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兵看万达和美国电视业
犹记得2016年1月, 万达集团 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100%全资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这也是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笔文化并购。
现在两年多过去了,中间发生了太多故事,有着太多波澜起伏,也有太多外界的猜测和解读。
事过境迁,沧海桑田。万达已经彻底转型,而传奇也经历了几轮人事的大变动。
我们在好莱坞偶遇了一位从传奇影业诞生初期就加入公司,并且刚离任不久的大佬级人物: Michael Grindon. 哈佛出身,索尼电视板块的总裁,来到传奇之后一肩挑起了传奇的电视剧业务条线,也是传奇原来的CEO和创始人Thomas Tull“三顾茅庐”从索尼挖到传奇的一名电视行业“老兵”。
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Michael终于答应了我们的采访要求,和我们娓娓道来他在传奇的经历和点点滴滴。
万达和传奇的关系:“或许远比你想得简单”
去年7月停牌至今,万达电影的重组进 程成 谜,外界也无从得知万达影视实际的营收和利润情况。万达电影重组的名单中,业绩不理想的传奇影业已经被剥离出去。去年底,万达对传奇影业的资产负债进行了修复,将债务转为股权,又新注资约7.5亿美元。
万达入主传奇在中国媒体看来应该是当年最轰动的新闻之一,但是对于传奇的影响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至少Michael是这么认为的。
“我记得万达和传奇是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谈的,基本当时就已经谈妥了,2016年初正式对外宣布,我并没有参与谈判,主要还是由公司创始人Thomas Tull在 操作 “,Michael点了一杯拿铁,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样的变化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当然,必须说明的是万达投资传奇的主要动机还是放在电影市场,对于电视的业务并没有太多染指,但是这对于我来说也算有影响。怎么说呢,来了新的投资人,投入大笔资金,这也意味着我们电视制作能够获得的预算也多了起来“。
Michael任内,传奇两部大制作的电视剧《巨塔杀机》The Looming Tower, 以及《殖民地》The Colony三季都是由他亲自操盘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万达的加盟似乎对于Michael的工作是一大利好。
“我们几个管理层之间自然也会谈到这样的变化,其实说老实话,万达的动机还是比较单纯的,就是想在内容端提升自己的水准以及国际竞争力,我觉得并不是像有些外界理解的那样是为了将资产转移到海外。“ Michael和许多美国人一样,说话开门见山。
“万达对于电影业务是很专注的,无论是在传奇还是国内,对于大制作的影片来说,无论是《魔兽》还是《长城》,如果没有万达这样的金主,都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万达的管理绝对有他们的一套,但是并不会事无巨细都管,他们主要还是会让我们自己放手去做自己的业务“。
“当然,我也知道,万达主体上还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娱乐产业当初还只是他们业务的一个分支;你们知道,万达在中国有很多影院,在美国也投资了AMC, 所以需要足够多的内容在自家的影院放映也是很自然的道理。宏观上来说,我们也知道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万达的影响,但是至少在我们这个层面,很多情况下大家都还是旁观者和局外人,传奇的业务不见得因此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Michael在采访中多次强调万达的投资是出于简单的电影业务扩张的动机,尽管如此,在我们与他探讨万达入主后传奇影业在业绩上的困难时,他也并没有回避。
