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公司该如何正确度过互联网泡沫期?
成熟的细分行业,泡沫期是必然“阵痛”
互联网在不断刺激中国的传统经济发生转型,如今不少O2O创业公司因烧钱太狠资金不继面临倒闭。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互联网迎来了寒冬时期,这是否代表着互联网经济存在泡沫的现象?
答案当然是毋庸置疑,但泡沫整体上被当成贬义词使用,但实际的情况是:但凡一个成熟的细分行业,都必须经历泡沫期。几乎没有哪个互联网细分行业,未经历泡沫就可以直接进入到成熟模式(当然,泡沫过后不成熟从此夭折,或成为某种大型服务的配套型服务,也是常有的事)。
曾经发生过的“泡沫期”
我们先来看看曾经的一些泡沫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合并浪潮:
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6日更名为合一集团)是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领军企业,专注于视频领域,旗下拥有中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2012年8月23日由优酷(中国第一视频网,2010年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和土豆(中国最早视频网,2011年于纳斯达克上市)以100%换股方式合并而成。古永锵出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5年2月14日滴滴与快的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宣布战略入股赶集网,获赶集网43.2%股份,58同城和赶集网两家公司将保持双方品牌独立性,网站及团队均继续保持独立发展与运营。同时合并后,姚劲波和杨浩涌担任联合CEO.
2015年10月8日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于联合发布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新公司“新美大”。“新美大”将实施联席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两家公司将保留各自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包括以团购和闪惠为主体的高频到店业务。
泡沫其实意味着风口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到合并的行列,这其中与互联网的泡沫是分不开的。
但泡沫绝对不是贬义,泡沫的另外一种理解就是:风口。也就是说大家都觉着好,都要来干。创业者如果发现自己的行业正在进入泡沫期,应该是值得恭喜的,因为你找到了一个风口。如果自己所从事的细分行业,压根没啥同行,反倒要担忧了。毕竟,你不能说自己是世上最聪明的,能够发现所有人都不曾发现的一座巨大金矿。
但泡沫过后,死伤遍地。如何度过泡沫,成为剩着,再进一步成就”胜者为王“?
什么才是度过“泡沫”期的正确姿势
其实真实的答案只有一条:融资能力。很多项目的成功,起决定因素的就这一条。有钱才能办事,没钱,你就不用谈什么用户体验,产品打磨了。
所以创业团队的主心骨,主要工作就是融资,其他都可以暂时放放,体验不好,产品有瑕疵,都没有什么要紧的(注意我说的是暂时放放),但如果融资迟了,将来就是另一版本的优酷土豆的故事了。众所周知的是,优酷最终吃掉了土豆,查一下两者的历轮融资表,不得不说的是,土豆大大落后了。
我们再来看看传统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泡沫下,很多传统企业面对轰轰烈烈的移动化浪潮的时候,纷纷花钱找人开发企业APP,不管放什么内容先做一个再说。估计是看到星巴克,ZARA之类企业传播的软文了,自己不搞一个APP怕被被人笑话,要么就是头脑发热被人忽悠了。笔者想告诉那些传统企业:不是不能搞,而是想明白为什么搞。如果花大力气做出来一个精美的APP,流量从哪里来?用户黏性怎么提高?活跃度怎么提升?
如果你做了APP,让用户去应用商店搜索,再输入密码,然后再等,再下载,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如果没有WIFI的环境根本不可能实现,既烧钱,用户体验又不好。
在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出现了许多新的机遇,创业者们正是看到了新市场的机遇,纷涌而至的过来抢市场,这也就促使了互联网经济泡沫的产生。从这一方面说互联网大潮的泡沫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要擦亮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不要轻易尝试做平台,在现有平台做好内容也是不错的选择。假如要在移动互联网中布局,首先想的不是我要做一个APP,而是琢磨一下怎么用好微信这样的已经聚合大量用户的现有平台。所以说及时是你做了APP也不代表你就进入了移动互联网,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多少机会与用户实现互动。
对于新型互联网企业来说,一定要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细分市场,清楚自己的服务群体,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融资,从而做出更好的产品。
结语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会经历泡沫的清洗,虽然泡沫的清洗会将那些失败者清洗出局,但只有经历了泡沫,才能奠定它商业成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