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估值破600亿,威胁腾讯“霸主”地位,每个月还给员工1500块房补,这个技术宅是如何做到的?
多年来, 腾讯 一直是个宇宙级互联网帝国。
企鹅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最近有个毛头小子,却让 马化腾 很头疼!
日前, 马化腾 已经在内部发话了:
从今年开始, 腾讯 正在用毕生之力,剿杀他!
究竟是谁,竟然让“小马哥”,如何恐惧?
就是这个带着眼镜的典型技术男。
不过,这个技术宅不仅爱冒险,还很拼!
他经常招聘聊到凌晨,
连年夜饭都吃炒面。
他是一个“无聊乏味”的人,
他的夜生活,不是阅读就是宵夜。
但他也是一个“土豪”的老板,
他建议员工不要住在城乡结合部,全部住市区,
他给每个员工每月发放1500元的房补。
他和和一帮“码农”写下的上万行代码的产品,
去年广告卖了差不多30亿。(OMG!)
如今已估值百亿,
成为仅次于腾讯新闻的第二大资讯客户端。
他就是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
威胁腾讯“老大”地位
在今日头条诞生之初,各大门户网站还在以时政新闻为主,追求权威性新闻资讯时。
借着对移动资讯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东风,横空出世,张一鸣独辟蹊径,依靠算法,通过个性化阅读推送大量泛娱乐、泛生活类资讯内容,迅速切入到传统媒体未覆盖的人群,成为传媒“新贵”,甚至重新改写了资讯类客户端格局——从2015年开始,逐渐形成与腾讯新闻“两强争霸”之势。
第三方数据机构TalkingData今年1月发布的《2015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新闻资讯行业用户规模达9亿,在移动端渗透率为70.3%。其中,新闻资讯App用户覆盖率前两名为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分别为15.4%、11.6%。 而在移动新闻资讯使用率方面,腾讯新闻却落后于今日头条。
很显然,长期盘踞新闻资讯类客户端老大地位的腾讯新闻早已感受到了压力。
讨厌上化学课的技术男
1983年,张一鸣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事业单位家庭,父亲在去东莞开办电子产品加工厂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员,母亲是护士。与事业单位大院里其他父母对子女严加管束不同,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给了张一鸣宽松环境。
中学阶段,化学成绩一直很好的他对化学实验课提不起劲,上实验课时,支酒精锅、倒试管的这些繁琐程序让他感觉到既琐碎又危险。
现在无人能够说清,当年厌恶操弄酒精灯、化学药品坩埚的张一鸣是从何时起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第一次规划,但他开始模糊地感知到,自己喜欢的是有体验感和参与感,并能够迅速见效的事物。他说:“你的行为,你的输出,都要 快点 看到变化。而计算机是最快的。”大学时,他报考了微电子专业,随后又转专业到软件工程。
张一鸣说在大学时期,他是一个没有上进心的人。 他主要在做三件事情,一是写代码,因为他是搞技术的,二是看书,看了很多很多书,三是修电脑。基于此收获了三件事:耐心,知识,伙伴。
虽然从外表来看有些“技术宅”,但其内在是个很有冲劲的人。他说:“最初在酷讯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当时因为年轻,可以没日没夜的工作,通宵达旦的情况也时常有。如果下班回家早,一般也是看书,学习到晚上一两点。那段时间让人感觉很充实,那两年经常没日没夜的学习”。
就是这位极具冒险精神的“技术宅”,迄今为止,他已经直接参与了五家公司的创业,其中有两家是自己创立的,还有一家是 合伙人 。
市场定位失误,第一次创业惨败
2003年之后,经历了寒冬的互联网行业开始复苏。 搜狐 、 新浪 、 网易 三大门户网站利润额持续增长,在纳斯达克股市上的表现优异; 阿里巴巴 投资1亿元人民币推出了个人交易网站淘宝网,并创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支付宝 ;做即时聊天起家的腾讯和以搜索业务为本的 百度 也正式挂牌上市。
虽然还未毕业,但当时的张一鸣已经嗅到了互联网行业大发展的气息。
后来,一位师兄在BBS上看了他的背景资料,找他一起创业。当时这位师兄只在电话中简单地告诉张一鸣,他即将开发一款挺有需求的产品,市面上的产品都做得不好,但只要按照他的思路就能做出很好、很有用的产品。
张一鸣说:“这种对话就比较容易吸引我。不必要说上市、赚钱这些事情。先打电话再面对面吃饭。”那场对话两周后,张一鸣就决定加入。这种谈话方式至今仍在影响他招聘手下工程师的方法,张一鸣说,工作多数时间,他除了驯服算法,都在面试招聘员工。他与员工的对话也简单、纯粹,更多时候,他们会在咖啡厅聊产品理念和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2005年,大学一毕业,他们就组成3人团队,开发一款面向企业的IAM协同办公系统。 但产品的市场定位失误导致了创业失利,当时协同办公在中国根本还没有发展起来。
这次创业经历让张一鸣意识到,在互联网创业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且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为何他“春运”从来不用抢票?