“后来随着合作的推进以及项目的进展,确实人事上有了一些变动。Thomas Tull从CEO的位置上下来了。这应该算是很可惜的,毕竟我当初去到传奇,就是Thomas Tull的邀请。我觉得事过境迁可以说,中国很多媒体的猜测是不对的,Thomas是自己要辞职,然后去做其他的方向,万达一开始并不想让他下台。说实话,万达一开始之所以会投资传奇,也是很看好Thomas Tull的能力,没有和他之间的顺畅沟通,万达也不会投资传奇”。
2017年1月,曾经参与制作《蝙蝠侠》系列、《侏罗纪公园》等影片的传奇影业创始人兼CEO Thomas Tull (托马斯·图尔)宣布辞职,传奇影业CEO一职由万达集团副总裁高耀群暂时接任(后来也离职了)。四个月后,深度操盘《魔兽》《长城》的传奇东方影业CEO罗异也提出辞职。
“是的,确实有很多人都离职了。我个人你知道也在2个月前离职了,其实离职也没有太多什么外界猜测的因素。一来是我想换一个方向,看看新的机会和可能,二来确实原来在传奇的创始人和管理层离开了很多,包括Thomas Tull等人, 是他们的邀请我才从索尼离开来到传奇的,现在他们都走了,我觉得是时候把位置让给新的管理层去决定了。所以,我们的这些职位变化并不见得一定是和万达有关“。
“传奇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电视上的业务肯定还会加强,并不会就此停摆,现在他们已经在找新的电视部门的负责人了,所以我的离开并不会对传奇的业务带来多大影响”。
传奇影业出品的《环太平洋2》的成绩和第一部相差巨大,中国地区票房仅有5亿多,而且豆瓣评分仅5.8分,参与观众约8万人,观众的关注度和好感度相对第一部《环太平洋》明显下滑,这样差强人意的表现也得到了Michael的默认。
“传奇在我刚进去的时候各方面还是有创业企业的气息,这一路走来也不容易,现在公司已经成规模,很多事情就变得不是那么灵活。很可惜《环太平洋2》在中国表现一般,但是电影业务就是这样,如果做好了一两部,可能就够很多年的花销了,如果做不对,也就只能努力去做下一部。相比来说,电视的业务风险就低了很多,所以我这么多年下来承受的压力并不是最大的,电影部门的人的压力是最大的”。
美国电视行业发展的秘诀:“全球观众都爱看美剧“
说起电视行业,Michael绝对是美国业界还未退休的高管中经验最丰富的一位,能够和他比肩的电视人屈指可数。
“当初我80年代刚开始入行的时候,是在哥伦比亚,那个时候电视剧市场的竞争很少,国际市场的竞争就更少了。后来索尼和哥伦比亚合并了,合并之后索尼在市场上绝对是规模数一数二的。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在全球各地的播出网的数量上都是国际领先。当然,这样的领先也是伴随着世界各国电视业务的不断攀升,比如一开始英国一共只有4个电视台,现在大概已经拥有超过300家。在这个从少到多,从初始到成熟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市场都对美国的剧集敞开了大门,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子,比如中国,中国主流电视台是不允许在主要时间段播出美国电视剧的”。
从索尼跳槽到传奇,Michael等于是从一个铁饭碗跳到了一个新的创业企业。“传奇一开始只是一个创业公司,许多业务,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都是依靠创始人以及部分高管之前工作的资源带入的,后来发展很迅速,逐渐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企业。我进入传奇就是负责传奇电视业务在全球的发行业务。我在索尼有25年的职业生涯,并且因此积累了相当广泛的全球发行网络与内容资源,跳槽去传奇之后,之前的 关系网 还是能够继续,并且持续合作”。
传奇在许多中国人的眼中可能只有电影,但是Legendary Entertainment其实并非只有Pictures影业一部分,Thomas Tull在当初构建他的娱乐版块时也很看重电视的内容。
