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糅Zaker、Pocket、Flipboard和Evernote功能,品读特有的价值何在? |PingWest中文网
杂糅Zaker、Pocket、Flipboard和Evernote功能,品读特有的价值何在?
- 2014-07-25 13:28:19 来源: PingWest 作者:方荼 方荼 发布在 Demo Wall
- 分享 0
作为一枚网站编辑,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与无数信息打交道:接收资讯、阅读有价值的内容、转发给朋友或是分享到社交网络上,再把挑选后的内容保存下来当作日后的参考资料。我也因此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信息管理流程,这其中的每一环节由不同的工具承担——信息的获取依赖微博、微信朋友圈、新闻客户端和RSS阅读器,Pocket用来稍后阅读,Evernote则是我存放这些信息的“个人图书馆”。
每一天,互联网上的海量资讯就是这样被我一层层筛选最后沉淀下来的。这种信息获取和管理的方式用得久了也就不觉得麻烦,我甚至已经对这种横跨N个平台的信息传送方式习以为常了。它们不就是应该各司其职吗?
阅读平台“品读”的创始人徐屾屾想要把这几件事融合到一块儿。当我第一次试用品读的时候,脑袋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货不就是Zaker、Pocket和Evernote的合体么?而且,它的内容分享模式也像极了让你“自建杂志”的Flipboard。
你打开品读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品读的产品分为三个维度:文章条目、笔记本、用户。必须先介绍“笔记本”,这是整个产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你可以把它看作围绕同一主题的“合集”,这里的主题可以是“PingWest”(那么其中包含的内容将会是PingWest的所有文章),也可以是“美食”(那么其中则都是关于美食的文章)。其中,媒体主题的笔记本可以在品读提供的“精选”板块中订阅,这是其它阅读类APP都会提供的功能;而其它主题的笔记本则来自于用户的创建——比如,我可以自行建立一个叫做“iPhone”的笔记本,把所有看到的关于iPhone的文章都丢进去,然后分享给品读平台上的用户,甚至分享到微博和微信等其它社交平台上。用户可以订阅这些不同主题的笔记本,像一个阅读类APP那样使用。
(目前,品读只跟一部分媒体进行了沟通获得了抓取内容的许可,如果媒体发现自己的内容未经许可被抓取到了品读中,可以联系品读解决问题。)
PingWest曾经报道过“让每个人都是主编”的Flipboard,品读在这一层面与Flipboard的模式十分相似。而且,品读也同样支持微博内容的展示:只要用户通过微博账号登录,那么他的订阅里就会出现他在微博上关注的内容。
徐屾屾告诉PingWest,品读的内容推荐机制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是“交叉推荐”,即如果系统发现两个用户订阅的笔记本和文章重合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把他们互相之间没有订阅的那些部分推荐给对方;二是对于有着大量订阅和阅读的笔记本,系统会推荐到“精选”板块中,还会偷偷塞进用户的“订阅”中;三是针对利用微博账号登录的用户的,系统会根据微博上的关注、粉丝和内容分析用户的口味来推荐他可能喜欢的本子和用户。
以上是Zaker和Flipboard模式的阅读平台的部分。接下来就是类Pocket的稍后阅读功能了。针对单篇文章的收藏在品读里叫做“收集”,你可以把在品读平台上看到的文章放到这个模块里稍后阅读,也可以利用官方提供的浏览器插件把在浏览网页时看到的文章放进去,还可以通过发送邮件到某个地址的方式添加项目——这与Pocket、Instapaper等稍后阅读工具的收集和阅读方式如出一辙。Pocket中提供了“标签”功能对文章进行归类,而品读中则利用了现有的“笔记本”系统来实现分类。徐屾屾告诉PingWest,他们正在尝试与Pocket进行打通,把标签作为一个笔记本导入进品读。更重要的是它对内容推荐的帮助:这种站外收集方式会让系统获取用户新的阅读兴趣点,用于优化品读内部的内容推荐。
为什么说它还包含Evernote的元素呢?不仅仅是因为“笔记本”这个概念的使用,还在于用户可以自己撰写内容。也就是说,你可以自己写文章放到某个笔记本里,与从网络上摘录的文章放到一起,这显然与大部分人使用Evernote的方式相似。而且,用户对笔记本是有自主权的——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收集的内容被他人看到并进行传播,可以设置笔记本属性为不公开,作私人知识管理之用。
归根结底,品读想要做的是整合资讯从获取到沉淀的流动过程,以及建立起用户分享个人阅读品味的机制。“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没卖出去呢?只剩下人的品味了。让别人来推荐他的阅读内容,那么他原有的品味、知识层次,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徐屾屾说。
- 币付宝
- 币行支付
方荼 colin@pingwest.com
不学有术,写字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