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生产方式的互联网农业,都是一片浮云
互联网+这个概念快被资本市场给玩滥了。尽管它对应的未来路途还很远。譬如互联网+农业吧,如此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市场,就被一些刷单的、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玩资本的给搞得有些让人沮丧。
不但如此,在我看来,截至目前的许多互联网+农村概念,尤其是其中所谓“农村电商”概念,虽然探索有益,但无论上行还是下行,根本就称不上农村电商,更称不上是真正的互联网农业概念。
比如说吧,有些电商卖的产品,明明跟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用品——整个供应链都不在农村,农民只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最终消费者而已;还有,有的农民开了网店,卖的东西却并非农村产品,而是城市人的消费品,只不过他身在农村经营,或者说他不过是一个农民而已。
我决不是说这些无益。几年来我一直很关注农村电商,也去过好几个搞得比较好的淘宝村,农民的经营其实多姿多彩,许多都已经改变了自己以及周围群体的命运。但是,坦诚地说,搞得好的几个,都不是真正的农村电商,也不是真正互联网+农业的概念。因为,这些农民,虽然身在农村,但已经基本脱离土地,他们经营的商品,都是大的工业体系里微观一角。有的农民电商,甚至还荒芜了土地。
这种探索,更多只是农民直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虽然有益,但对整个农业来说,真正撼动的东西还很少。某种程度上,它还加速了农民进一步脱离土地的趋势。
相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我更关注互联网对农民、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于农民的日常消费与生活层面,后者在于互联网时代的农民与他所依托的土地之间的变革。它才是一个区域、国家真正产生长远变革成效的关键。
当然,改变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是互联网+农业概念里最难啃的骨头。不过,在互联网改变农村生产方式上,确实也有让人欣喜的案例。昨日,阿里旗下的农村淘宝的一项战略合作,就让我感觉到,新一轮行动已经开始。
昨天,农村淘宝宣布,已跟全球第三大农机设备巨头美国爱科(AGCO)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携手在中国农资市场展开深入合作,优化中国农村、农民的生产方式,共建智慧农业产业链。
爱科是全球农机巨头,提供全套农机产品,包括拖拉机、收获机械、牧草与饲料设备、播种与耕作设备、喷药机、发电机组、谷物仓储和蛋白质业务以及各种配件。爱科已进入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100多个经销商和分销商。2014年,净销售额近100亿美元。
从此,你就可以在田间拍中国大片了。你可知道,你在过往影视镜头里看到的美国乡村里的拖拉机,基本都是爱科的。后者是全球第一大拖拉机研发制造商和销售商。
但中国基本看不到它。过去中国农民即使能买得起这类海外农机,也难买到。它不向C端农户直接供应,而是交付经销商,2B模式。后者有严格的区域限制。因此,农村淘宝和爱科的合作,等于说可以通过阿里的平台直接卖给农户了。
不要小看了农机。它是中国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关键要素。农业现代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是其中重头。对比20年前跟现在,农业生产效率、投入产出比的提升,主要就靠各种农机的使用。它大幅提升了田间经营效率。当然,种子、农药化肥等要素也很关键。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资需求国,农机自然也是。中国农村早已普及农机设备,主要是运输机械,如拖拉机、农三轮,占比达41%;收获机械约占24%;其他耕整、灌溉、种植机械等占35%。
中国也是全球农机出口大国。但尴尬的事,出口农机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上,中高端产品反而短缺。中国农村实现全面新型机械化,仍要经历很长一段路。这抑制了中国农村生产方式的新一轮变革,导致中国粮食增产十分有限。在中国耕地日益逼近红线的趋势下,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水平,已经成为挖掘有限耕地产出的途径之一。
事实上,最近几年来,中国一直有意强化高端农机的进口。2012年,中国还调低了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割机、乳品加工机、农药原料、化肥、动物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进口关税。其中鼓励高端农机进口的一个重要用意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促进粮食增产。
农村淘宝与爱科的合作,正是从农资中的高端农机环节切入中国互联网农业的典型案例。
多年来,爱科一直想直接进入中国市场,未能实现。除了中国农村低端农机早已普及外,销售渠道体系不力也是原因之一。这一时刻,它为何会选择农村淘宝?
这应该与后者在农村市场的布局、覆盖能力有关。作为阿里生态的核心基础,淘宝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对B、C两端的整体需求撮合无出其右。它也是无数农户消费与生活的新通道。而几年来,农村淘宝更是依托阿里全平台优势,和各地政府深度合作,以电商平台为基础,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瓶颈,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农村淘宝下沉、触达的速度超过了想象。自阿里2014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农村淘宝已进驻全国10多个省区,覆盖了无数的村庄。
未来几年有更大的机会。去年阿里宣布,农村淘宝计划3-5年内投资100个亿,建立1000个县和10万个村基站,覆盖全国1/3的县和1/6的农村。
而且,农村淘宝不是孤立的卖货,而是一种生态构建。用官方表达就是,农村淘宝是在构建“天、地、人”三网。其中天网是阿里与政府一起编织的服务网,地网就是基础建设,尤其是县城到镇、村的物流建设;人网也是面向农村的互联网经营人才的培育与回归。事实上过去几年,阿里为中国农村培养许多电商化的人才,许多都已成为当地的领军人。
农村淘宝触达到农户的强大优势,正是美国爱科的短板。而它还有阿里系更大的资源支撑,尤其是大数据的力量。
据悉,未来,爱科还将和农村淘宝、蚂蚁金服在云计算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切实改善中国基层农机状况,实现互惠互利。在我看来,高端农机非常适合借助农村金融发展,也可以拓展出农机租赁市场。因为,当代农民许多已经成为产业工人,互联网金融的参与,不但能减轻农民的购买负担,还可以充分提高农机的利用率,让农户享受国际一流的配套服务。
一个半月前,淘宝表示将正式进军中国农资市场。淘宝总监倪良表示,从2014年开始,淘宝才真正提出拓展这一市场,主要跟信息流、物流发展程度相关。过去基础设施不力,而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便捷。物流上,阿里菜鸟已在全国建立8个超大型仓储,周围还有系列大中型仓储,并跟第三方物流合作打造一张“全国一天到货”的物流网络,这奠定了农资未来直达农户的基础。
农村淘宝从高端农机设备入手,应该是切入市场的关键动作之一。它也是农村淘宝改变中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关键。
当然,仅仅依靠农村淘宝,不可能真正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它比生活方式的变革要艰难得多:一是中国农村政策尤其是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小地块耕作模式,无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单纯的土地流转政策也很难形成一种集中经营的趋势;二是由于社会变迁,中国农民已沦为产业工人,他们与土地之间的关联不如过去那么紧密。由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来自土地的增收无法维持他们的生活压力。
因此,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阻力,除了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构建之外,还必须建立在农村产业政策的变革基础上,如果无法激活农村、农业、土地的活力,就无法吸引当代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依托土地重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重建重农主义的愿景不管多么艰难,我都觉得,互联网一定会成为变革中国“三农”命运的关键。当然,在我看来,最合理的图景,除了政策开放之外,首先我们必须尊重土地、农民本身,围绕农村生产方式充分做文章,而不是仅仅围绕农民的消费做文章,否则不但难以真正建立一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还会进一步透支“三农”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