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知乎:谁扯下精英社区遮羞布?内容变现会步豆瓣后尘吗?
带着“高端知识分享社区”光环而生的知乎,用6年时间收获了许多赞美,也引来重重争议。
今年1月12日,知乎宣布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由 今日资本 领投、腾讯、搜狗 创新工场 等跟投,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此轮融资让知乎迈入独角兽行列,很多人从知乎看到了“内容创业的春天”。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3月3日,知乎官方账号称封禁了几个伪造身份的ID,其中,“海贼-王路飞”一人分饰200多个角色,走红网络。这一事件让质疑如潮水般涌来,知乎果断的封禁被评为“看到了态度,也揭开了尴尬”。
一向标榜“高质量问答社区”的知乎,被质疑走向伪高端和娱乐化。一时间,“上知乎与人分享你刚编的故事”成为热门段子。
耕耘6年,还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的知乎,正在经历着怎样的阵痛与尴尬?知乎能经营好知识变现这门生意吗?未来会走向 何方 ?
遮羞布被扯下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一如1997年《纽约客》杂志的这个漫画标题,在知乎,没人知道你是真正的大V、女神,抑或是高中未毕业的工人……
3月3日,知乎官方账号发表《知乎小管家工作笔记:我们封禁了几个伪造身份的账号》,文中最后一个案例提到互联网红人“海贼-王路飞”。
▲海贼-王路飞的知乎个人主页。
事情缘起于“海贼-王路飞”一人分饰244个角色,在知乎回答了244个问题。他的身份包括:吸毒8年的瘾君子、职业代驾、民警、渔夫、被小人所害的公司老板、曾经因见义勇为而被打成十级伤残、有8000万存款的裸贷受害者……由于每一个角色都非常投入,演绎得十分逼真与精彩,“海贼-王路飞”成为知乎平台红火的大V、互联网江湖的红人。
在知乎终于找到这位潜藏已久的“故事大王”,以“伪造身份”为由将其封禁后,知乎对于伪造身份、恶意营销、低质量问答等行为进行坚决打击的态度令人激赏,但此举也揭开了遮羞布,即知乎不再是原来那个高质量的知识社区了。
知乎官方账号透露,知乎小管家仅在过去半年已经累计处理近130万条恶意营销内容,封禁20多万个违规账号。然而, 知乎重度玩家林瑶还是如此评价:“最近Bug越来越少了,用户越来越傻逼,帖子越来越水。”
在标榜高质量、真实问答的知乎平台,编造的低质量内容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生存空间。
▲微博大V@性感玉米在微博发起朗读知乎“造谣言论”活动,图为梁欢接力,但未引来更多人参与。
一位知乎用户指出:“如果他的回答里用的不是第一人称,而是用‘我一朋友’,‘我一哥们’,‘我一长辈’之类的第三人称,还会被封号吗?”海贼-王路飞完全可以利用知乎的规则继续在平台混得如鱼得水。因此,即使行骗技巧拙劣、回答戏谑段子化,一向标榜自己是知识精英的用户们也没能识别。
海贼-王路飞可谓扒下了穿在知乎和知乎用户身上的“皇帝的新装”。
知识社区变形
一向标榜做严肃知识社区论坛的知乎,似乎早已上演变形记。
2010年12月,知乎网站上线,用户通过邀请制注册。“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沙漠里建造绿洲,我们不断从自己的圈子里邀请那些最具有分享精神和专业知识的朋友加入知乎。”知乎创始人 周源 这样描述知乎的拓荒历程,“知乎最早 200 位用户,首批绿洲建造者中既有像 李开复 、王兴、 王小川 、 徐小平 和 马化腾 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也有一批你可能没有听过名字,但在各自专业领域相当优秀,无法忍受当时互联网上糟糕和不负责任的精神食粮的开拓者。”
▲知乎创始人周源。
知乎的这批绿洲建造者,在前40天生产了 8000 个问题和 2 万个回答,为社区奠定了基调,塑造出知乎理想的样子。作为优质的知识社区,知乎成立3个月后就获得李开复的投资,1年后又获得来自 启明创投 的千万美元A轮融资。
随着一次次融资与知乎影响力增强,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1年时间,注册用户由40万攀升至400万,用一位知乎用户的话来概括,“知乎处在鄙视链最顶端的地方。”那时,知乎还是“逼格”的代名词。
“知乎是一个皇城下的小酒馆,以前有很多名流喜欢这儿的清净,来这儿喝酒。三教九流最顶尖的那批人,经常在这儿聊天吹牛逼。可生意要做啊,不能只做这10%人的生意,于是知乎办起了活动,拉了皇城一半的人进来。”知乎重度用户林浩如是评价平台此后的发展。
