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后服务市场,中国汽车业没有未来

品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最近 汽车 产业在各种层面发生大变革,各种信息扑面而来, 金融 、 互联网 、后市场都在向汽车产业渗透。直觉上,汽车产业革命的奇点即将到来,但从最近一些论坛上传来的声音仍然是陈词滥调,新能源汽车、股比放开、互联网机遇,这类扯淡论点说了多少年,负责产业洞察的人难道都在闭门制造议题吗?世界已经天翻地覆,而制造话题和谈话的人都没变,把各种车轱辘话又重复一遍,纯属浪费公共资源。虽然我通常没空谈这类汽车产业扯淡的事情,但看到各类车媒也跟着起哄,索性拍几块砖! 第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的选择如果没有利益集团绑架,就不应再被市场和媒体绑架,政府鼓励和市场选择并不冲突 。目前国家力推的电动车技术路线出现地方保护主义是正常的,并不影响电动车技术路线本身, 特斯拉 这类靠股票牟利的概念让一帮媒体人兴奋是符合新闻内在逻辑的——它和人咬狗一个道理。中国产业界比较冷静,这是好事, 比亚迪 、上汽、北汽都在稳步推进电动车落地,没有任何一家会被媒体忽悠着去学特斯拉,这表明产业界整体而言比媒体的智商要高一些。中国电动车的速度慢一点主要是基础设施不到位和 互联网思维 也用的不到位——电动车的 盈利 模式 不应该和内燃机车一样。认为地方保护主义不正常的人是在媒体面前装傻。丰田力推混合动力是企业自己的选择,自认为正确的路径就应该自证此路径符合市场需要,没有消费者买单就应该用互联网思维赔钱卖混动车靠后续 服务 盈利,路线不符政府不给补贴是应该的,否则政府就是真傻。 第二,做外贸的人力挺股比放开等于是为利益集团代言,并不意味着其判断符合逻辑,做内贸的人反对放开也是同样的道理,听一帮屁股决定脑袋的人瞎掰,汽车产业仍然只会原地踏步 。中国汽车落后于发达国家是自然规律,人家先行几十年,凭什么就应该被你超过?难道人家都傻笨呆痴?如果竞争对手不犯错,中国自主 品牌 汽车不大可能在传统能源车领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方面超过欧美日韩品牌。我们唯一能比别人强的就是我们比较能吃苦,比较勤快,比较能接受更低的利润率,但这些顶多能让我们在低端车型上把竞争对手吓跑,但如果对方用互联网思维,卖车不赚钱,只赚后续服务的钱,我们一样完败,这是未来几年会发生的事情。股比不放开,至少还有机会和人家分钱,如果放开,人家卖车的利润一分钱不给你,你还得求着人家去替人家卖车修车,这是产业话语权,是大国产业安全的问题,如果只是为解决外贸税收的问题,只要肯当美国的马仔,税收会更多,护照含金量会更高,那还瞎折腾什么? 第三,互联网改变不了汽车产业,顶多是改变下汽车厂商的 广告 投放份额而已 。真正要改变汽车产业的是汽车本身的终端化,也就是形成一个汽车为终端,与互联网体量相当的 车联网 生态。随着 小米 等互联网公司进入这个产业,构建车联网生态基础的玩家开始入场,好戏才刚刚开始。车联网生态绝对不是 导航 娱乐 派想象的那样。用来导航的那块屏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驾驶员眼前的那块仪表盘,那块仪表盘的 智能 化距离自动驾驶才更近一些。 智能汽车 时代的到来会引燃智能交通,这将掀起又一次城市基础建设革命,如果这次革命能够与新能源车充电设施同步,将大大节约 投资 。在这个方面,走得快未必走得远,中国擅长基础设施革命,理应在车联网方面走对下一步。 我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并不在于汽车研发和制造,这些方面我们必然落后,但我们拥有对本土市场的服务标准制定的权力,我们拥有掌控本土消费信息的权力。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服务端的消费者信息掌控,形成对跨国汽车品牌的话语权——如果你掌握了所有车辆的车主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如果你掌握了车辆的服务终端,如果你能通过交通实施标准 反向 要求车辆制造商适应这个标准,你就能深度影响消费者的二次购买。 我们完全可以用 汽车服务 的标准在本土对抗发达国家上百年积累的 制造业 话语权。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来获得与跨国品牌公平对话的权力。我们的国家精英们大谈股比、新能源这类宏大课题,放着自己的服务市场无所作为,放着车联网生态无所作为,放着消费者信息 大数据 无所作为,这才是最大的悲哀。中国人民的双手是勤劳的,但在思想和战略上显然过于懒惰。我们最聪明的头脑都忙着挣钱而放任最大的利益被跨国品牌的战略家攻城略地,这才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损失。在国家决策层已经把现代 服务业 、把信息消费当作国家战略的时候,一帮汽车产业人仍然在谈什么股比、新能源、互联网广告,这样的思维高度怎么可能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人竞争……台上的各位,醒醒吧! 品途网 专栏作者:朱伟华( 微信 公众号 :aftersalse) 责编:肖妍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