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说】启迪创投孙昊天:融资冬天来了?恐慌源于未知
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和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企业估值疯狂攀升,同时越来越多的资本被用于风险投资。钱多的地方,也会是人才汇聚的地方。海归们纷纷回国创业、进BAT、作风投。
近日,启迪创投投资经理孙昊天,向品途网分享了他的创业投资感受。孙昊天是90后、斯坦福大学双硕士、退学回国后加入启迪创投开始做投资。
业界元老启迪创投,闷声赚大钱
启迪创投1999年开始做风险投资,是国内比较早的一批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前身是清华科技园孵化器,2007年正式改名为启迪创投。目前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30亿人民币,在管资金约10亿人民币。
启迪创投总共投资超过100家企业,所投项目以2B(面向企业服务)和早期高科技企业为主。明显案例包括中文在线、展讯、数码视讯、雅座等。退出方面,上市的企业有4家,新三板挂牌11家,排队IPO3-4家,此外还有若干被并购的企业。这一成绩源于它良好的风险控制和严谨的清华作风。
斯坦福双硕士退学回国,跨界作风投
孙昊天在清华大学读完本科后,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环境工程硕士和管理科学工程硕士学位。2014年想回国实习,被启迪创投创始合伙人薛军发掘,意外进入VC行业。
“当年在清华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更没想过创业、VC的事儿,原本的计划是到美国读博士。但斯坦福的氛围是:如果你没说自己在创业或计划创业,别人会觉得你的书白读了。”孙昊天回忆说。学校里开设的‘教你如何创业的课程’,让头脑聪明的年轻人们了解到了社会运行的核心东西。这也许是后来促成他退学、做投资人、与创业企业打交道的一个原因。
因2014年品途网主办千人大会,结缘O2O
2014年,孙昊天回国实习。在参加品途网举办的千人O2O大会时,第一次接触O2O这个概念,这之后O2O成为他关注的主要投资领域之一。
他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提高生产力”,并认为,提高生产力主要有三个来源:
第一,能源和资源创新,比如新能源和电池领域;
第二,机器效率的提升,这方向他一直在关注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物联网的项目;
第三,人的效率,包括交易、沟通、工作的效率。企业服务是提高不同属性的人的效率的一个点,O2O是纯粹地提升各种人之间交易的效率。
O2O投资窗口期即将关闭?融资冬天来了?
孙昊天认为,O2O领域企业的门槛并不很高,大家做的事情差不多,这是一个很快会饱和的市场。
O2O很大的一块门槛取决于线下的能力,纯线上的企业投资基本是之前的事儿了。所以现在的投资机构喜欢看一些线下能力强的公司。线下在一个行业里只能剩一两家独大,做的慢的企业会被落下。
一般人能想到的方向都已经被投过了,以他个人的年龄和经历出发,他更关注于做长尾的项目。当标准化的东西已经被广泛接受时,新一代的人面临的将是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市场,比如个性化的旅游、企业服务。比如Airbnb就是典型的满足了人们住宿个性化的需求,而企业服务领域,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身处其中的中小型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尚未被满足。
对于投资过热问题,哈佛商学院教授Joshua Lerner前来启迪创投交流时候表明,他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多年,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用于风险投资的钱确实有大幅增加,但是不能说钱多就有泡沫,中国VC投资占股票市场市值的比例目前约为0.0015%,接近历史平均值且小于历史最高点0.003%。
投或不投取决于什么?
以启迪创投在业界的影响力,孙昊天每天会收到大量的BP,决定给哪些创业企业机会时,他有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行业是不是投资人关注的领域。
第二,事情是不是符合逻辑,能赚钱。首先,BP要让人基本看的懂。如果第一眼让人看不太懂,就不会再想下一步去接触。
第三,团队背景。如果团队背景特别好,但BP一般,还有机会再往下走。
第四,最可能去深入了解的项目还是熟人介绍,比如孵化器或相关企业推荐的项目。
给创业者的建议
在见投资人之前一定要准备好,第一印象很重要。准备的方面包括:
第一,业务方面要非常了解。如果在业务上被投资人问倒,就会完全丧失机会。
第二,关于业务和数据的讲述信息要真实可靠,因为投资人见过创业者后,会从各个方向去验证。
第三,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规模要有清晰的准备。
第四,要有基本的财务知识和对投资操作、运行的知识。给的融资价格和占股比例要符合正常的逻辑。
第五,保证公司在最后融资时股份合理。5-10年以后,当投资回报见分晓时,股份结构会非常影响创业企业和投资的基金。
应该鼓励年轻人毕业后就去创业吗?
对于这一问题,同为90后,并出身名校、受过中西教育的孙昊天认为,现在处于毕业期的90后们,家庭条件相对来说更好,所以去创业,去实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选择会更多。
创业是体现个人价值的方式之一,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有人想作老师、学者,有人想通过自己做一点事情去改变生活,都值得尊重。
所有人都去创业这肯定不对,但是如果学校里没有培养创业者的土壤和课程,也是不对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创业,但是刚毕业的时候,根本想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总有一个去寻找、感受和体验的过程。
给打算创业的师弟师妹们的建议
第一,上一些创业课,多接受一些类型的培训,去尝试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第二,选一个自己善长的领域。
第三,不一定要找自己的同学作合伙人,因为合伙人最好互补,而不是同志化。
美国的创业土壤更优?未必
有统计显示,从全世界的大学来看,诞生美国最多博士的大学是清华。这说明最尖端的研究人员是中国人!
美国也有创业热,90%的创业企业死掉了,最后大家看到的实际是最顶上那一拨成功的人。
孙昊天看到的情况是,美国创业的方向和类型要领先于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但中国已经在追赶的非常凶了。不同的土壤会孵化不同的基因,无论是Facebook,还是美团,它们的出现都顺应了社会的趋势。
中美差距造成的创业机会即将消失
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国创业,这是一个趋势。孙昊天认为,中国的市场大、发展快,有些东西就应该在中国做,因为:
第一,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很多机会已经消失掉了。
第二,中国人在美国创业相对来说要难。因为,创业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了解你的顾客而出身国外的人很难融入美国的群体文化。除非从小生活在美国环境下,不然讲个笑话都可能让人听不懂。
斯坦福出来的陈欧做了聚美优品,他确实看到了机会,但这个机会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中国把电商做的世界领先。孙昊天个人的感受是,有美国生活背景的人,视野更开阔,能发现有意思的东西,但如果想成功,还需要接地气,要符合中国的市场环境。否则,死得会非常快。
在美国看到的相对先进的东西,还能在中国用,但这个缝隙会很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