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内幕:体制囚笼中,公立医院整形医生“网上”走穴

品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周三发布在 品途网 的文章爆了一些民营整形医院的内幕(详见: 《医疗美容内幕:民营整形医院制造信息鸿沟 医美O2O成然并卵》 ),也分析了医美O2O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现在面临的困境和亟待突破的难题,在当时文章的结尾也做了预告,会就公立医院整形科的O2O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今天我们分析公立整形医院面临的困境,以及医美O2O平台如何利用这种困境寻找突破口。公立医院的医生走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他们自己称之为“多点执业”,这在整形行业十分普遍,原因就是民营整形医院的市场份额更高、手术量更大、医生比较紧缺。

公立医院整形科五大难题,生存空间狭小

一是公立医院整形科在整个医疗体制中是另类,和其他科室相比,整形科并不是刚需,他也并不会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倾斜,因此他多数存在于三甲医院中,稍低级别的公立医院并不设置整形科;

二是公立医院整形科多数从烧伤科演变而来,有的医院就是用烧伤整形科来命名,他的主要功能是治疗烧伤病人,次要是接诊整形手术。烧伤的治疗是可以走医保报销的,这是公立医院的好处,烧伤的人很少会去民营整形医院。而整形手术不管是在哪儿做,都是不能走 医保 的。

第三,在整个医疗行业中,整形美容应该是最市场化的细分领域之一,大部分市场份额被民营整形医院占据,公立医院整形科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尽管他们在手术水平上整体高于民营整形医院,但是不能做广告的硬性规定使得公立整形医院就像一坛好酒埋没在深巷里。

第四,因为公立医院在员工激励上并不积极,并且手术量也不大,所以很多高水平的公立医院整形科医生选择到民营医院走穴,甚至一些科室主任都到外面走穴。这对公立医院的坏处是,他也把更多的消费者带到了民营整形医院,使得本就很少的问诊量继续减少,造成恶性循环加剧。

第五,由于医疗美容行业已经充分市场化,最近几年公立医院整形医生的流失率增加,来越多的优秀公立医院医生选择跳槽到民营医院,尤其是拥有副高职称的核心医生。他们从医学院毕业后,大概用十年时间学习技术、晋升职称,成长到一定阶段后选择离去,公立整形医院已经成为民营整形医院的人才基地。

医美O2O的突破口,公立医院是主要参与者

医疗 美容O2O 的发展在去年进入到加速阶段,作为社区平台手握两端资源,一边是有整形需求的消费者,另一边是整形医院或者整形医生。从数个医美O2O平台观察看,对医生资源的不同控制方式,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最大的区别。

在民营医院眼中,医生是他的附属品,是他做手术的工具,常常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最大化地挖掘医生的工作潜力。因此,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民营医院的分工非常明确,医生只负责技术环节,消费者咨询和客服均有专门工作人员,不会让医生过多地接触消费者。

在这种情况下,医美O2O公司在民营医院的医生资源拓展十分艰难,通过是用打包的方式把某一家医院所有医生搬到线上,并且有专门的咨询师对其进行维护。如上一篇文章所说, O2O平台上做咨询和互动的医生只是一个马甲,大家不要当真,其背后给你回信息的可能是一个没有任何手术经验的咨询师。

而在公立医院端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政策规定公立医院不能做广告,所以公立医院整形科市场推广十分困难,那些教授、副教授们一周的手术量可能抵不上一个民营医院普通医生一天的量。在医美O2O平台需要拓展医生资源的需求下,双方一拍即合。

根据我从医美O2O平台了解的信息看,公立医院的医生对于入驻平台兴趣非常大。首先,这些医生的自由度比较高,既然可以在外面走穴,那也可以在线上接单;第二,线上O2O平台也是一个免费的推广渠道,有利于公立医院获取他们最想要的 流量 ,而且扩大医生的知名度。

虽然不敢保证公立医院的医生咨询是本人在回复,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本人回复的比例绝对大于民营医院,因为公立医院没有那么庞大的咨询师队伍,最多也就是某个实习生在帮着老师打理他的O2O账户。

其实,这也是一种走穴,只是从线下变成了线上,也是医美O2O所追求的,完全是按照“走上去、再走下来”的路径在实施。目前公立医院整形科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市场推广的重要性,开始在体制的囚笼中寻求一些突破,比如 通过对名医的包装来提高市场认可度,这是医美O2O平台的突破口。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