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竞争下一个关键词:智能硬件
阿里巴巴将集团旗下天猫、阿里智能云、 淘宝 众筹三个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了阿里巴巴智能生活事业部,重点在于智能硬件的孵化和入口的布局。京东直接推出了京东创业生态圈概念,上线股权众筹平台,成立京东创业基金,高调笼络创业者, 刘强东 亲任京东众创学院校长,明确表示重点项目在智能硬件。
是的,关键词是智能硬件。
这并是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进军智能领域。去年年底,阿里巴巴联合魅族、海尔三方已经有所行动,但是还没有打通全产业链。京东更早,去年年中京东众筹上线,旋即捧红了 三个爸爸 空气净化器等不少智能硬件。凭借电商平台的优势,和“自己不做具体智能硬件产品”的立场,京东更容易聚集合作伙伴参与到平台的搭建中。
最早动手的还是 雷军 。早在2013年年底,小米就已经开始布局智能硬件生态圈,过去一年,通过投资控股的方式联合不少智能硬件公司推出产品。不过,小米的圈地运动是封闭的,在京东阿里等全开放平台冲击下,开始露出一丝疲态。
传统家电企业也不能缺席。海尔抢先推出U+智慧生活平台,美的发布了M-Smart智慧家居白皮书,两家体量超过千亿的家电企业都发出要做智能平台的信号,数以亿计终端保有量不是分量最重的筹码,数据与开放才是他们和BAT竞争的基础。
为什么大企业都想做智能家居的平台?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此前预测,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400亿元,这是巨头无法忽视的市场。
现在连英语老师都能创业做手机,只要有好的创意,有足够多的代工厂能帮你实现创意,硬件制造的门槛不断降低。控制所有硬件的平台才是关键,它是连接用户的入口,是大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谁家平台上聚集的智能硬件越多,谁就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者。
下面两篇文章,看大公司如何圈地走起。
互联网+家电 谁是带头大哥?
智能家居就是用手机当遥控器?还这么想你就OUT了。在2015年3月10日开幕的上海家电博览会上,家电产品不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存在,智能手表连着空调,电子秤连着冰箱,浴室镜成了显示屏,洗漱时间直接捆绑早新闻。家电终于也成了互联网+的一部分,可家电厂商不想为他人做嫁衣。3月10日,海尔抢先推出U+ 智慧生活平台,次日美的发布了M-Smart智慧家居白皮书,两家体量超过千亿的家电企业都发出要做智能家居平台的信号,数以亿计终端保有量不是分量最重的筹码,数据与开放才是他们和BAT竞争的基础。
跨界年代,互联网的影响力早已无孔不入。海尔身后有阿里和魅族,美的与小米还在蜜月期, 格力 干脆自己做手机。市场还远远没到站队的时候,可圈地已经开始。
物联网混搭大数据
和现在的智能家居相比,几年前那一轮概念的热吵只能叫局域网,影响力基本不出屋。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即联网,社交网络和他人随时随地互动, 物联网 随时随地和一切互动,小到灯泡、水杯,大到汽车、住宅。正在推动5G技术的爱立信曾经预言,到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个连接,现在看来这数字后面还得再加个零。
联网之后的家电能做什么?单纯的操控思路已经被市场抛弃,硬件必须与数据相连才更有价值。海尔U+联盟拉来了中国气象台和天气通,每一台智能空调都是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终端,检测环境温度、湿度、PM2.5后把分析数据实时推送到天气通页面。智能空调会提示你根据室内空气数据设定工作状态,是否开启净化器。
海尔最受出风头的是卡路里冰箱,冰箱门上的一小块搁板翻开就是电子秤,上方内置摄像头,一称一扫就能联网查询,显示食物热量和营养成分。卡路里冰箱背后不仅有薄荷和 春雨医生 ,还潜伏了 我买网 、 顺丰 优选、 本来生活 等一批生鲜电商,未来将由冰箱发现缺货并替你发出购买指令。从空调、冰箱、洗衣机出发,串联起一批周边企业,海尔将其称之为生态圈。在本届家电展上海尔一口气推出了空气、用水、美食、洗护、健康等7个生态圈,合作伙伴有100多家,除了微软、英特尔、阿里、 百度 ,也有智能手表、家庭装饰、体脂仪等创业公司。
不只是外部数据,家电企业正在将过去浪费的消费者数据重新挖掘,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说,海尔净水平台上已经积累了全国十几万个社区的水质检测数据,这是海尔为用户量身定制净水方案的基础。2015年海尔将在全国开设1000家净水体验店,不是销售自家的净水器,而是在海尔平台上集合全球100多家供应商,让用户自由选择和定制。海尔和美的都已经拥有了统一的内部系统,将线上、线下所有平台的销售数据归总到一起,从中分析用户需求,为下一步动作提供判断依据。这样的发展思路与线上零售巨头京东不谋而合,京东集团副总裁、家电事业部总经理闫小兵透露向本刊:“虽然有一些厂商自己建了系统,和我们对接拿到消费者数据,但更多企业没有这个意识,这是京东做智能平台的机会。”