在一次短暂而失败的创业后,2006年2月张一鸣进入旅游搜索网 站酷 讯。作为酷讯的第一个工程师,他全面负责酷讯的搜索研发,一年后成为技术高级经理,手下管理着40多人,最终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
在酷讯工作时,有件事让张一鸣感受非常强烈。在酷讯给垂直搜索编程时,张一鸣要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那时候去火车站买票很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网上会有一张二手票出现。
他就在中午吃饭时花了一个小时写了一个小程序。酷讯已有的搜索跟我们常用的搜索一样,是需要用户主动输入信息去搜,实时去看当时有没有二手票的最新信息。而张一鸣的工作是把他自己的需求用程序固化、存储下来,让网站机器定时自动去帮他搜,一有搜索结果就用短信通知他。在写完这个程序之后他就出门了,结果刚出门半小时不到就收到了短信提示,然后他就直接去取票了。
他不用买黄牛票,也不用在电脑前一直呆着,这个小程序给他提供的价值非常大, 当时张一鸣就有了想法,当有符合他需要的信息出现时,应该告诉他,以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发现信息。
从微软到 饭否 :不喜被 条条 框框束缚
后来,看到公司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很想知道大公司是如何管理的,于是他在2008年离开酷讯去了微软。
回想起加入微软的经历,张一鸣说“有一种的不适应感”。
起初张一鸣抱着学习大公司如何协调管理工程师的想法加入了微软,但微软给他留下的印象并不尽如人意。“我觉得微软最初建立的团队以及管理系统很好,在很多工程的管理、培训背后有一套良好的系统作为支持,比如培训的系统、代码权限控制的系统、权限部署的工具系统。
由于微软自主开发工具,所以它有一套自己的方案,包括审核标准、开发流程,但是代价就是其效率极低。它对工程的控制的超过了对创意的实现,做的时候你需要很小心。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你遵循流程中的每条细则, 条条 框框比较多,我认为不适合特别有想法,特别有冲劲的人”。
离开微软后,当时国内第一个微博网站 饭否 吸引了他,他在2008年9月份以技术 合伙人 的身份在饭否创业,负责饭否的搜索、消息分发、热词挖掘、防作弊、用户排名等后台系统方向,为社交分析储备了大量技术。因为饭否是个社区,需要跟用户有更多的互动。“我们经常去做用户沟通和访谈,所以更懂得了如何理解用户。”饭否让张一鸣感受到了信息在人与人之间流动的价值。
如果把酷讯和饭否结合起来,其实就是“组织信息+社交行为分析”,这就是“今日头条”的雏形,张一鸣也就是在这时候有了做“个性化信息推荐”的想法。
放弃做“ 九九房 ”CEO,创立今日头条
当饭否被关闭之后, 海纳亚洲 找上门来,希望出资由张一鸣创立一家房产信息网站。2009年10月,张一鸣开始了第一次独立创业,创办了垂直房产搜索引擎“ 九九房 ”。在九九房,张一鸣开始涉足移动开发,6个月间推出掌上租房、掌上买房等5款移动应用,在当时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150万用户,是房产类应用的第一名。
“我这时候对移动市场有了认识,感觉个性化信息推荐在手机上的需求更大。”张一鸣在2011年底辞去了九九房的CEO职位,在2012年年初开始筹备“今日头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达到5.64亿人,而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快速增长至74.5%,达到了4.2亿人的手机网民规模。
张一鸣也察觉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前提下帮用户发现感兴趣、有价值的信息,机会和意义都变得非常大”。为此,他辞去了九九房CEO的职务,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创业。他成立的这家公司有个很有趣的名字—— 字节跳动 (bytedance),顾名思义,公司产品和数据相关。bytedance开发出名为“今日头条”的手机应用。
腾讯祭出“杀手锏”
6月18日,腾讯祭出“杀手锏”——天天快报。 外界甚至传闻称,“天天快报”这个名字是马化腾亲自取的,其实这也间接证实了腾讯对这块个性化阅读产品的重视。 从“芒种计划”首季度的数据公布,到“天天快报”出街广告大手笔占领近百座城市。
马化腾曾说过一句著名的危机论: “就算你什么没做错,你不再年轻就是个错误”。 每出现一款现象级的产品,腾讯的社交帝国可能就会多一份隐忧。 每一款现象级产品的出现会很大程度上稀释掉对腾讯产品的注意力。
在不久前的今日头条4周年大会上,张一鸣提出了2016年的目标:“要做中国第一内容创作平台,并在未来五年内取代Twitter和 雅虎 ,成为全球第一大内容创作平台”。想要完成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赶超腾讯新闻这座大山,而在腾讯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内部也传出已把今日头条视为第一竞品的消息。
这无疑让腾讯更加警惕。近日,腾讯前CTO张志东内部讲话中说:“今日头条则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全是云端的,根据用户的点击与兴趣来学习用户的阅读喜好,从而形成千人千面的推送内容,具有很强的颠覆性。互联网行业就是这样的,所有的领先都是暂时的,颠覆很可能来自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对OMG的同事来说,我期待他们有更多的创新,以自己革命自己的勇气,去参与下一代云端智能资讯服务的竞技。”
腾讯前CTO张志东
今日头条VS腾讯,看上去这是蚂蚁想要撼动大树的一场较量,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只蚂蚁的决心异常坚定。
到底这只“蚂蚁”能否撼动腾讯这棵“大树”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