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成功把清末“女马云”演活了,她当年的做法,马化腾刘强东都在学
一个女子,自幼失去双亲,出嫁后又遭遇丈夫、公公的接连去世,还只活到41岁,她的人生该多惨啊?但在晚清时期,这样一个人,不但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是收拾好内心的悲痛,接过日薄西山的家族生意,闯荡成为当时的女首富。
这位奇女子就是近日收官的热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由孙俪饰演的 周莹 。
《那年花开月正圆》霸屏九月,取得了“双台收视率破2、东方卫视更是屡次破3、网络点击量突破106亿、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破63亿”的成绩。
“周莹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到20岁守寡、41岁去世……虽然观众都喜欢大团圆,但基于历史,我们不会给她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该剧尚未开播时,制片人赵毅在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后来,编剧苏晓苑也强调,最嫌弃玛丽苏的人设,她要讲的就是一个女性独立和女性成长的故事。
为了演好周莹的角色,孙俪还联系了认识有四五年的钉钉网友 马云 ,问自己能不能去湖畔大学旁听。马云问,你是认真的吗?孙俪说,当然是认真的。
经过面试,孙俪成为湖畔大学第一个旁听生。“在湖畔上课的感觉很好,受益匪浅。虽然课上讲的现代商业模式,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精神内核都是想通的,带着这种感觉,我最后演绎周莹这个角色还是蛮顺利的。别人问起我演的是什么角色,我说,‘就是清末的女马云啊’!”
孙俪觉得创业者很有魅力,“在湖畔几个月,我最受益的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热情和创造力”。她自己也做了一个分享二手闲置物品的网店,“自己填快递单包裹,忙到半夜,非常开心”,如果我不做演员的话,真的可能会开个小店。”
在剧中,周莹是一个有着浓厚江湖习气的女子,跟着养父舞枪弄棒打把式卖艺,后来被输光钱财的养父卖掉,逃跑时因缘际会来到了吴家,在家族矛盾和情感纷争里不断博弈,开启跌宕起伏的壮丽人生。
历史上真实的周莹,其传奇色彩丝毫不逊色于剧中。
1869年,周莹出生于陕西三原鲁桥镇孟店村。她的曾祖父周梅村,曾任清朝嘉庆年间的刑部员外郎(副司局级干部),经营盐业、窑业,是陕西当地巨商。可到了周莹出生的时候,由于同治初年陕西回民反清起义,周家家道中落,此前的17座豪门宅院也几乎被战乱烧毁殆尽,独留1座存世。
据史料记载,周莹幼时失去双亲,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虽然处境艰难,但周莹的曾孙女吴国华在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表示,周莹熟读诗书、善于算学。
当周家日薄西山时,吴家却如日中天。
吴聘的父亲吴蔚文(1830-1876)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盐业专卖,是与胡雪岩同一时代的红顶商人,曾任湖北候补道台(厅级干部)、山西宁武县知县、议叙布政使(省级干部)。此外,据泾阳籍作家庞曼向华商报介绍,吴聘曾任资政大夫,官至正二品,比他父亲还高一级。
据《泾阳县志》记载,周莹“年十六以兄嫂命归吴,成婚之夕,夫病沈(沉),逾十日亡。无子。”意思是周莹年幼就被指定了婚姻,16岁奉兄嫂之命出嫁,但丈夫重病缠身,成亲后不久便去世了,没有留下后代。
吴国华则辟谣道,吴家和周家是世交,周莹和吴聘结婚并非是为了通过婚庆“红鸾照命”,来冲散“白虎凶星”,使病人消灾免祸,逢凶化吉。吴聘娶了周莹3年后才去世。吴聘在世时,周莹便过继了中院两岁的侄儿吴玉成做儿子,改名叫怀先,字念昔,也就是她的爷爷。夫妻俩曾经有个女儿,但后来夭折了。后来由于思女心切,在吴怀先10岁时,周莹还收养了一个女儿,名叫秀翘。
无论如何,当时吴蔚文、吴聘都已去世,吴怀先年幼不懂世事,周莹便临危受命,成为实际掌权人。
在历史画像中,周莹眉目清秀、面容姣好,看起来恬淡而文静。谁能想到,这位二八年华的少女扛住了丈夫去世的打击,经历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动荡时局,用略显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家业的重担。
据吴国华介绍,当时吴家经营的商业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商号、店铺和资本。周莹知人善任、驾驭有方,让罗天增、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几十个多谋善断的能人围绕在她身边。再加上已有的原始资本,周莹坚持诚信经营,用以下的经营理念,使吴家重新兴旺起来:
思维超前,优待员工
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重振业绩不佳的商铺,周莹改革吴家的商业体系,让员工收入和店铺收益挂钩,推出类似现在的股权激励制度。例如,小伙计一年的工钱为20两银子,可以从柜上支10两用于生活,剩下的10两可以参股分红。可以想象,不少资金周转困难的店铺将因此获得额外的资金来源,渡过难关。吴国华曾说:“从那时开始,我们家的老管家,他的儿子、孙子就一直都在我家,都成了兄弟朋友。”