入口之争
为什么大家都想做智能家居的平台?现在英语老师都能创业做手机,硬件制造的门槛已经接近于零,只要有好的创意,有足够多的代工厂能帮你实现创意。控制所有硬件的平台才是关键,它是连接用户的入口,这里没准会诞生中国的苹果。
凯文·凯利认为,网络比公司更重要,经营的目标要从让公司增值转向让网络增值。所谓网络,其实就是生态。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对《中国企业家》说,家电企业应当把自身变成一个模块,嵌入到移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系统和平台中。 万物互联 时代,家电企业必须搭建开放生态,“不能什么都自己做,要多合作,这个时代单打独斗一定失败”。
传统白电企业天生缺乏网络基因,既无平台属性的“屏”又无系统,所以他们在搭建平台上拿出了比互联网公司更大的热情。无论海尔还是美的,接口协议完全开放,欢迎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产品接入平台。不再强求统一标准,只要姿态足够开放,单一产品可以接入多个平台,同一平台也支持多种连接技术,WIFI、蓝牙、ZigBee等等照单全收。其实标准从来就不是问题,苹果的iOS和安卓在激烈竞争中成为了事实标准,苹果的封闭和安卓的开放各有拥趸,微软的Windows Phone则彻底边缘化。是用户和市场选择了标准,而不是某个组织或政府。
互联网上BAT三分天下的格局会延伸到智能家居吗?虽然各家平台面向不同品牌的产品开放,但各大平台之间并没有实现系统级别的交互。各方心照不宣的是,平台主导权必须握在自家手中。美的在家博会上发布了10元的蓝牙版智能家居模块,方洪波向本刊透露,未来WIFI版模块的价格会从目前的22元下降到15元左右,“模块必须是美的造,这是根本。如果用了别人的模块,将来怎么接入其他产品?”为此美的拒绝了微软小冰的合作,原因是 微软 要求使用自己的智能模块。美的曾经找到过海尔,希望在智能家居上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海尔于是邀请美的加入U+联盟,这对于同样希望主导一家平台的美的来说显然不能接受,合作没了下文。
家电企业对智能家居的大举投入背后,是整个产业面临转型的阵痛。最新统计显示,2015年1到2月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家电零售额同比下降5.1%,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3.4个百分点,春节旺季不旺已经持续两年。2014年中国彩电销量下降7%,为30年来首次负增长,洗衣机下降1%,冰箱已经连续多年负增长,日子最好过的空调企业库存已达到4000万套,业内预计2015年空调市场涨幅只有5%。
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很难用一张画像来描述,多变的个性化需求,产品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都对家电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那种价格战思路已经不适用,用户需要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产品,这个附加值从哪里来?只能依靠互联网。
个性化时代,如何从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互联网实现了这个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按照 海尔集团 轮值总裁梁海山的说法,U+智慧平台的另一面就是海尔互联工厂,通过U+入口,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直接对接工厂,实现在线生产。以空调为例,首先将产品部件、功能、材质进行模块化分组,通用模块与个性模块可产生超过500种定制方案,用户提交订单后智能制造系统会自动排产,并将信息传递给所有供应商。生产过程的每一步全程可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看到自己的空调生产到了哪一步。
谁离消费者最近,谁更有机会做大平台。做彩电的希望以电视为平台,做手机的用手机APP建平台,互联网公司都有云平台。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对本刊说,他认为平台控制权的核心是用户归谁,谁来维护和管理。之前彩电厂商和视频网站的合作大多局限于某一系列的某几个型号,并没有完全捆绑,就是因为争夺用户。海尔和 美的 没有这个顾虑,白电不需要网络内容的支持,他们从一开始就有更多主动权。对于创维这样的黑电企业来说,彩电厂商不想只当导流器,他们要真正掌握用户。
