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停止社招启示:如何应对职场危机?
昨天,百度人力资源部正式证实了百度停止社招的邮件,外界开始猜测:
1、资本的寒冬袭来
2、解决内部臃肿,提升效率
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最客观?
资本寒冬是否来袭?
我整理出了2001年到2015年百度季度的财报营收和费用支出,从财务报表来看,随着营收的不断稳定增长,包括2012年第四季度爱奇艺的内容成本支出,财务方面依然保持健康稳步发展,并没有出现业务收入萎缩的趋势,所以百度的机体并无大恙。
从营收的环比增长与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的环比增长趋势来看,最近几个季度人力行政等方面的增长支出明显高于营收的增长,说明百度整体业务中单个员工的效益创造值是在下降。或许这就是百度所说的需要解决内部臃肿,提升效益。
目前5万人的百度已过与冗杂,公司组织管理和运行效率受到影响。加上百度目前处于业务投入期,旗下的产品比如O2O的百度糯米、人工智能等,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市场回报,甚至还需要大量“烧钱”。出于成本控制,控制人员成本投入也理所当然。
相比美国,中国企业个人贡献值如何?
2015年,谷歌拥有约55419名员工,2014年谷歌税后净利润139.28亿美元,百度2014年税后净利润122.43亿人民币,员工数网上流传是约50000名左右,平均个人产生的效益谷歌为25.1万美元,百度为24.48万人民币。从产出的效益来说,谷歌的员工效益明显高于百度,但是相比中美两国的国情差异,员工的投资回报率没有太大差距,作为高科技互联网公司,还是远远高于传统行业员工的贡献值。
中美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贡献值一览表
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传统零售服务行业的如沃尔玛麦当劳的员工个人年贡献值仅仅1万美元左右,与谷歌的25万美元相差近25倍,相比中国的服务行业,工商银行的员工的个人贡献值高达19.31万人民币,仅仅比百度低5元人民币,对于传统服务业来说,恐怕也只有工商银行能够与互联网高科技企业想媲美。(难怪在中国这么多人挤破脑袋的想进入国有企业)
当看完了贡献值,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会雇用自己吗?资本寒冬之下,为了应对成本的上升,通过提升单个员工的贡献值,降低业务平均成本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毕竟不是垄断企业,没有绝对的业务支持,相比银行零售等服务行业,互联网企业的优秀人才变的更加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百度对于优秀人才的招聘依然放开,也就是评估你加入百度以后,给企业带来的年贡献值是否能够达到25万人民币,否则,在百度看来,你可能并非一个优秀的人才。
企业招人一种是业务的扩张需求,另一种则是你创造的价值大于公司为你的支出的成本。当百度在各项业务上的扩张需求变的紧缩,那么招人的风向标自然偏向后二种。所以,与其担心互联网寒冬的到来,加强个人的自我价值才是应对各种裁员缩招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