“为了扩张业务,我在全国主要的市场建立我们的办公室,并且雇佣当地的人员。我们在伦敦,首尔,北京等地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拉丁美洲地区的业务则是由我们的美国总部直接管理。所以我的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全球出差,在当地市场进行业务拓展并且与不同的人接触。传奇在全球市场不仅发布我们自己的内容,更会购买一些我们觉得不错的IP或者好的电视节目等”。
我们同Michael聊起了传奇近几年出品的一些电视剧,虽然这些剧集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但是在美国都是在最大的电视台以及流媒体上播出。
“《殖民地》Colony是我们的第一部剧集,并且在USA美国国家频道上播出,剧集播出之后就把网络放映权卖给了Netflix,因此我们也获得了海外的放映权。后来Netflix对我们这个IP也产生了兴趣。《殖民地》这部戏算是传奇电视剧业务的第一部作品,第三季之后也马上要在USA频道上续播了”。
“还有一部最近播出的叫《巨塔杀机》The Looming Tower, 这部戏我们是和Hulu合作的剧集,主题是和FBI以及911有关的。Hulu和Netflix不一样,暂时它的主要市场都在美国,这部戏在美国播出之后我们也在寻找国际的播放平台。在和Hulu签约合作之前其实我们也和Amazon谈判过。暂时和中国的平台方还没有完全谈拢,我们和腾讯以及优酷都在谈。”
对于中国的许多剧集来说,“走向海外”一直是常被人提起的,无论是华策,慈文这样的电视大户,还是新晋崛起的一些网剧的制作公司,都已经开始涉足在东南亚,甚至非洲,南美等地发行中国电视剧。这样的国际发行对于Michael来说可谓驾轻就熟,几十年满世界跑的经验让他对于电视剧的国际发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无论是在索尼,还是传奇,内容都是最主要的,好的内容可以卖出好价格,也会有更多的平台来竞争放映权,毕竟内容好坏决定了广告收入以及点击量这些数据。” Michael向我们介绍:“除了内容之外,国际发行工作中另外一个要素就是窗口期。在内容销售的不同窗口期我们都需要最大化我们的收入,无论是卖给电视台或者卖给网络平台。按照一般的规律,除非有前期投资已经买断版权的平台,一般都是先找付费用户平台,比如HBO或者Netflix, 然后是免费收视的频道,然后再是其他的采购方”。
据了解,世界主要的电视市场Michael都跑遍了,几乎没有他不曾出差过的国家。
“做国际销售,最主要的就是要了解当地的规矩,中国有中国的规矩,巴西有巴西的,英国有英国的,只要熟悉了这些规矩之后,其他的都不难解决。我一开始在索尼,做了二十多年,背后是庞大的剧集库以及资源,所以在全世界各地都很好办,大家都认索尼的品牌,后来去了传奇,因为是新的公司,所以全球市场并不是很熟悉,在合作上就会更谨慎。那我就需要多跑一下不同地区的市场,和买方重新建立新的互动机制,然后在这样的认知下再协商新的合作关系。”
无论是在传奇还是在索尼,Michael提及最多的就是美国电视剧在世界范围市场上的畅销。
“经过技术的一代代革新,先是有更多的有线电视频道冒了出来,然后网络的平台也开始迭代推出,这对于内容制作方来说是好事,说白了就是有更多的卖家参与到了采购中,而且美国的剧集在世界范围卖起来是很轻松的”。
流媒体出现后的电视市场:“有钱的金主越来越多”
2018年,美国三大OTT运营商Facebook、亚马逊、Netflix和谷歌(合称FANG)将占据新电视和视频营收三分之二的份额;在现在的国际电视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网络平台上的流媒体,他们的进入不仅改变了许多电影发行的旧规则,更是对电视剧的播映窗口带来了新变化,对此Michael有切身体会,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感受。
“内容的出品方和发行平台主要由投资来决定,在前期就投资的公司有优先放映权,如果不是前期就买断放映权,到拍摄阶段或者拍摄完成后我们会把优先放映权卖给出价最高的公司”。
“现在来说,很多平台都从最早的出钱买剧变成了自己出钱自制剧,亚马逊,Netflix以及Hulu都是这样。但是光有自制剧是远远不够,而且也不见得在财务上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所以这些网络流媒体平台的大部分预算还是用在买剧上,这样才能保持足够的内容供给”。