▲知乎开放注册前后,“知乎”词条百度指数对比。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6年5月,知乎已拥有5000 万注册用户,平均日活跃用户量达1300 万。根据36氪的数据,到2017年1月,注册用户达到6500万。越来越多用户涌入,帮助知乎书写了很好的融资故事,但也让知乎的逼格在慢慢消失。
伴随着大规模用户出现的,是“有一个很污的女朋友是怎样的体验?”、“如何评价XX?”等低质量问答充斥着知乎平台,匿名用户时常进行人身攻击, “知乎女神”童瑶等编造经历的骗子层出不穷。
“质量变低、谎造经历等都是知乎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林浩认为,“得看它(知乎)能不能把握一个平衡,如果因为这个社区进入了太多质量不好的(辱骂、抖机灵……)而导致高质量的人员出走,它会慢慢变成微博这样的泛大众社区。”
但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在中国想做严肃的传播知识的网站几乎不可能,知乎的定位本身就很尴尬。
6年内,知乎赖以生存的基石似乎逐渐瓦解,从“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转到“和世界分享你编造的谣言、和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和世界分享你匿名攻击的大肆报复”。
尴尬的变现之旅
不管怎样,拥有庞大用户量的知乎一直在积极尝试内容变现,主要的手段包括广告、电子书、值乎和知乎Live。
2015年,知乎开始逐步尝试商业化。当年3月,尝试在知乎日报植入原生广告,第一个广告主是英特尔。每日推荐内容的最后一条,使用“这里是广告·我们来聊聊你这辈子用过的那些电脑”等符合知乎气质的标题。
关于变现效果,周源曾语焉不详地告诉《 第一财经 周刊》:“两个季度的时间,大概几千万的收入。”
到2016年,知乎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次次出击,但与其用户规模和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相比,目前的变现成果还比较尴尬。
▲从知乎产品结构看,知乎问答是核心。
2016年愚人节清晨,知乎推出“值乎”付费产品,模式与之前引爆朋友圈的分答类似,用户付费向认证大V提问,其他人必须付费才能看到,付费后觉得 满意 钱就归作者,不满意钱就归知乎官方。
这款产品推出不久,竞争对手分答就刷爆了朋友圈,盖过了值乎的声势。虽然周源在宣传片中表示“值乎”的目标是要做到月流水20亿人民币,但是现在《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 打开值乎入口,发现很多问题下,收听量只有个位数,知乎方面现在已经鲜少提及这款产品。
2016年5月14日上线的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知乎Live,是知乎用心打造的付费项目,由周源直接负责。据36氪1月12日报道,知乎Live自2016年5月14日推出至今,已举办超过1500场,737位主讲人平均时薪达10980元,单场参与人数最多为12万人。今年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姿在知乎Live 进行的名为《特朗普上台,中国该往何处去》的分享,获得34万元的单场最高收入。
至于总收入和举办一场Live的成本,知乎官方一直没有公布数据。用户名为“驰赢徐虎”的知乎用户透露, 目前阶段举办一场Live,收入全部由主讲人获得,知乎方面不收钱。
利用知乎品牌做的知乎日报和读读日报迟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之后知乎推出类似豆瓣阅读的知乎书店,变现成果未知。但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变现依靠)用户掏钱,散、少、成本高,收钱成本可能大于收到的钱。”
“这种内容+SNS的玩法,没见到过有玩得特别出彩的,(知乎)因为每个都赚不多,所以才会全面撒网。知识和内容并不是刚需,所以就很难(变现)。”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告诉《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
一位金融行业从业者透露,知乎正在进行金融方面的布局。上述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猜测,“这和 世纪佳缘 、百合玩金融布局差不多,就是因为收入压力,应该不会是主营业务。”
该行业人士表示,知乎往前走,应该可以找到更合适的方式来变现,找不到就会变成下一个豆瓣。豆瓣社区先后试水电商,推出线上购票业务,豆瓣音乐付费版FMPro,以及电子书等业务,但基本上都折戟沉沙。
《无冕财经》曾试图就相关问题向知乎求证,但截至发稿,并未联系上知乎相关负责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