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系,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创投黄埔军校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西面,是科技公司遍地的中关村。走在善缘街和海淀大街上,就像是置身于世界互联网的中心:微软、 新浪 、优酷、 搜狐 网络大厦、 爱奇艺 ……不是临街对望,就是隔墙而立。

  众多科技公司的包围中,有两幢不算是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却紧密相连的大楼格外显眼。在这两幢大楼的玻璃幕墙外,分别挂着一个相同的名字——「 新东方 」。

  《中国 合伙人 》曾经“再现”过新东 方刚 建立时的场景: 破旧的厂房里摆着课桌椅,挂着破旧的黑板,就是一群志在出国的学生夜以继日学英语的地方。

  实际情况比这还要再惨烈许多。 俞敏洪 创办“东 方大 学”( 新东方 前身)的时候,在中关村二小租了一间平房。第一天招生,他和妻子在门口摆了张破桌子和一条凳子,挂个小招牌……两个冲着牌子来看看的大学生瞧到这副模样,顿时心生“不会是骗钱吧”的怀疑。

   俞敏洪 动用三寸不烂之舌,让他们犹犹豫豫交了钱。干净的花名册上终于写上了两个名字。这让夫妻俩高兴极了,结果没过几分钟,他们又转回来把钱要了回去。

  今时不可同日而语。两幢 新东方 总部大楼醒目矗立在重重叠叠的高楼之中。20多年来, 新东方 成为国内各地出国留学生的人生中转站。它是中国最出名的英语培训机构,又不仅仅是一个学英语的地方。

  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新东方一直有大批高管和名师,默契的接连出走。 表象之外,是出走新东方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已经渐渐成了创业江湖中一枝奇秀。

细数中国互联网历史,他们的故事,就从当年新东方总裁胡敏挂印而去开始。

   - 1 -

加入新东方之前,28岁登上湘潭大学讲坛的胡敏只是一个穷教书匠。对他来说,买一台笔记本电脑都要考虑再三。正因如此,俞敏洪第一次给胡敏发工资的场景成了当时英语界的传奇:

在俞敏洪上地小区140平米的大房间里,老俞拿出一个黑色大塑料袋,对老胡说:“这是你的工资。”这可把胡敏吓了一大跳。不过从此,老胡也玩命教学作为报答。

  也许有几分夸张,但只要是俞敏洪看重的老师,就会叫到家里来发工资,以此激励他们的干劲。凭借英语“绝学”,胡敏很快在新东方站稳了脚跟。他开创的“学院派”,和俞敏洪的“励志派”、 江博 的“激情派”三足鼎立,后来 江博 离开,学院派一度做大到胡敏自己的教室根本不够用,只能借俞敏洪的教室来上课的地步。

  “胡雅思”之称号也在培训界中慢慢传开了,但胡敏教书,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理想。他看过太多人学的是“哑巴英语”,应试下快速提升的英语能力,出国后根本不管用……于是,2004年,已经成为校长的胡敏离开新东方,创办 新航道 英语培训学校,直接和新东方“对上了”。

   “对上了”,意味除了课程产品的竞争,商业上有太多相似之处。 其实,除了周怀军开办IT培训学校,包凡一和李笑来折腾教育咨询公司, 徐小平 和王强成为 天使投资人 之外,许多新东方管理者出走,还是创办培训机构,和新东方在模式上并无二致。

   那时候的新东方,俨然一个教育领域创业的范本,隐隐带着互联网那种高效、快速、可复制的气质。

  新东方里,各种各样的派系层出不穷。一个优秀老师研究出的派系教学方法,会通过录课程磁带传给更多老师学习、模仿。罗永浩的“老罗语录”,在 同为 新东方出身的 熊猫资本 创始 合伙人 李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都是新东方老师用剩下的。”

新东方的课程开发也像是内部孵化项目,要经历从0到1的孵化过程,做得好的老师,甚至可以晋升为管理层。因此,新东方还被喻为“雅思、托福、GRE考试的福特式生产线”。

此外,各地新东方的创办,都照搬北京新东方的商业模式。给你30万人民币,你就像颗种子落定某个城市生根发芽,从办班、招生、收费的流程,有什么宣传技巧和卖点统统可以套用……

  这一套体系,正是当年新东方能在各个城市快速拓展的诀窍所在。 而粗暴的开拓模式,恰好培养出了一批经验老道的“创业胚子”。

拿着30万直奔武汉创办新东方学校,又担任过新东方执行总裁的陈向东就是其中之一。1999年底加入新东方的陈向东,见证了新东方从一两百人发展到三万人的过程,是俞敏洪的老部下,但和胡敏一样,他在新东方工作13年后,选择了离开。

“如果你有5000万美元,是否会选择不一样的人生?”2012年底,哈佛商学院真诚领导力的课程上,这一个问题改变了陈向东人生的发展方向。彼时的互联网教育风生水起,他开始问自己,从一名讲师到执行总裁,现在还有放下这一切的勇气吗?

