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师徒CEO陈坤祥:用户习惯养成是O2O教育模式最大挑战
文/陈坤祥( 品途网 特约作者)
与其他很多互联网创业型企业相同,用户习惯养成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一旦培养了用户习惯,就意味着人们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带来大量的用户、网站访问量、APP下载量、乃至交易量等,创业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得以保障。
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移动互联化的发展,甚至整个移动互联网跨界各行各业,最大的挑战仍是对用户习惯的培养。这是行业繁荣发展背后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O2O模式用户习惯有待养成
用户习惯养成,从大而广的角度来看,是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和接受度,是对传统习惯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爆发颠覆性力量。正如媒介的发展,十年前,我们要查找资料、获取最新资讯,更多地还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书籍等;然而 ,十年后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于上网搜索,其他传统媒介逐步走向边缘化。当这种方式成为用户潜意识里的首选方案时,就意味着整个行业的裂变与重构。
相比于其他行业,在线教育虽然已经开始互联时代的探索:无论是各大培训机构策划转型,还是跨界创业者的尝试,亦或者资本的疯狂融入等,给教育培训业互联化带来不少生机,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用户习惯远远没有养成。据 腾讯 精品课发布《2014年中国在线学习用户行为调查》显示,6成在线学习用户每周学习时间不足1小时,PC端30%的用户周在线学习时长少于半小时,移动端41%的用户周在线学习时长不足半小时。
教育培训是需要一定场景的,学习过程往往是痛苦的,需要有人陪伴和监督,需要有人实时互动、提问分享、答疑解惑,所以纯粹在线教育并未达到从业者预期的效果,这也是线上线下相结合O2O教育模式的立足点。
从完全线下教育,到在线教育,再到O2O模式,家长、学生、老师是否都已经准备好了呢?答案是:这种方式要为广大用户所认可,还需要一个爆发点以及接受的过程,既包括 供给 方(老师端),也包括需求方(学生端)。
在培养用户习惯方面,目前一些平台企图通过复制滴滴补贴模式获取用户,这或许短期将取得一定用户量,但从教育教学本质来看,教育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课程是非标准化产品,用户关注的是培训效果,钱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首因,补贴也许适用于打车这种无效果差别的产品,但它不适用于教育行业,一旦用户发现培训效果不佳,他们会果断停止并对平台产生差评印象,结果将适得其反。搜师徒永不跟进这种补贴模式,只做自己,永远以优选老师和优质效果赢得用户。
好产品是用户习惯养成硬道理
传统教育培训行业存在良师难寻、师资信息口碑不透明、学员退班退款难、老师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老师招生难等诸多痛点,O2O教育平台模式对于解决行业 痛点 具有无限潜力。当前,教育培训O2O模式发展可谓百花齐放,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对互联网公司个体,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谁更具有竞争力,具备长期发展的实力,还需要好产品来说话。
研发好的产品,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什么是优秀的团队?我的理解是: 首先有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其次团队成员知识技能优势互补。我们在构建搜师徒核心团队时,已充分考虑这两个因素,搜师徒的核心创始团队成员多数是与我一同创业、共事多年且能力互补、配合默契的优秀伙伴,既有懂教育和互联网的两栖人员,也有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团队,大家分工明确,协同力强。 从“接地气”的产品经理,到“技术控”的研发团队,到“挑刺王”的测试人员,再到“全能手”的品牌营销团队,把这些都衔接好,才能出来好的产品。当然,目前我们同样还在寻找更多与我们互补的优秀伙伴加入,这将贯穿搜师徒发展的始终。
相对于日常衣食住行的消费频次,教育培训算是低频活动。用户一旦选定一个老师,在可预见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这实际对打造好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首先是第一次就要争取把事情做对,倘若用户初次的使用体验很糟糕,这个用户可能就永远流失了;其次,产品的快速迭代至关重要,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逼着你不断改善和优化产品。当我们的产品bug在不断减少,用户需求不断满足时,用户粘性也得到了强化。
小米是用户习惯培养的典型案例。手机产品,人们1-2年一换,小米能做到“为发烧而生”,让米粉为之发烧,除小米产品本身外,很重要一点在于 小米 社区的建设和维护,让用户真正参与进来,解决需求的同时,产生共鸣。对于这点,搜师徒推出的学生“发布需求”功能、搜师徒社区等,将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之外也能互动起来,使得“低频”的教学变成“高频”的互动,久而久之但凡遇到与教学、学习有关的话题,自然习惯性想到 搜师徒 。
教育培训行业移动互联化用户习惯的养成,是O2O教育模式发展的巨大挑战,需要更多资本和创业者的加入,需要从业者贴心为用户考虑,研发更多更优秀的产品。一旦用户习惯养成,那么即使产品很傻瓜,用户也会欣然接受,甚至离不开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