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泉对话姚劲波、张一鸣:做“创业者”而不是“融资者”,技术男的领导艺术
腼腆、不善言辞,这是大多数技术男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他们掌握着核心技术,拥有超人的执行力和攻克难题的能力,但在社交、表达等方面却略显生硬。今天来到《创业中国》的两位嘉宾却是技术男中的例外,一方面,他们有着对于技术的痴迷;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企业的“一家之主”,在融资、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等关键性时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姚劲波,58赶集董事长、CEO。2005年,姚劲波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 58同城 分类。2010年,姚劲波与其他人共同创立的 学大教育 在美国上市。2013年 58同城 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15年, 58同城 战略入股 赶集网 ,完成合并。“技术是敲门砖,另外很重要的是讲故事的能力。”姚劲波说:“会讲故事,就是能形象地表述你的梦想,让人凝聚在你身边,让人更喜欢你的产品,更喜欢你。”
“领导力方面,我还要努力学习。”80后张一鸣是今日头条CEO。2012年张一鸣创建北京 字节跳动 科技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改善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今日头条没有采编人员,不生产内容,运转核心是由代码搭建的算法。“除了技术,还需要认知判断的能力和组建团队的能力。”张一鸣说。
艰难时刻:金融危机让 58同城 差点倒闭
不同于今时今日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快速迭代,在姚劲波刚刚出来创业的时代,“十年”是一个公司从零到一的必备时间。“2008年的时候,正值金融危机,融不到钱,公司差一点儿就转型或者关闭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有很多动摇的想法,很多恐惧的想法”姚劲波在节目中回忆到。
事实上,58同城在2008年左右已经达到了千万级的UV。但那时候互联网思维尚未普及,很多投资人认为其还没有盈利,故对其估值不高。但近几年资本热潮和创业大潮相继到来,姚劲波笑道:“很多创业者,只不过因为他有BAT的背景,就估值很高。和之前简直是天壤之别。”
“环境确实一代比一代好。”张一鸣同意姚劲波的看法。而张一鸣也在节目中回忆了自己经历的坎坷。“因为各种原因,产品不能服务,或者方向受阻。”张一鸣说:“但是条件差、收入低,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对绝大部分创业者来说,本身起点就很低,没什么可失去的。”
以一个人为主的架构会让公司走得更稳
融资是大多数创业团队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设计团队架构,融资额度等等都是创业者们关心的话题。
姚劲波建议:“以一个人为主,另外两个人为辅的结构比较容易让公司走得稳。最好是50、20、10,再留一些给天使投资。”他提到最近看的《芈月传》中情节:“大王把王位默许给了公子荡,这是个很容易的决定,但事实上造成了后面很多的问题。这对于创业者的启示在于不要因为费劲或者碍于面子,草率决定,因为未来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
对此,张一鸣也建议不要把创业当做儿戏。“玩儿得好不代表工作配合得好。很多人把生活中的感性认知混淆在工作中,其实应该分开看。”
做“创业者”而不是“融资者”
但资本也不是万能的。根据亲身观察,两位嘉宾都发现了市场上一些创业者追逐资本的现象。
成功的规律却往往与资本的动向有所出入。张一鸣发现“移动互联网中跑得比较快的公司,它们在A、B轮融资的时候反而不好融。”
“这是有逻辑的。”姚劲波补充道:“恰恰因为你做的这个方向在那个阶段不被资本市场看好,所以帮你筛掉了很多对手。市场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其实不太受资本市场的影响。”
的确,对于面向投资者的创业者,其实更适合被称为“融资者”。他们需要转变思路,让自己的创业面向用户。如果说市场和用户是中轴线,那么投资者其实是围绕中轴线波动的。如果创业者只紧跟投资,那么很有可能在波峰波谷被带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