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已入场站定,到家服务领域的初创公司已经做不了平台模式

品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段时间,与几个朋友在一起探讨到家服务的初创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到底是做垂直细分还是平台模式。而依我所见,现在着力于到家服务领域的初创公司已经错过了做平台模式的最好时机,重度垂直细分行业的到家服务才是初创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面,我就从多方面来说说为什么现在到家服务领域的初创公司已经做不了平台模式:

一、互联网巨头已入场,到家领域大格局已定

截止目前,已有大众点评、58、美团京东360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公司进军到家服务领域,并推出了各自的到家服务平台。在前两年,初创公司还有做到家服务大平台的机会,那时候各大巨头们还在观望着初创公司对到家服务领域的试水,而现在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场,到家服务领域的大格局已经基本敲定,初创公司已经错过了做到家服务大平台的最好时机。下面简要说一说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在到家服务领域的布局情况:

58到家

自去年11月20日,58同城推出58到家,初始阶段采用自营方式,主营58到家家庭保洁业务。今年4月21日,58到家宣布升级到“直营+平台”的双轨模式,目前到家服务主要包括家政(日常保洁、深度保洁、家居养护)、丽人(上门美甲、修护及卸甲、美睫)、生活助手(货运、搬家)三大项服务,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合肥、长沙、济南、天津、杭州、重庆、武汉、哈尔滨、福州、西安、太原、南京、沈阳、石家庄、南昌等30个一二线城市,依城市不同提供的到家细分服务有所不同。

美团到家

4月初,美团到家悄然上线,在APP端口增加“上门”入口,开放了日常保洁、专项保洁、美甲、洗衣、上门洗车、车险等几个板块的内容(依城市不同而细分服务有所变化),目前已覆盖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重庆、杭州等七个城市。

京东到家

4月16日,京东将旗下O2O产品“拍到家”直接更名为“京东到家”, 提供3公里范围内生鲜、超市产品、鲜花、外卖送餐等各类生活服务项目,并基于移动端定位实现2小时内快速送达,目前覆盖北京、上海。

360生活助手

4月中下旬,360推出O2O到家服务平台入口“360生活助手”。360生活助手一共提供包括酒店、拼车、按摩、爱车养护、美甲、家政保洁、火车票、机票、家政维修、查违章、家装等在内的诸多日常生活的服务领域,用户在需要使用时,只需根据服务类别点击进入即可享受服务。

大众点评到家

5月8日,大众点评正式对外宣布推出到家服务,目前包括家庭保洁、美甲、推拿、汽车保养、厨师、洗衣、美睫7个品类,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等15个城市。

二、初创公司与巨头最大的差距是资源

和前几年的互联网大环境不同,那时候一个新的平台大多是在一到三个城市验证模式成熟后,再进行大规模扩张。而现在随着新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巨头们通过砸入大笔资源,可以迅速在多个城市推出平台产品,开展业务,奠定行业格局,与初创公司迅速拉开差距。

1、 资源

与互联网巨头公司相比,初创公司不论是用户资源、商业资源、媒介资源、名人资源等等,都有巨大差距,资源的积累无论是量还是质上,都有无法承受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用户资源上,这五大巨头在之前的业务中,都积累了海量的用户和铁杆粉丝,而相比之下,初创公司在建立新品牌之后,还需要一步步的吸纳种子用户、扩大用户基础、增加品牌影响力。相比之下,因为用户资源的缺乏,无论是获取用户的成本还是积累用户的时间成本,初创公司都要付出更多。

因为是做平台,需要引入众多的商家,为平台的用户提供诸多的可选服务,产生良好的长尾效应。互联网巨头所做的到家服务平台,因自身的优质出身,可以在诸多垂直商家中选择最优质的服务商,细分行业中最好的品牌,形成强强联手的格局,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初创团队,很难吸引到大的优质服务商,这反过来导致在细分服务上,初创团队的服务与巨头们的服务有差距,导致用户对整个平台的满意度下降。

在媒介方面,部分初创公司的媒介资源有可能需要积累,而巨头们一举一动皆是行业新闻,无数媒体闻风而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篇分析初创团队的稿件,有可能会被当作软文,而分析巨头们的稿件,就是行业分析。

