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乐视超级自行车时,其实我们在谈什么?

品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咸“车”翻身

早在2012年,英国路透社记者东尼·克沃克就观察到,天朝出行市场出现了这么一种“乱象”,中国富人们正在渐渐抛弃汽车,开始购买售价比普通人3年年收入还高的自行车作为自己的出行代步工具。

克沃克提到,当时北京某位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每天都不开汽车,而是骑着他那辆心爱的自行车哼哧哼哧地上下班,那辆自行车是某国外知名自行车品牌的限量版,由纯手工打造,售价大概在10万元左右。

当然,小白领无法和总监或总裁相比,10万的限量版虽然买不起,但是,买买稍微有点名气的自行车牌子,例如崔克(美)、捷安特(台)、美利达(台)等的中高档自行车,手头的钱还是绰绰有余,价格区间大概在几千到1、2万左右。

另外,再加上淘宝天猫“伪中高档”山寨自行车品牌的释放,中国的自行车出行文化正在渐成气候。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统计,2013~2014年,中国自行车总销量已经达到8300万辆,每辆价格大概在2000元左右,并以每年20%的速度野蛮增长,中国正在渐渐成为全球自行车增长最快的国家。

因此,乐视近日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打入高价自行车市场,并辅以智能的幌子,还是挺有商业嗅觉的。

至于,传说中39999元的煤矿老板版,其实只是个噱头,乐视想主打的,还是以3999元和5999元的丐帮帮主版为主。


                                        (乐视超级自行车)

无鸡肋,不智能

中高档自行车对中国自行车总体销量的拉动,已经毋庸置疑。只是,乐视这个“智能”的幌子是否能成为中国自行车销量几何增长的另一个要素,这就很值得讨论了。

去年年底,百度也曾推出一款Dubike智能自行车的Demo版,但是很快就跳票不玩了;差不多同一时间,中国还有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米,同样也放话想造智能自行车,但到现在也难觅踪迹。

                                               (百度 Dubike)

究其原因,呆伯特猜测,大概是这些互联网公司也觉得他们设计的智能自行车虽然看起来很有新意,但其实然并卵,所以才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互联网公司拿着画好的设计图纸,要传统的自行车厂生产制造,结果代工厂根本就无法完成,不是原材料存量不足,就是需要更大的一笔钱去制造符合你想法的设备。(乐视首批也就囤了100辆)

所以,与其把一些测速、测心率、提醒等鸡肋的智能功能加到现有的自行车上,不如真真正正地研发一些消费电子企业不屑,但消费者,特别是骑行爱好者却很关心的功能,比如可编程避震、可编程变速、或可编程刹车系统等。

与其为了匹配智能把自行车设计得前卫(or杀马特),不如切切实把传统自行车的设计研究透,比如怎样的设计,消费者骑行起来最舒服?怎样的设计,自行车可以更耐用?等等。

这一点,前永邦数码总裁(即3G门户),现任700bike创始人的张向东就做得很好。

                                         (700bike发布会现场)

先栽树,后卖车

现在,让我们先做一个美好的假设。假设智能自行车获得了真正的突破,自行车销量获得几何性的增长,那么,以中国城市现在的骑行环境,我们真的上得了路吗?

今年6月,谷歌就正式宣布投资一家新公司Sidewalk Labs,想解决的,正是包括自行车领域在内的出行问题。

根据一份长达45页的计划书,谷歌想把硅谷变成第二个哥本哈根,成为另一个“自行车王国”。为此,他们将计划修专用的自行车道、专用的信号灯以及专用的停车场等等。

另外,谷歌还将依靠大数据,根据地区人口的密度和交通的流量,把智能自行车的联网功能真正给运用起来,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单车租赁服务。

                           (“自行车王国”哥本哈根的日常)

谷歌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 说道:“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中工作和定居,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机会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自行车市场如何广阔时,我们也许偶尔也该想想,假如自行车浪潮真的爆发了,我们的骑行环境能及时跟上么?我们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

AutoLab是一个专注在新能源、车联网、后市场、汽车电商、创业投资产业的传播与服务平台。拥有50万活跃粉丝社群,6000余位行业智囊,每月超过20万字原创资讯及行业干货,日均浏览量达百万次。更多详情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autolab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