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雷达:腾讯系互联网老兵创业蓝领招聘

品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找工雷达团队是典型的“互联网落地”团队,创始人赵冬是 腾讯 工作了近十年的资深产品总监,CTO宋玮也曾任职 腾讯 技术总监,另外还有众多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成员;同时,所有的业务线成员,全部来自传统行业,与蓝领工人联系密切。找工雷达上线于去年6月份,目前正在进行A轮 融资 。

找工雷达:
左为宋玮,右为赵冬

近年来,像“节后多地出现招工难”这样的新闻,似乎每年都会周而复始地大量出现,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热门用工地区。与工厂招工难相对应的,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不再固守“稳定”的就业观念,离职率越来越高。

一边是招工难,一边是跳槽热,生产企业每年要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于应付这种局面。据了解,单单是委托劳务机构代招聘这一种方式,工厂为此要付出每个工人300~1500元不等的代招费。

目前,通过互联网方式求职的蓝领用户,渗透率不足15%。也就是说,大部分蓝领用户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各种求职途径,他们信赖老乡介绍、信赖自己去厂区看公告栏,但就是还没有对网络求职产生依赖,互联网对尚未在蓝领找工领域得到充分发挥。

在需求和机会之下,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进入到相关行业,展开一轮又一轮对蓝领招聘需求的挖掘,找工雷达便是其中的探索者。

不是做APP,是做服务

作为一名互联网老兵,创始人赵冬表示:“我们不是做App,我们是做服务!”“做APP”强调的是“互联网方法”,“做服务”强调的则是“落地执行”。

赵冬认为,在蓝领招聘这个长价值链的领域,单纯做App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公司一直在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服务机制,在这个机制能健康运转的前提下,再配合创新的App体验,才能真正走进这个市场,真正在企业和工人两端获得认可。”

蓝领招聘是一个承载了很多环节、内容的过程。找工雷达内部喜欢把这个过程比喻成“电子商务”,企业的招聘信息是“商品”,他们需要的是卖货的速度(招工效率);而蓝领工人就好比是“消费者”,他们追求的商品的质量(求职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来讲,蓝领找工其实就是一个为企业提供招聘服务的营销运营平台。

事实上,互联网方法已经为找工蓝领找到了不少先机和优势,诸如基于LBS的招工信息展示,是市面上最早采用这种岗位呈现形式的同类工具。“不是做 APP ,是做服务”的态度,则更强调的“落地”的重要性:“产品创新是我们团队的强项,但现阶段还不到发挥它的时候。专注落实核心服务流程,在服务流程中寻找创新,才是公司当前的重点”。

先服务创新,后体验创新

在找工雷达的各种服务创新中,“招聘电话代接服务”让我们体会到了蓝领找工对服务细节的看重。当企业HR人员在非工作时间,不想接听求职者一遍又一遍的电话垂询,找工雷达的呼叫中心可以代接电话,并给出更加详实和专业的应答。数据显示,通过这个服务,招工企业不仅减轻了负担,而且更加提升了招工的效率(翌日到达率显著提高)。

赵冬 介绍道:“这样的服务还有很多,归根结底就是帮助企业的招聘者减负,提升招工效率。而且,我们不仅仅是服务于招工企业的HR,还服务与优质劳务派遣机构的业务员,帮他们扩大工源、挣更多的钱。当然,必须是优质的劳务机构,而且还要积极配合我们所要求的服务标准,否则,有损C用户体验的伙伴,还是不要跟我们 一起玩 了”。

总体而言,找工雷达采取的是“先服务创新,后体验创新”的节奏,把长价值链中服务于B的基础流程先夯实,再进行针对C的体验创新,最终实现汇聚数量庞大的蓝领C用户,并实现增值服务的目的。这个过程,也确实符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重领域”的创业规律。

近期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采用找工雷达的招聘服务。在没有大型推广的情况下,每天通过老乡口碑传播的安装用户比例非常高,截止四月底,找工雷达累积的用户数已达到25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