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日本,再去美国:数据创业团队PTMind为何不愿做国内市场? |PingWest
先去日本,再去美国:数据创业团队PTMind为何不愿做国内市场?
- 肖旭 发布在 Demo Wall
- 分享 0 条评论
如果可以直接的说,PTMind(铂金智慧)就是PingWest期待的那一类团队。
他们是一个大陆的团队,却选择率先进军日本市场,在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现在开始计划进入美国;他们做的是“数据”的生意,因而整个团队风格也都强调技术和数据驱动;他们一方面Dream Big,另一方面,又在积极商业化,并不一味圈用户。
这也许和他们的CEO郑远有关系。已经在日本待了8年的郑远大学主修的就是经济,他说他坚信经济社会流淌的血液是信息,而信息最有价值的是数据,所以他在北京组建团队,推出了数据分析平台PTMind,并把相对成熟的日本当成了首站,然后瞄准了美国,因为他认为:“要想得到国际的尊重,就要做全球化的公司。”
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看来,郑远的想法是对的,PTMind已经在日本逐步打开了市场,他们有了数百个企业客户,虽然还未盈利,但收入已经不错。他告诉PingWest,目前数据分析市场的一个瓶颈就在于,产品都设计太复杂太专业,这让不是很懂数据的人,很难使用。所以他们一直尝试的就是,把数据分析的产品做得平民化、直观化、简单化,“让用户觉得自由”。
PTMind做的事并不新奇,是一个跨终端的Web数据统计和分析平台,但是交互和产品设计却足够让人眼前一亮:不再需要繁杂的设定和插件,只需要对模块进行自定义安排,你就可以看到实时的数据追踪和分析,还能根据用户点击和注意力等数据形成直观的热图。
PTMind的后台很简洁漂亮,不熟悉数据分析工具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所有收集到的数据都用很图表或数字展示,由于是所见即所得模式,用户还可以在当前页面上进行拖动、编辑等操作,即使是想要把数据细分过滤整理,也只需通过几个点击就可以实现。
为了让用户能够“自由使用”,PTMind还把数据给模块化,提供25种数据的自由组合,用户可以自主对仪表板进行设定。比如PC端和移动端的数据就可以组合分析,还可以自行设置数据类型,比如特定页面的转化率等。
PTMind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可视化热图(体验链接),这其实也是他们团队最先推出的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点击、停留或下拉等操作记录,把用户行为用热图实时表现。
“当我们要把数据传达给非运营人员,比如网页设计师的时候,靠讲的话很难讲明白,但是一张热图,就一目了然了。”郑远说,“热图可以让数据更简单运营,更平民化,而且定价比较便宜,比较容易普及。”
“数据自由化”理念在热图这个产品中体现得很清晰。用户可以生成 25个指标,对数据进行比较或自由组合,尤其是跨终端的Web页数据监测,更是花了不少时间积累。郑远说,比如整理整个移动页面的结构,PTMind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在做。
相比PC端,移动端的热图是比较复杂的,它需要采用用户真正的行为数据,排除触摸滚动等无意识行为;而且手机页面很长,多少用户会看到哪些程度、采集页面的哪些像素,都需要通过后台做计算。
另外一方面,除了准确,还要强调“实时”。比如说,前端有用户进行操作,那么数据便会马上反馈出来。 这个功能让PTmind自己也获益不少。比如说,有一次他们做在线推广,发布了一个产品页面,从后台发现来自移动端的流量很大,于是他们马上让技术做了一个移动页面来适配。
PTMind的产品在日本是按照流量收费的,而且价格“并不低”,但是他们的客户的付费意愿都很强。郑远说,选择日本市场的一个原因就是,那边市场很成熟,而且对于数据很重视,不像国内,尽管“数据”概念炒得火热,但是真正愿意去运用的很少。
郑远说,他们只在社会化网络上做了一个宣传,一下午就来了几百家客户,现在排队申请试用的还有1000多。
“我们一半的客户是上市公司,以广告主为主,他们会用来监测广告效果,还有电商、招聘网站和企业等。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即使是不懂这些的人,用我们的产品也毫无压力。比如,我们可以为他们把来自雅虎的客户单列出来,分析出购买成功和没成功的用户的区别,分析他们的行为等。”
郑远还分享了客户在用他们的产品时的一些发现。比如,一家日本时尚电商网站,刚开始把下载按钮放在页面底部,但是根据他们的统计,最终只有16%的人会看到这个按钮,所以他们建议这家网站把下载按钮移到上端,下载率l立刻增加到34%;还有个人才招聘网站,在页面上放了张图片,结果查看热图,发现有很多用户会习惯性去点击,所以他们就在图片上加上了链接,以跳转到更详细的介绍和联系方式,完成了闭环。此外,按照他们的数据,把导航栏放在Banner下面,其实更方便用户点击。
PTMind下一个打算进入的市场是美国。为什么不杀回中国?他犹豫了一下,说,国内现在不成熟,更多公司认为是数据分析是重要而非紧急的事,所以宁愿去买流量,也不愿自我改进。而且,在公司成立之前,郑远和他的成员都被国内某个大型互联网公司坑了一把,所以他们对国内的竞争环境丧失了信任感。但是对于这件事,他不愿意细说。
事实上,PTMind也有在国内开展业务的计划,但是由于上述原因,他们更显得谨慎了。“在国内我们会以提供服务为主,不会像在国外一样卖工具,而是点对点的服务。而且不会很自由地注册,如果真要用的话,还是可以联系到我们。”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PTMind显然已经是一家国际公司了。他们在日本的办公室已经有了本地员工,也曾数次接受被日本科技媒体报道;在和PingWest聊完没几天,韩国一家媒体也找上了他们;而现在,他们正在筹备自己的美国办公室。郑远说,他们在宣传的时候,一直都是强调自己是家中国公司——也许中国互联网要走向全球,靠的真的不是微信,而是这些年轻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