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家政,“服务好阿姨”比“服务好顾客”更重要
互联网与家政,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原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资金的驱使下,他们却亲密接触了……
家政O2O看起来很猛,那是因为有资本给他们壮胆。他们的CEO,大多是在IT圈没混出名堂,跑到家政圈撞大运的年轻人……
狼来了不用怕!怕的是传统家政行业对面互联网家政的“集体以不抵抗”态度。麻木旁观的结果只能是束手待毙、任人宰割……
现阶段,所谓的“互联网+家政”,其实就是家政O2O,或者说是一个手机网站。形形色色的家政O2O平台,解决的仅仅是供需对接问题,将传统的 上门 咨询或电话咨询方式转变为互联网而已。这种改变是浅层次的、表面化的改变。换汤不换药,无论如何包装,保姆还是那些保姆,阿姨还是那些阿姨,客户体验并且得到根本改善。
家政O2O的消费体验差,正是导致传统家政企业看见“狼来了”而又无视“狼存在”的麻痹心理所在。但是“还没长出狼牙”的狼也是狼,早晚是要出来“吃人”的,这是狼的天性,麻痹不得。
互联网,或广义上的信息技术,对家政行业的价值远不止于此,目前显现出的只是冰山一角。O2O相对于B2C或C2C,均属于电子商务范畴。既然是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们更多的是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顾客是上帝。这种理解,其实是本末倒置的。因为它无视产品本身,更无从谈起对产品(阿姨)的改进与改造。
阿姨作为家政行业的 产品 ,却不被重视,做起商务就不免有“大忽悠”之嫌。本人曾经体验过两个 家政O2O 的保洁服务。保洁员估计在家都没做过卫生,忙活了两个小时,一通乱搞,越搞越脏,害的我和老婆在她走后又自己重新做了一遍。
“阿姨”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因为职业的特殊性,阿姨们经常要面临陌生的工作环境,她们不得不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适应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里所说的学习,绝非形式上的“入职培训”、“考证培训”或由政府买单的“家政培训工程”,而是真正把家政作为一门专业的职业培训。大多数上了三年大专或四年本科的大学生,毕业后的专业实操能力也仅仅相当于学徒水平。而我们的阿姨培训几天就上岗,这似乎太强人所难。之所这种做法能成为行业的通用做法,因为绝大部分的家政公司压根没把做家务当成一门专业来看待。
无怪乎家政行业能成为“奇葩”行业。最早市场化的行业(据说各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陆续出现保姆市场),但是做了二三十年,仍旧没有真正市场化,各地家协做报告,行业“小、散、乱”是亘古不变的开场白,以至于不得不靠国家政策去扶持。真正的市场,必须同时满足供需“双边需求”。只是一味的讨好一端(需方:顾客),而忽视另一端(供方:阿姨),这样的行业怎么可能真正市场化?
家政行业最根本的问题是阿姨问题!这才是家政行业的“本”。想真正解决这个行业的顽疾,就必须从这个根本出发。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为家政行业“正本”提供了可能。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有了这个支撑体系,阿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背后是一群专家,阿姨就能成为无所不能的“天才”。
如此这般,家政公司从“管理阿姨的企业”转变为“服务阿姨的企业”,必然的结果就是组织扁平化。经常听家政公司老板说:家政行业天花板太低,规模做大就碰头。家政行业所谓的天花板不就是管理成本吗?把组织扁平化了,这个天花板还存在吗?如果家政企业能做到这一点,想做多大就有多大。
美国不是有家政女王玛莎吗,中国也可以有!并且会比玛莎更女王!
