行业作切入点,双方共同推进北斗定位技术在共享单车产业的发展,并使其成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
芯片价格 高昂
“北斗从2012年宣布开始民用化进程,到2014年前后民用市场才逐步启动。在此之前,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主要还是在军用导航为主。”钱光清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不过,目前的主要客户还是政府、企业等机构客户。”
目前北斗在民用当中的覆盖范围包括北斗定位为主的平台运营服务、北斗终端产品销售、北斗行业应用项目建设及相关信息服务。在市场定位方面,目光瞄准的也是机构客户。
一名在通信业有超过20年经验的专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北斗在业界中已有相当的市场地位,尤其在农林牧渔的生产以及防洪抗灾的监控,当中包括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灾工作。但他也坦言,价格较高的芯片以及相对较少的应用使得北斗难以在个人市场的拓展。
“以最核心的芯片为例,现在GPS的芯片价格大概是2美元,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北斗的芯片价格在100元左右,加上北斗系统的成熟程度与GPS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前述专家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随着产量的上升,北斗芯片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国内手机制造商愿意使用北斗作为定位系统。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末,已有超过30%的国产智能手机使用北斗芯片。他进一步指出,“北斗系统能实现卫星和终端之间的通信,这意味着在没有通信信号的地方,用户也可以第一时间发信息求救,而非像GPS那样被动等待救援。ofo与北斗的合作不仅能解决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也会极大加速北斗系统在机构市场及个人市场的发展。”
即使已经过去半个月,但他在谈起ofo与北斗导航的合作时,脸上仍然露出激动的神色。
共享单车或促北斗逆袭
共享单车在过去的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伴随着巨大投放量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单车无序停放引发的公共话题。“我们希望通过与北斗的合作,使行业更长久更规范地发展下去。”ofo媒介经理任保峦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ofo是首个完整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的共享单车平台,定位精准度更高,用户体验更好。与北斗合作也是共享单车行业首次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直接深度合作。除了在定位技术合作外,双方还会互通出行大数据、建立北斗智能共享单车研发中心,计划在构建 智慧 交通、行业定位技术标准制定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任保峦透露。
而钱光清介绍,经历了3月初的升级之后,北斗导航可以提供全国广域米级定位增强服务。而在京津冀区域,覆盖精度可以以厘米级计算,定位精准度更高。
事实上,不论是与ofo还是摩拜的合作,不难看出,这不但符合政府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政府对于北斗的推动和鼓励。
“北斗或在未来成为共享单车行业定位统一标准。”林升断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张乃通也持相同观点。他分析道:“2020年北斗将完成全球覆盖。依据规划,届时北斗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将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
精度已超越GPS
北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装车载导航销量超过1000万台,其中北斗车载导航产品只有不到50万台,市场占比不足5%。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比喻成一个俱乐部。俱乐部里只有4个VIP会员: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格洛纳斯)、欧盟的Galileo(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钱光清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说。
钱光清表示,长期以来,公众认为“导航系统等于GPS”有其必然性。“目前美国GPS是这个俱乐部的老大。凭借先发优势,GPS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并得以不断改进系统。相比之下,中国导航系统的发展相对较晚,而且遭遇不少曲折。”
2000年,中国首先建成了北斗导航试验系统。2003年,中国加入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项目,希望借此走上快车道,结果却遭受排挤。在意识到导航系统对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之后,近年北斗才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得以发展迅猛。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1年底成功发射第9颗北斗卫星之后,北斗系统开始试运行。截至目前,北斗卫星系统已发射22颗卫星,实现了亚太地区全覆盖。
“除了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卫星功能也使业界对北斗充满信心。”钱光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北斗经历今年3月初一次大升级之后,定位精度从原来的10米左右大幅收缩到1-2米,已超越GPS系统;另一方面,北斗具备其他系统都不具备的通信功能。
“北斗比龙头老大GPS更先进,这种说法不是盲目自信,是有数据能够说明的。”钱光清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