  这个问题陈向东思考了足足一年。到2014年初,他下定决心,出走新东方。半年之后,一个找老师的平台“ 跟谁学 ”上线了。

与陈向东同年或更早离职,做线上教育的还有很多:

  • 2011年,创建新东方北美VIP部门的马骏和总裁助理许建军共同创办了“小马过河国际教育”社区;

  • 2011年,新东方副总裁兼长春新东方学校校长刘畅,联合创办了“ 一起作业 网”;

  • 2013年,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助理、留留学网创办人韦晓亮离职,与新东方名师翟少成创建“极智批改网”;

  • 2014年,新 东方集团 助理副总裁邓弘、子公司乐词CEO祖腾离职创办“ 好学网 ”;

  • 2014年,新东方北京学校校长沙云龙离职,创办朴新教育;

    ……

   “新东方系”要么做新东方没做完的事,要么干脆做新东方没有做的事,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半壁江山,都握在他们的手里。

   - 2 -

新东方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发掘了我的潜力和自信心,完全解放了天性,扩宽了人的边界。

回忆起在新东方的日子,李论印象颇深。当初,大三的他考了满分GRE,就被俞敏洪拉去,做起最早一批教GRE、GMAT的老师。

  早期的新东方中,更有不少“奇人异士”。死磕GRE、三次试讲才进入新东方的罗永浩;装成“睡在老俞上铺的回国兄弟”、顺利要到电话进了新东方的宋昊;被称作“耶鲁匕首”的钱永强…… 还有一点,他们都不是英语科班出身。

英语水平高算不上什么,在新东方不以学历分高低,学生的打分说了算。当年的北大英语系硕士,后来成为北京新东方校长助理何刚也有第一次讲课被“赶”下台的经历。

  那几年,你站在中关村二小的教室外,时常能听到里面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口若滔滔悬河,激情与幽默四溢,很多老师都为自己的个性找到了释放出口。 人人都是演说家,而不甘于现状,乐于冒险,又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特征。

大约在2002年左右,当时任新东方教育在线CEO的钱永强,用20万人民币投了 空中网 。2004年 空中网 上市,钱永强的20万变成了好几千万。这让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的徐小平“撕心裂肺”、“羡慕嫉妒恨”。那会儿他有句玩笑式的口头禅——“这狗日的,赚太多钱了。”

  几年后,徐小平和王强成立 真格基金 。一开始,他们设想投资国外留学归来的学生,新东方是为他们出国搭建桥梁,那他俩就为回来的学生们搭一条走向成功的“彩虹”。

作为投资人,徐小平和王强都喜欢带着情怀去对待创业者,有一种只看人不看项目的“盲爱”:

  • “把所有不利于创始人的条目全都扔掉,清算条款也都不要,投资意向书直减到两页。这还引起华尔街和硅谷的敬佩,因为他们不敢做。”

  • “当创业者离开办公室时就忘掉他,除非他需要帮助,而且任何事任何层次上的帮助都能无条件帮助。”

   真格基金 5年投资了近400个项目,其中天使轮占到75%。王强在链大会上说,“ 未来的VC,一定要撕掉傲慢的面纱,和创始人同呼吸共命运。

   “新东方系”做投资,就是在重新创一次业。

  “我觉得做互联网投资,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最新鲜的事物。可回过头来看,投资人好像活得很传统。”创立 熊猫资本 的李论,放弃了此前就要大丰收的项目回报,只是想要在投资这个行业中“自己革自己的命”。

  而担任过新东方多个高级主管职位的李丰,也在新东方上市后离开,进入了投资领域。曾是最年轻的 IDG 合伙人,他一转身创建峰瑞资本。降低LP门槛,优化退出机制,他觉得,“改变一些做法会带来更多机会。”

  新东方的高管离职似乎成了一种惯性。 有人将高管离职潮称为新东方最大的“危机”,但俞敏洪倒是越来越淡定了。 甚至,“俞老师”也要转身成为投资界的“洪哥”。

在新东方2015财年工作部署大会上,俞敏洪设想要把新东方变成创业平台型公司,离职的新东方人所创办的公司,他愿意在合适的时间点,通过投资、注资、收购等方式将其纳入新东方的教育生态圈。

   “和俞老师那么多年一块并肩战斗,我离开的非常不容易。后来我觉得他非常的懂我,觉得我有另外一个梦想,如果我能做的好,俞老师应该也有更大的骄傲。” 陈向东在创办 跟谁学 之前,曾发表过这样的感想。

正如通用电气为世界500强企业输送了无数优秀的CEO一样,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黄埔军校,这未尝不是新东方的另一种成功。

随意打赏

新东方互联网互联网创投圈互联网创投创投中国黄埔军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