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60万圆“钢铁侠”的梦,值得吗?
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10年度50大发明的马丁喷射背包,昨天在深圳(也是中国)首飞。
这款飞行背包如今在 京东商城 上有售,售价 ¥1600000.00 ,没有看错,是160万人民币。从售价可看出,这是定位于专业级与奢侈消费的产品。无论电影还是现实,要想成为“钢铁侠”,前提是得有钱。
就在上月的迪拜航展上,迪拜消防部门签下20个飞行包跟2个飞行包训练机的订单(每个背包的协议价为25万美元,比起去年15万美元的售价,涨了10万),协议包括有人版与无人版的装备、飞行模拟器、相关的软硬件支持以及飞行员与工程师的培训。
在几天前的香港创客节,我见到了马丁公司的现任总裁Peter Coker。他在会上介绍,最新一代Prototype 12马丁飞行包搭载了四缸2.0L汽油引擎(动力相当于一部雅阁小汽车),主体结构采用碳纤维与铝合金以降低重量,飞行器空重200公斤,可携带燃料45公斤,载重120公斤,可飞行时间30-45分钟,理论飞行极速为74公里每小时,配备超低高度弹射功能等。
就我昨天在试飞现场的感受,飞行包的使用还有诸多限制。首先是预热,飞行包引擎必须经过长达8分钟的预热,才能正常起飞,(或许为演示或场地限制的缘故)飞行演示只持续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
随后,飞行包降落。曾在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服役13年、马丁公司的飞行运营总监、也是担任本场试飞的飞行员Micheal Reed走出机器,很潇洒的秀了一句汉语:“(有了飞行包),每个人都能飞!”
接着,场上的工作人员开始更换无人操作套件。同时我看到有机组人员拿出便携油桶跟漏斗,疑似在给飞行包补充燃料。在经过将近50分钟的换装,无人版的飞行包再度升空(差点忘了,引擎还是需要预热的)。
可看到,人员配备为一名负责遥控操作的机师,一名头戴可视设备的“观察员”。现场主持人介绍,自主版飞行包主要用于紧急救援场景,机师可远程操控背包飞至常人难以达到的地方,搭救被困人员。
马丁飞行器公司(Martin Aircraft)成立于1998年,前身是创始人格伦•马丁(Glenn Martin)1981年在新西兰的丹尼丁创立的马丁喷射包公司(Martin Jetpack)。
2014年12月,深圳光启科学宣布将陆续投资约5000万澳币(约2.37亿元),收购公司52%的股权,最终实现对新西兰马丁公司的控股。
2015 年 2 月 24 日马丁航空公司透过澳洲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募得将近 6.6 亿台币。
昨天在看台上,坐在我身后有一对中年母女。当看到介绍新西兰马丁公司的暖场视频时,母亲表示疑惑,这不是难道深圳光启的飞行器?女儿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向母亲解释清楚,光启如何通过投资控股买下了这家公司。“原来光启这么NB,”这位母亲感慨道。
光启科学董事长刘作鹏曾表示,“光启接手马丁飞行包后,对其进行了彻底的重组和战略调整,安全和载重是优先级考量的因素,并将推出专业级和消费级飞行包,发展空间旅游服务。”
为了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光启钢铁侠俱乐部昨天正式成立。深圳爱飞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津的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浙江绍兴的安防城控股有限公司、福建自贸实验区厦门片区瑞亚飞客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批俱乐部成员,共达成涉及100台飞行包和20台飞行包训练机的采购协议。
鉴于我国目前的空域以及民航监管现状,光启科学的工作人员在香港创客节上告诉我,首批在中国发售的飞行包主要面向消防、护林等专业部门或单位。
Peter Coker在此前接受采访也强调,飞行包的目标受众为政府机构与应急服务提供商。昨天签署订单的客户则多为私人公司。
可载人、载物、转换无人操作的马丁飞行包是介于无人机与小型客机的飞行器,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的民航法规适用其中。
如根据本月即将出台的无人机管理条例 ,放飞前须申报飞行范围,25公斤到150公斤的无人机要做限重类特殊适航审定;超过150公斤、可以载货的无人机,管控会更严格。
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将马丁公司的飞行背包归类为实验性轻量飞机。按此分析,飞行包的驾驶员是否应该符合国内民航部门规定,考取相应的飞行执照?
“每个人都能飞!”这是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可要实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