家政O2O看起来很猛,那是因为有资本给他们壮胆。他们的CEO,大多是在IT圈没混出名堂,跑到家政圈撞大运的年轻人……
狼来了不用怕!怕的是传统家政行业对面互联网家政的“集体以不抵抗”态度。麻木旁观的结果只能是束手待毙、任人宰割……
阿姨作为家政行业的“产品”不被重视,做起商务不免有“大忽悠”之嫌。
“互联网+”最早由于扬在2012年11月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今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被 李克强 总理引用,并由此火的一塌糊涂。“互联网+是什么”?官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现阶段,所谓的“互联网+家政”,其实就是家政O2O,或者说是一个手机网站。形形色色的家政O2O平台,解决的仅仅是供需对接问题,将传统的 上门 咨询或电话咨询方式转变为互联网而已。这种改变是浅层次的、表面化的改变。换汤不换药,无论如何包装,保姆还是那些保姆,阿姨还是那些阿姨,客户体验并且得到根本改善。
家政O2O的消费体验差,正是导致传统家政企业看见“狼来了”而又无视“狼存在”的麻痹心理所在。但是“还没长出狼牙”的狼也是狼,早晚是要出来“吃人”的,这是狼的天性,麻痹不得。
互联网,或广义上的信息技术,对家政行业的价值远不止于此,目前显现出的只是冰山一角。O2O相对于B2C或C2C,均属于电子商务范畴。既然是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们更多的是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顾客是上帝。这种理解,其实是本末倒置的。因为它无视产品本身,更无从谈起对产品(阿姨)的改进与改造。
阿姨作为家政行业的 产品 ,却不被重视,做起商务就不免有“大忽悠”之嫌。本人曾经体验过两个 家政O2O 的保洁服务。保洁员估计在家都没做过卫生,忙活了两个小时,一通乱搞,越搞越脏,害的我和老婆在她走后又自己重新做了一遍。
阿姨是家政之本,“服务好阿姨”比“服务好顾客”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的阿姨从农村来,从底层来。他们没有技能,文化不高,或根本没有文化,从来没有体验过雇主们的优越生活。而家政公司的老板们,却硬生生的把阿姨们推进雇主的家门,且天真把阿姨当成无所不能的“天才”,让她们孤零零地面对极限生存挑战。这种事,也只有坐办公室的人才能想的出。“阿姨”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因为职业的特殊性,阿姨们经常要面临陌生的工作环境,她们不得不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适应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里所说的学习,绝非形式上的“入职培训”、“考证培训”或由政府买单的“家政培训工程”,而是真正把家政作为一门专业的职业培训。大多数上了三年大专或四年本科的大学生,毕业后的专业实操能力也仅仅相当于学徒水平。而我们的阿姨培训几天就上岗,这似乎太强人所难。之所这种做法能成为行业的通用做法,因为绝大部分的家政公司压根没把做家务当成一门专业来看待。
无怪乎家政行业能成为“奇葩”行业。最早市场化的行业(据说各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陆续出现保姆市场),但是做了二三十年,仍旧没有真正市场化,各地家协做报告,行业“小、散、乱”是亘古不变的开场白,以至于不得不靠国家政策去扶持。真正的市场,必须同时满足供需“双边需求”。只是一味的讨好一端(需方:顾客),而忽视另一端(供方:阿姨),这样的行业怎么可能真正市场化?
家政行业最根本的问题是阿姨问题!这才是家政行业的“本”。想真正解决这个行业的顽疾,就必须从这个根本出发。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为家政行业“正本”提供了可能。
家政公司应从“管理阿姨的企业”转型为“服务阿姨的企业”
家政公司不但可以为“客户”提供云端服务,同时也可以为“阿姨”提供云端服务。通过“云技术”,阿姨们可以随时看“视频问答”(或其他形式的知识库)解决一般问题(大部分雇主家里都有WIFI),如果“视频问答”解决不了,可找家政公司支撑体系解决:(1)技能方面的问题,随时有“技师”(保洁师傅、月嫂师傅、烹饪师傅)辅导;(2)情绪方面的问题,随时有“心理辅导师”安抚;(3)职业方面的问题,随时有“精神导师”鼓劲……对散落在家政行业的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月亮就不是那个月亮,星星也就不是那个星星了。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有了这个支撑体系,阿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背后是一群专家,阿姨就能成为无所不能的“天才”。
如此这般,家政公司从“管理阿姨的企业”转变为“服务阿姨的企业”,必然的结果就是组织扁平化。经常听家政公司老板说:家政行业天花板太低,规模做大就碰头。家政行业所谓的天花板不就是管理成本吗?把组织扁平化了,这个天花板还存在吗?如果家政企业能做到这一点,想做多大就有多大。
美国不是有家政女王玛莎吗,中国也可以有!并且会比玛莎更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