在名人资源上,部分初创公司可能没有多少名人资源,创始人的人脉中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社会名人、意见领袖等社会名流;而对于社会知名人士来说,巨头们是香饽饽,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持续发展空间大,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前提。因而对于社会名人、意见领袖等等,更愿意入驻大的巨头平台。

2、 团队

相比互联网巨头公司们在到家领域上动辄几个城市、十几个城市甚至二十几个城市同时上线产品并开始运营推广的大手笔,初创公司只能覆盖一个城市,在团队规模上有巨大的差距。巨头们可以用十几个团队在不同城市尝试不同的运营推广模式,而初创公司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试错;巨头们可以从十几个团队的不同运营推广模式中选择最优的,而初创公司的运营们只能通过自身反思总结并学习竞品的长处来寻找探索最优模式;巨头们可以快速复制成功模式,初创公司的团队在进行复制时需要更高的时间成本。

打个比方,我们都在一条名为“到家服务”的黑暗森林里探路,但是巨头们有十几只队伍在探路,初创公司只有一支队伍。

另一方面,与巨头们依托自身的人才储备,抽调精兵强将,迅速组建团队不同,初创公司的团队搭建相比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部分初创公司创始人的视野眼光,与巨头们的视野眼光有差距;大部分初创公司的团队执行能力,与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团队执行能力有差距;一部分初创公司的团队成员综合能力,与巨头们的地面部队有差距。

3、 流量

做到家服务平台,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流量,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转化率、现金流、二次购买率等一系列数据指标。目前涉足到家领域的这五大巨头,除了京东暂时没有在APP上添加入口外,其他四家如58到家、美团到家、360到家、大众点评到家都在各自的APP上添加了到家服务的入口,只是各自倾斜的资源和方式不同。另外58到家和京东到家各自做了单独的到家服务APP,分别是58到家APP和京东到家APP。

58到家在58同城APP的首页第1P中部添加了“58到家服务”的通栏入口,58同城的APP首页中部横向排列了58到家在已开通业务的城市的相关到家服务细分业务。

1.jpg
美团到家在美团APP的功能按钮上增加了“上门”按钮,点击进入后是美团到家业务。

2.jpg
360生活助手在360手机助手APP首页的第1P中部通栏上增加了“上门服务”的入口,点击进入是360生活助手。

3.jpg
大众点评到家服务在大众点评APP的首页第1P顶部通栏的第二个翻页中增加了“到家”入口,点击进入后是大众点评在已覆盖城市的到家细分业务。

4.jpg

这五大互联网巨头公司,本身就有海量的流量,他们所运作的到家服务平台,通过在母公司的移动客户端上接入入口,可以快速的导入大量流量并转化。而初创公司在发展初期,还在为推广品牌、推广APP、增加APP装机数和用户数苦苦挣扎,在流量上就有了巨大的差距。

4、 资金

平台类产品的运营,对资源、资金的要求很高。而现在烧钱培养用户的环境下,既要补贴用户,又要补贴商户,只能感叹一句:“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58到家已明确表示以后每年至少会投入5000万美金来支持、接入第三方伙伴。而前段时间的“58到家懒人节”活动期间,58到家更是宣称用户可以5.8元超低价格享受到家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此次大促活动为商家带来的流量超乎想象,据称日常千余单的O2O平台在活动期间已有过万单的迹象。而京东到家也已推出“京东一元到家”产品,1元抢购生鲜类商品,通过免运费政策来吸引用户。

与巨头们相比,初创公司即使通过精耕细作,成为本地化的强势同城O2O平台,也难逃败局。地头蛇难斗过江龙,当大平台入驻当地后,要么等着被收购,要么被烧钱烧到资金链断链,差一点的甚至在巨头面前一个阵仗都撑不下来。

初创公司由于在资源、团队、流量、资金等多个方面与互联网巨头公司有着巨大的差距,在平台模式下有诸多的劣势,除非以一种完全不同于现行的平台模式的新的颠覆式模式来运营,否则还是专注于巨头们暂时未涉足或是不愿涉足的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好。互联网行业赢者通吃的法则之下,到家服务领域的平台模式只会在这五个互联网巨头公司中诞生出行业前三名,残酷的竞争之下,余下的都是炮灰的命运。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