除此之外,周莹还实行“阳俸阴俸”制度。阳俸是指给对东家有过贡献,因年老或生病无法工作的职工,照常发薪直至身亡,类似于现代企业的员工病退及退休养老制度。阴俸制是指职工去世后,按其工龄长短发钱给其家属,类似于现代的企业抚恤金制度。
当时扬州“裕隆全”的掌柜被撤换,为了稳定人心,周莹把每个伙计的薪酬提高两成,增加年终奖。这样一来,员工的工资加上分红,在江南的薪酬算是一等一的。看来,周莹也认为只谈情怀不用金钱留人的企业都是耍流氓。
以丰补歉,掌握渠道
让周莹真正成为首富的,是她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当时吴家的产业里,棉花是主业,但棉花的产量靠天吃饭,常是“三丰一歉双平年”,丰收了价格就低;歉收了价格就高,棉花行和棉农的关系非常紧张。
一年秋天,棉花丰收,有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了棉农的不满,有些干脆不卖了。有鉴于此,周莹提出“以丰补歉”,在棉价低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棉农则在棉花稀缺、棉价高时以优惠的价格和稳定的货源回报给她。
就这样,周莹就垄断了整个棉花行业,不少西安棉花业以前的老大,为了能向客户供货,只能从周莹手中高价买走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又是只有周莹手中有货。仅仅用了7年时间,吴家产业就从每年进出3000来担棉花,一下子变成每年进出11万担,成为了关中地区的棉花买卖大户。
诚信经营,建立品牌
吴国华曾表示,听爷爷说,曾祖母对信誉特别看重,不光是对合作伙伴,对管家、对伙计、对四五千人的生意队伍都非常的真诚。安吴堡当地民间相传:周莹为了解基层情况,每月初一、十五与员工一起聚餐,但决不准酩酊大醉。
周莹言必行,行必果。比如之前商定好的棉花价格,她一定会遵守,不能让棉农亏了,也不能让商户失去信任,就算是口头协议,也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所以当时就流传一句话:“哪怕没有契约没有文书呢,只要当家的说了,就能信。”
在商业萧条的清末,周莹坚守秦商诚信经营的传统。卖粮食,她要亲自检查质量,动手拣杂挑沙过土;卖布,她亲自复尺,决不少客人一寸;卖茶叶亲自品尝新陈;千里贩粟却不加价。
就这样,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口碑,吴家的产业越做越大。
乐善好施,有家国情怀
清末社会动荡,流民遍野。周莹将大量土地无偿交给佃户耕种,鼓励他们种植棉花,再按市场价格收购;建造很多仓库储存佃户自愿捐赠的粮食,在受灾时用于救济灾民;还在村子里办义学,送孩子来上学不仅管饭,还发银子。吴国华表示,当时周莹的威望特别高,村里人都说:“寡妇婆咋说咱就咋弄。”
1900年,慈禧在西安避难。周莹向慈禧提供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向清政府进交30万两白银,同赴国难,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吴国华表示,其实向当时的政府交银子,家里是有不同意见的,爷爷当时支持变法,不支持向清政府捐钱。但太奶奶的家国观很朴素: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在周莹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吴家的生意版图越来越大。吴国华表示,吴家当时有四百万盐引,一张盐引可以运120斤盐,赚一两银子,因此盐业一年能赚400万两。还有布、棉花、药铺、钱庄、马帮(相当于现在的快递),生意范围遍布四川、湖北、上海、湖南、广东、西藏、新疆、内蒙等地方。
400万两是什么概念呢?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按照1石=180斤,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一两白银约值人民币180元。也就是说,吴家盐业的利润,一年有7.2亿元。
鼎盛时,吴家商业帝国的版图遍布全国,在全国拥有108家分号,民间甚至有一句话:“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
今人效法周莹
事实上,100多年前周莹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方面的诸多谋划,放到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苏宁的老板张近东同样用“以丰补歉”的招数笼络了空调厂家: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帮助生产,确保旺季获得价格优惠、货源稳定的厂商。这一招让苏宁打败了8家国营商场,张近东也说出这样一句名言:“掌握了渠道,就是掌握了财富。”
阳俸阴俸的机制则让人联想到腾讯。腾讯在去年推出了“死后福利”:腾讯过世员工的家属可以领员工原有工资半薪十年。如果该员工有孩子,每多一个孩子额度会有额外增加,每个孩子增加12个月薪。
和周莹每初一、十五,与员工一起聚餐的做法类似, 刘强东 也定期与公司内部员工聚餐唠嗑,增进感情。今年4月,京东还开办了自家的幼儿园,员工子女可以学费全免。
作为一个女子,周莹打破了当时“女子抛头露面乃大逆不道”的世俗偏见,打脸“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的陈腐论调。作为一个商人,周莹不仅把一个行将就木的商业大厦建成生机磅礴的商业帝国,更为商人——一个“重利轻别离”的身份,赢来社会的尊重,不得不让后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