互联网围猎智能平台
“智能平台现在都在围着硬件公司转,与半年前恰好相反”,自从担任京东智能集团的副总裁之后,深圳就成了那昕出差常去的地方,“每个月都要去上几次,谁都会见,工厂、供应链、方案商、创业公司”,但凡和“智能”这两个字贴上一点儿关系,那昕都得去看看。
智能平台一下子就热起来了,小米、京东、海尔、 腾讯 都已经从自己擅长的领域杀了进来。不只是巨头,稍微有些体量的科技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平台部门,它们并不承担某一智能硬件研发,而是跳出来做平台。大多数公司里,这个部门成立都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有的业务都已经操办起来了,事业部还没有成立。
智能平台的作用是提供统一接口的平台来连接尽可能多的硬件,讲究的是硬件之间的相互连接;而对于智能硬件,除了做好产品之外,它们也想能搭上一艘艘智能平台的快艇,给产品更多在用户面前“刷脸”的机会。跑马圈地不可避免,在这样一个尚不存在统一标准和协议的领域,谁首先做到了规模效应,自然也就形成了事实标准。
京东智能集团成立至今也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在它搭建的平台中,不仅提供了电商销售渠道,还投资了上游的芯片和模块公司,在供应链、众筹等方面,京东也都做了尝试。即便公司大如京东,也不再甘心只做一个智能硬件的电商销售平台,它希望对智能平台有更加核心的控制,比如Wifi芯片、用户数据等。
京东虽无制造业优势,但擅长 互联网+ 思维、电商销售渠道、平台打法,这同样可以赢得智能硬件公司的欢心,举个例子,当下很多智能硬件发布时都会拉上京东来背书。
小米是这个圈里的大玩家。2013年年底,小米提出了3年投资50家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几个月之后,这个数字便升级到100家。在圈内人看来,小米的智能平台更封闭,它对硬件公司多是采用投资控股的方式,这意味着掌控力度要比其他平台大很多,对于想要寻求多方合作的创业公司来说,是做 小米 台风口的猪还是追求更多的自由,往往要经过一番平衡。
“硬蛋网的核心即是以提供芯片为原点,四周发散,继而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智能平台。”科通芯城市场营销副总裁刘宏蛟告诉记者,这对于科通芯城而言,难度并不小。在成立硬蛋之前,科通芯城主要是以IC元器件供货商的身份与硬件公司打交道,主要合作伙伴并非是 华为 、 联想 这样的大企业,而是以初创公司为主。在去年意识到智能硬件将迎来大发展之后,科通芯城成立了硬蛋网,与上述的智能平台无异,都是搭台供智能硬件公司唱戏。刘宏蛟告诉记者,硬蛋很多业务都是通过合作完成的,比如与京东、微信的合作。
不难看出,这些公司的做法大同小异,无论是以电商、供应链还是以 制造业 起家,踏上了智能平台这条路,就没有人甘心屈居一隅。“不管怎么样,这个地是必须要圈的”,在那昕看来,如果没有规模效应,京东的智能平台就是死路一条。
在这场争夺战中,所有的公司都精明的打着小九九,他们不避讳谈如何与对手在竞合点上保持平衡。在保住核心权利的基础之上,凡是有效扩大联盟的合作都会去尝试,但是公司权益被触及,所有的合作又都会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这些平台之间又急于抱团,“如果有十个人打仗,先消灭掉最弱的,甚至是最强的,都有利于加速结束竞争”。这种结盟已经俯拾皆是,比如 科通芯城 和 京东 在众筹和渠道上的联盟、与 微信 在硬件操控上的合作,又比如海尔与 阿里巴巴 、 魅族 的联盟,都是希望能够扩大平台的影响力,尽快将其他公司挤下这艘日渐拥挤的船。
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那昕认为智能硬件行业已经从“连接”的阶段走向了“互联互通”的阶段:智能硬件的某些的标准和协议应该是互通的,换句话说,硬件之间能够互相识别,并且辨别彼此的语言。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至少不能有太多家平台存在。“所以说,竞争势必会走向合作,总不能永远不打破吧”,那昕认为竞争不可避免,但是最终一定以合作或者“快鱼吃慢鱼”的方式终结。
在大多数受访者看来,这场竞争激烈的争夺战最终只会幸存两三家。一个是相对封闭的系统,一个肯定是开放的平台,“像 苹果 和安卓”。对于相对封闭的平台,那昕认为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平台封闭,参与的硬件公司就会少,越封闭其实不是限制住了硬件公司,而是限制了自己平台的发展”。
“你认为需要多久,平台之间的竞争才会结束呢?”
“我没有其他人那么乐观,比如说今年就可以见分晓,我认为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吧”,那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