Michael微笑着告诉我们:“对于传奇来说,流媒体的出现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买家出现了,而且这些买家都很有钱,要么是有投资方,要么是上市公司,所以有钱之后他们会需要大量的内容来补充他们的节目库。因此,他们的出现也帮助我们在售价上获取了一定的增长,简单来说就是剧可以卖得更贵;当然,价格也是由相应的放映权来决定,首轮,此轮,时间长短都决定了价格因素。现在很多流媒体都在争夺首轮放映权,对此在我的立场上是很欢迎的”。
对于内容出品方来说,更多的买家出现,将使得销售变得更为多元化,无论是将不同的窗口期权限分包卖出,或者是在价格上进行适当的提升,似乎内容制作方的“钱途”因此变得更为通畅。
“因为有了更多的买家,所有也有了更多的窗口期和销售周期,这样我们的销售策略也变得不同以往。如果我们要卖给美国四大电视剧平台,包括HBO, Showtime, Starz或者Epix, 我们的独家放映权只能选取其中一家,如果是美国五大电视网,包括你们知道的ABC, NBC这些,有时候是可以协商和讨价还价的,不见得一定要独家。而其他的买方呢,就看他们要的是什么样的放映权了,是网络独家,还是二轮电视台放映,还是其他的,这些都可以协商。当然,我提过了,电视剧的品质和内容是关键,如果剧集不好,买家也会变少,价格不会高,如果收视率出来不好,之后就没有下一季了”。
Michael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剧集的质量以及出品团队的水准,看来无论买方市场如何变化,没有好的团队去出品好的内容,这一波的卖方红利也不是谁都能轻易收获的。
“当时我在索尼的团队很庞大,当时就大概有300多人在管电视业务,毕竟节目很多;传奇的团队比较小,但是因为生产的量也不大,所以平时并没有那么忙。我们在进入一个市场之前,最主要的就是对那个市场做研究,所以前期有很多时间精力都是放在对于某个市场的研究上,确认当地市场主要的玩家是哪些,然后就是要和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并取得互信。很多工作都是需要细致展开的,并不是说买方多了我们什么都可以唾手而得”。
最后,我们同Michael探讨了他的职业生涯发展,并试图了解他是如何从一个年轻的影迷成长为一个行业领袖的。
“我当初最主要会入这个行是来自于喜欢,喜欢电影,也爱看电视,我最早是在Home Box Office开始起家,后来就去了哥伦比亚,也就是后来的索尼。再后来就是传奇”。
对于许多在影视行业工作的人来说,Michael的许多经验或许有更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电视和电影都是有风险的,但是电视行业相对更安全一些。主要是电视拍摄是先有钱后拍摄,而电影则是恰恰相反的。电影的发行更复杂一些,上映时间,同期影片的质量都会影响到电影的销售情况,所以我觉得我能够进入电视行业是幸运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如果所在的公司实力不错,出品的项目质量有保证,一般都没有太大风险,尤其是美国电视剧,在世界各地的销售都有保证。所以我会觉得在电视剧公司是比较靠谱的,我也会劝那些进入媒体行业的人,多学习了解电视剧板块的业务和知识。当然电影的机会更多,一年有52周,每个周末都有许多新的电影上映,每个周末都是一次新的挑战,这样的情况是电视剧行业不具备的”。
传奇正在经历剧变,万达也在经历剧变,无论是人事上的,还是发展方向上的,或许两年多以来万达和传奇之间的恩怨情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几部类似《魔兽》《长城》这样的大作,更是许多身处其中的行业老兵对于现状的重新认知以及对于未来的重新规划。
“我还不清楚下一步要干嘛,有一些机会,但是还是要看合不合适。”Michael冲我们神秘一笑。
或许这就是行业最真实的一面,几年一个周期,新人加入,旧人离开,一段曾经的往事眼看着就要在这样的轮替中被人忘却;幸亏我们在现场,和Michael聊了一下这过去几年的心得和点点滴滴。最后,祝他一切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