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摄陈冠希?听VICE中国导演说
曾经喜欢将别人摄入镜头的人,如今身现在了别人的镜头之中。三天以来,一部由VICE中国出品,以陈冠希为主人公的连载纪录片爆炸式的传遍全网。这部片子的导演和制片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讲述了他是如何拍摄这个全中国最没有隐私的明星、艺术家,和商人。
Billy Starman,VICE中国制片、导演。
P:PingWest品玩
S:Billy Starman
P:为什么是陈冠希?事隔多年后再将这个被符号化的人物再现出来,你们内部有什么论争与思考?
S:陈冠希早就该有人拍纪录片了,你说是吗?知名度高、有争议性是主流媒体对他的理解,在我们的理解里,这个人经历过年少得志、一夜陨落、卷土重来,这就已经是伟大故事的必备因素了吧。几亿个人看过他的照片,他可能是中国最没隐私的一个人,也是大众语境中最被过度消费和调侃的一个人。一定程度上他重新定义了“拍照”这件事:拍陈冠希,和陈冠希合影,跟其他明星完全不一样,对吧?
P:拍摄这部纪录片一共花了多长时间?后期剪辑制作花了多长时间?
S:这个选题是VICE中国独立策划和操作的,拍摄过程中VICE美国和日本办公室也帮了些忙。制作团队很紧凑,制片/导演一个人,摄像一个人,每个拍摄地点有一位本地制片助理的协助。后期剪辑也是我们独立完成。从最早立项到成片上线一共花了8个月吧。
P:拍摄这部片子的成本预算是多少?最终开销多少?
S:金额相对大制作来说少得不值一提。我们会把时间更多的花在和拍摄对象相处,把有想法的人送去该去的地方,以及拍摄真正有 吸引力的片段。欢迎金主们找我们合作,把钱花在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上。
P:在这部片子的制作过程中,VICE中美团队是如何分工协调的?有何经验可以分享?
S:在VICE工作最好的一点就是,不管你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工作,都可以找到本地的VICE人来帮助你。我们在全球有几千个同事,还有数以万计的 创作者可以合作,通常我们会找到 拍摄地的办公室或联系人,用他们的当地知识帮我们解决一些制片上的问题。其他国家的VICE团队来中国,我们也是这么帮助他们的。
P:在最开始,你们是如何接触陈冠希并协调沟通的?
S:找到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对我们来说不难,何况是冠希这样的名人。第一次在上海见他跟他说了我们的想法,当时就同意了,没有任何麻烦。
P:陈冠希有哪些配合与抗拒?
S:在拍摄期间EDC从未看过我们的素材,也没提过任何要求,就是他去做什么就带上我们一起,有些场景拿不到拍摄许可(比如看电影)就没有拍了。我们接触过很多拍摄对象,歌手球员普通人,通常大家对纪录片的拍摄方式还是有反应的,陈冠希是最放松的一个。出片后他帮我们校对了一下字幕。
P:当最终的采访拍摄结束后,你们觉得陈冠希在你们的镜头前表现出的真实度有多少?
S:我们怎么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 怎么觉得:不管是对陈冠希的理解,还是对自己的理解。VICE向外传达的,是全新的制作内容的方式,以及提供给观众来自多种视角的思考空间。
P:你们希望如何引导用户去看待这个人?
S:看完本片,喜欢他的人会更喜欢他,不喜欢的人也有了更多不喜欢他的理由。VICE作为制片方,初衷并不是要引导观众改变任何看法,而是给大家提供另外一种接受信息的选择,不同立场不同层面的观众会在片子里看到不同的信息,受到不一样的启发。每个观众看完如果都会想一想,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P:有哪些被迫剪辑掉、或不得不放弃的有趣片段和画面?
S:有一些很好的素材各种原因没有被剪到成片里,以后可能会有个导演剪辑版本。
P:这次片子的爆炸式传播是否符合VICE的预期?你们总结出有哪些可以付出今后内容制作的经验收获?
S:如果这部片子会为 VICE 在中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那是我们乐意看到的事情之一。但这既不是做这部片子的初衷,也不是唯一的目标。VICE 在全球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作为 VICE 中国,一方面将这种体系本地化并介绍给中国观众,另一方面也希望让世界通过 VICE 的体系,看到真正中国的年轻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