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竞争不如抱团取暖,因为消费者才是生鲜电商的最大对手!
近日,美国搜索巨头谷歌宣布进入生鲜日杂O2O领域,加快从信息服务向交易服务的转型。而在此前,受到市场迅猛增长和市场体量的吸引,各大电商以及传统巨头都已经将生鲜品类作为下一步的重要发力点: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投资易果网;亚马逊公布生鲜馆,拉拢美味七七、21cake、都乐中国、獐子岛等生鲜电商抱成一团;苏宁超市上线苏鲜生正式进军生鲜品类,华润万家上线e万家主营生鲜类目,步步高高调打造鲜猴……
而与生鲜电商行业此起彼伏的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这成为摆在生鲜电商们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
生鲜电商面对消费者的三个挑战
挑战一:生鲜是刚需产品,但电商普及率尚刚过两成。
没错,生鲜是刚需产品,而且是刚需中的刚需,男女老少,只要活在地球上的,是个人都得吃。因此,生鲜的消费群体是“全民”。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这些年已经培养了庞大的剁手群体,网上买衣服、数码产品、母婴用品、化妆品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自从有了万能的电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按照这个逻辑,网购生鲜应该是消费者自然而然的动作。
不过,消费者的网购习惯并不等于网购生鲜习惯。消费者网购生鲜的习惯远未形成,只有24.5%的调查对象表示网购过生鲜,严重落后于其他品类。而27.4%的调查对象直接将网购生鲜打入了冷宫。
因此,目前网购生鲜的气候远远还没形成,还需要大力进行市场教育。而市场教育、消费者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有漫长的路要走。这个挑战,不论对电商巨头,还是垂直生鲜电商而言,都是一项巨大挑战,不是靠一两家公司一朝一夕能够突破的。想要打开这片潜在空间巨大而消费者不认账的大市场,生鲜电商行业依然需要抱团发力。垂直生鲜电商深耕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域,能够以点带面,各大电商的加入则可以加快大气候的形成,最终引爆市场。
挑战二:生鲜是高频率消费品,但电商渠道非首选。
生鲜每家每户每个人每天都要吃,消费频率非常高,但生鲜消费高频不等于网购生鲜高频。线下渠道目前依然是消费者选购生鲜产品的主流渠道,这与生鲜的即时需求、就近消费习惯有着极大关系,而最大的原因则在选购体验上。
生鲜产品的特殊性非常突出,消费者对产品的主要诉求是在“鲜”上,不新鲜的生鲜产品不是生鲜。网购生鲜虽然便捷,但缺少体验场景,光靠浏览图片和文字说明很难感知产品的品质,尤其对新用户来说,想要尝试需要很大的勇气。网购生鲜没有成为常态,偶尔购买占据大头,尝试的成分非常突出,生鲜的线上复购率尚处低频次。
挑战三:消费者渴望低价,但生鲜电商成本高企。
冷链保鲜、物流配送、高损耗等成本一直是困扰着生鲜电商的绊脚石,但是在“网购就是便宜”的固有思维的影响下,消费者网购生鲜的最大诉求依然是“价格更实惠”。这对收到高成本掣肘的生鲜电商来说,这又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因此,要满足消费者的低价诉求,生鲜电商就必须从上游供应抓起,在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节流,降低总体成本。与此同时,要通过扩充品类,将生鲜变成引流品类,通过其他品类获得利润。
生鲜电商最大对手是消费者,合作才有未来
毫不夸张地说,生鲜电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目前,在消费者网购习惯还没形成,生鲜线上渗透率非常低的市场环境下,生鲜企业的真正对手注定是消费者,同行之间远没有到决一死战的时候,而成为合作伙伴的机会非常大。
对于巨头布局生鲜O2O,很多垂直电商和旁观者持悲观态度,认为这是一场大浪淘沙、你死我活的游戏。其实,赖以生存的市场如果没有形成,任何生鲜电商都无法生存,巨头也无法立足。
生鲜电商市场潜力非常大,增长迅猛,很有可能是中国电商下一个千亿市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60亿,相较于2013的130亿整整增长100%。但生鲜电商的地域性强、消费层次多元,即使电商巨头加入也无法覆盖所有市场、满足消费者所有的需求,只会促进市场的培育和消费者网购生鲜习惯的形成,推动整个行业的向前发展,进而为垂直生鲜电商、本地化生鲜电商带来机会。可以预见的是,生鲜O2O的兴起,满足了消费者购买便捷的需求,增加消费体验感,传统生鲜电商所面临的一些难题正逐渐被破解。
因此,目前生鲜电商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做大市场蛋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和个性化的需求。生鲜市场足够大,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吃下并消化。从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立场出发,生鲜电商只有通力合作、抱团出海,开拓整个行业生存的土壤,先把蛋糕做大,然后才能分享蛋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面对线上渗透率尚处于极低水平的庞大消费市场,生鲜电商抱团合作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